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源利益分配是建构生态文明矿区的一个核心问题。从发生学视角透视,资源利益分配的政策偏离与结果异化为矿区贫困问题"再生"提供了解释逻辑。通过对乌蒙山矿区H村E组农民生计问题进行考量后发现,国家以"顾全大局"的名义将矿区作为"局部利益",弱势的农民一直处于被牺牲的"局部"陷入"生存困境"。建立健全矿区自然资源的产权制度建设,完善资源利益的共享机制,调整并形成新的利益分配格局实则矿区深度脱贫开发的关键之举;从顶层设计上搞好制度设计与政策安排,可弥补矿区农民的利益损失规避贫困"再生"。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产业的特征、问题及其发展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宁  惠炜  白云朴 《学术月刊》2013,(7):100-106
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国际经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要解决好的现实问题。资源型产业的稀缺性、可耗竭性、负外部性、高风险性、价格波动性、资产强专用性等特征,使资源型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资源产业的超额利润与发展装备制造业、资产强专用性与产业低关联性的矛盾,出现对人力资本的挤出及利益共享机制的缺失等问题。必须厘清资源型产业发展中各相关利益主体行为选择,明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与当地居民四方利益主体在资源型产业发展中的关系,从利益共享、生态价值补偿、资源财富转化、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民生创新激励等方面构建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机制,规范资源型产业行为,矫正开发中的外部不经济现象,调整资源型产业收益,建立价值补偿制度,不断优化资源财富的使用结构,加快物质财富向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财富转化,打破资源型产业的锁定效应,延伸产业链条,引导资源型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双赢。  相似文献   

3.
新疆资源优势突出,但生态环境脆弱,我们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竭泽而渔"、过度开发的老路。认真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和教训,密切关注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显现出来的一些矛盾及潜在问题,建立科学的预警体系,做好前瞻性研究,对推动新疆资源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依托自然资源求发展的思维定式,把众多资源型城市导入不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如何使这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由传统的资源依赖型、单一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多元化的、以信息科技资源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是当前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用"三种生产理论"指导这种转型,是填补"两种生产理论"指导缺陷的必然.实现从以"两种生产理论"为指导到以"三种生产理论"为指导的转化,前提是对自然资源价值的重新认定,重点则是对城市环境资源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2008年3月和2009年3月湖北大冶、黄石等四个资源型城市分别被纳入国家第一批和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名单,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和发展问题成为湖北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四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目前面临资源型主导产业衰退而替代主导产业发展不足的困境,影响了地区主导产业的更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基于自然资源在产业演进和经济增长中的"诅咒"视角,分析了湖北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困境形成的内在机理,并提出发展非资源型替代产业以实现主导产业转换的产业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6.
自然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稀缺性资源,自开采利用之日起就意味着终有枯竭的一天,而城市对发展的需求具有恒定性和无限性,这种资源有限供给与城市无限需求的矛盾,要求资源型城市在资源濒临枯竭之时谋求转型发展是必然的理性选择。本文尝试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承载力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三个视角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最后针对三个层面对城市转型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资源开发型企业 ,是指从事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发的企业 ,相应地 ,所依托的城市是指依托工矿企业和森工企业而建立起来的城市。资源开发型企业是所在城市兴起的缘由与经济社会主体 ,二者的发展顺序为 ,先有资源开发 ,建立起工矿或森工企业 ,由于这些企业在发展中的前后联系和带动效应及在整个过程中由于人口增长所引起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形成城市。这类城市的兴衰与资源的赋存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果在早期的企业与城市发展规划和战略中缺乏远见 ,片面倚重资源开发 ,则会出现资源富而企业和城市兴 ,资源竭而企业和城市…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发展城市休闲、旅游的意义和吉安市旅游资源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处于吉泰盆地中的吉安市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休闲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然资源禀赋是资源型城市演进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不同的自然资源制度设计对资源型城市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自然资源禀赋和自然资源制度的影响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建立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等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持续演进非常重要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论人文资源的经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沁夫 《云梦学刊》2004,25(5):48-52
人文资源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经济资源,但人们对于它的经济价值却不甚了了,这样就形成了同自然资源利用中相同的局面,资源无价,造成了人文资源的大量破坏与浪费。探索人文资源的价值及其判定方法,对人文资源实行价值化、资产化管理,对于我们充分合理开发和利用人文资源、切实有效地保护人文资源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人文资源的价值只能由形成、保护、传承和开发所消耗的劳动量来决定。在现实的价格决定方法中影子价格法是较为科学的、能够反映人文资源真实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大庆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产业转型的压力,发展旅游业是资源型城市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大庆市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型城市,依据其旅游形象定位,针对其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专业人才、旅游地形象、旅游商品等角度提出了大庆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专门对此进行了部署,并指明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这无疑为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此机遇之下,资源型城市也面临诸多挑战,结合黑龙江的实际情况,资源型城市应当以创新为手段,以民生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城市软实力建设为侧重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资源诅咒”命题对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警示意义在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对西藏资源开发形成一个强大的外在约束;高昂的资源开发成本使西藏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大大降低;资源开发中浪费和腐败行为使广大农牧民无法从资源开采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本文基于对西藏各产业的资源优势、产品需求弹性、产业关联度、市场需求前景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西藏资源性产业如采矿业、建筑建材业、野生动植物产业等不具备成为主导产业的充分条件,而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解西藏“资源诅咒”难题,进而可以作为主导产业加以培育。  相似文献   

14.
西部资源开发是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内容,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本文全面论述了各类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指出对资源开发应以政策、行政监督和立法保护同时并举,并在借鉴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强调法律保障的必要性,为西部资源开发立法提出了基本内容和结构设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对罗默模型的扩展,构建了一个包括最终产品部门、资源部门和研发部门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并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工具对这一模型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积累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是引发"资源诅咒"的一个重要原因,自然资源开发主要通过挤出效应与边际报酬递减约束经济增长,而这种约束效应取决于相对风险规避倾向,资源税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境内的新欧亚大陆桥沿线地区布局了许多资源型城市,这些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曾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目前在区域经济中占据的地位依然非常突出。随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资源型城市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既要依托城市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同时更离不开欧亚大陆桥交通纽带的支撑。本文通过分析新欧亚大陆桥沿线主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和障碍,依据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藉以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7.
大庆作为资源型城市,在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进程中,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大庆的"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8.
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策略与构想——以甘肃为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极好的机遇.本文在简要梳理甘肃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基础上,分析了甘肃因地制宜发展文化产业可能选择的路径和可供选择的模式,并提出甘肃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必须树立与具备超越本土的前瞻性,实现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中的"惊险一跃".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资源型城市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发端于清末民初完成于新中国建国以后,实现了以传统手工业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向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第二次转型始于20世纪末,逐步由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向以新型产业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本文阐述了传统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及其研究价值,并对传统资源型城市的近代转型和现代转型的演进轨迹、转型内容、转型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资源开发中对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利益分配的规定,主要集中在<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矿产资源法>中,通过分析利益分配的法律规定,可以明晰法律规定背后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找出当前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格局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有关规定的法律构想:具体划分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事权、财权;为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利益划分提供法律保障;加强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合作关系.充分调动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共同推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