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苏联的民族问题?我看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学术方面的原因。苏联可能是当今世界上仅有的多民族的国家,同时在他们国家里,多数民族和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又比较接近。根据苏联公布的人口统计数字,俄罗斯人只占一半。所以,从学术的角度来看,苏联是一个很大的民族问题实验室;第二个,我把它叫做战略性的兴趣。这方面我们主要研究苏联领导集团是如何解决民族问题的,因为这个问题决定着他们的国家今后是强、  相似文献   

2.
论民族问题的含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什么叫民族问题?它的含意是什么?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做出科学的回答,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如何确定民族问题理论这个学科的研究对象,而且,对做好民族工作,正确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党在民族工作方面的任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联是多民族国家,现在约有百余个民族。在2.7亿苏联人口中,俄罗斯人所占的比例,过去五年间是50%,而最近减为49%。其原因是由于俄罗斯人的出生率显著下降。与此相反,边疆民族的出生率却上升了。因为俄罗斯人出生率减少,政府采取了奖励生育和产后休假等优待政策,还谋求扩充  相似文献   

4.
苏联的改革已深入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民族关系领域。戈尔巴乔夫说,苏联是多民族国家,这个事实“使政治改革具有特殊性质、色彩和独特性”。苏共27大以来,苏联官方和报刊就改革民族工作发表了不少“主张和建议”,认为民族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和  相似文献   

5.
再论民族问题的含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0年8月,在全国民族理论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上,我们曾经提交了一篇题为《民族问题及其实质浅论》的文章,此文后被发表在《民族研究》杂志1981年第1期上。文章对民族问题的含义作了如下表述:“所谓民族问题,就是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历史过程中基于民族差别而产生的一切问题的总和。它不仅表现在民族之间(民族差  相似文献   

6.
<正> 1991年底,前苏联以解体为15个独立国家而在世界地面上正式消失。在苏联解体过程中,民族问题起了重要作用。加深对苏联民族问题的理论认识并从苏联实际情况出发加以剖析,不仅对我国解决民族问题有所助益和借鉴,而且对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进一步深刻认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进而正确处理和解决民族问  相似文献   

7.
没有打算发言,因我对这些问题没有什么研究。参加了两天的会,听了许多同志的发言,很有启发。《民族研究》编辑部就这样的问题组织一次讨论,我认为是必要的。三十多年来,这些问题还一直在争论,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当然,要在这次讨论中把各种看法统一起来,恐怕也是难于做到的。  相似文献   

8.
勃列日涅夫在捷克事件发生时说,社会主义民族间的民族问题完全是共产主义大家庭里的家务(《真理报》1968年9月26日)。勃列日涅夫对俄罗斯人干涉东欧的解释大概是他对现今苏联民族问题理论的重要贡献。在对一个独立的邻国武力执行苏联的民族政策之外,苏联领导还不断地广泛散播苏联解决民族问题的办法(按民族原则划分行政区域)已证明比其他任何方案优越。现在莫斯科正竭力推行苏联各民族同化于俄罗斯人的政府以达到最后消灭内部的民族界线的目的。这些领导人同时在国外提倡相反的观点——特别是在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单位有分离的需要。这些因素似乎已迫使西方的观察家比在1968年夏季之前更加注意苏联民族问题和它对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苏联改革的不断深化,苏联的民族问题不断被暴露出来,民族动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日的苏联,民族矛盾空前激化,族际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民族问题的严峻形势引起了苏联官方和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苏联报刊为此发表了大量材料,论述民族问题的现状、根源及处置措施。现将有关材料摘编如下。(标题与文内小标题均系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10.
对苏联民族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这里,我们将要研究的是现代苏联的民族差别和冲突,而不是一般的民族问题;但在深入以前,我们不得不作一些总的观察,这对我们的研究将有所帮助。在孤立的原始社会里,民族自我意识是不会发生的,因为这种社会在种族、语言和文化方面完全一致(至少在理论上如此)。一个社区要是不和其它种族、语言和文化接触,就会认为他们自己代表了全人类,而不是人类的一支。这一事实也反映在许多民族喜欢给自己取的族称上,当原始民族被问到他们是什么人时,回答是:“人”。在和其它种类的人第一次接触时,最初的反映是把他们当作祖先。如O·曼诺尼在《殖民地化的心理学》一书中所表明  相似文献   

11.
1989年最引世人注目、最影响苏联政局的头号难题要算民族问题了. 新年刚过,全世界各方面的人士就以不同的心情注意到苏军和内务部队开进苏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巴库,宣布实行紧急状态并采取各种措施,使巴库地区局势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以对它作多种分析,其中民族问题是一重要的因素。二十年代,俄共在正确地解决各民族共和国的联合问题,建立苏维埃联盟之后,致力于发展各民族共和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巩固各民族的联盟关系,取得巨大成就,为二战中经受住考验,赢得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同时严重的民族矛盾也成为联盟解体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始社会观,劳动是人和动物的分界线,而且是人类生活的首要的基本条件。“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原始社会起源于人类和动物界的分离,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它在生产和消费方面都表现出原始集体主义特征。恩格斯认为,“生产在本质上是共同的生产,同样,消费也归结为产品在较大或较小的共产制公社内部的直接分配。生产的这种共同性是在极狭小的范围内实现的,但是它的伴侣是生产者对自己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支配。”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劳动的社会分工,带来交换、财产不平等、人对人的  相似文献   

14.
民族政治情势,比如在一定政治行政构成体中发挥作用的民族和社会单位及运动的某种同步状态及其相互联系的研究,可以视为独立的、具有应用性质的学术流派。如同民族人口学、民族地理学、民族社会学一样,这是一个综合的流派。但就其目的、任务、对象范围及采用的方法而言,它接近于国外业已广为人知的、其经验值得注意的民族政治学。首先应注意它的对象范围,它包括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政治情势的一般理论性与描述性资料,包括有关这个或那个地区中现实的民族政治过程的应用性研究材料,其中包括民  相似文献   

15.
对俄罗斯化的反抗从苏联报刊上可以看出一些迹象,近年来凡是批评党在中亚民族政策的信件,不管是署名的还是匿名的,都被送到党的机关,有的还可能流传到人民中间。但是直至现在,西方人还没有得到苏联中亚穆斯林人民私人出版的任何抗议文件。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如果想对中亚各共和国的民族感情作出推断,几乎必须完全依靠访问者的报导和苏联官方的出版物。但无论如何,从这些报导中,都无疑地使人感觉到,在中亚和在苏联其他地方一样,民  相似文献   

16.
苏联民族问题及其理论和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启迪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苏联民族问题理论与政策研究>一书,从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视角看苏联的民族问题,从正反两分法的视角总结了苏联的民族理论与政策,从政治、经济、文化、和谐社会四个方面提出了对我国的警示.  相似文献   

17.
正如民族问题领域内一些事件的发展所证明的那样,我国社会科学武库中现有的理论观念、构想和概念暂时还不仅不能成为制订和通过政治决定过程中有效的定向标记,而且也不能完全相符地描述国内的民族情势。没有前兆的、雪崩般发生和加剧的民族冲突的危机,是直接与关于民族的本质和各民族相互作用机制理论观念的危机相联系的。我们无意于建立民族问题的新概念,只试图在无矛盾的模式范围内评价影响国内民族局  相似文献   

18.
“自由民族的自由联盟”1918年1月12日通过的“劳动者和被剥削大众权利宣言”是苏维埃政权的早期文献之一,它包含了新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这个文献宣称,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在“自由民族的自由联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联邦制国家。同时,苏维埃国家的导师列宁强调指出,这个联盟必须自愿参加,不允许一个民族压迫另一个民族。正是根据这些原则,1922年12月30日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现在它包括15个加盟共和国、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和10个民族区,它们都享有民族自治权,拥有自己的自治机构,在苏联议会中有自己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苏联民族院     
民族院,是苏联最高苏维埃民族院的简称,也是组成最高苏维埃的主要机构之一。苏联共有120多个民族和部族,2亿7千多万人。民族院代表着苏联各民族地方的特殊利益。宪法规定,民族院是由每个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自治州、自治专区在普遍、平等、直接的原则上,以秘密投票方式逐次选出32名、11名、5名,1名共750名代表组成,任期5年。民族院每年举行两次例会,讨论和磋商民族问题和有关提案。院内设主席1人,副主席4人和30多个常设委员会。  相似文献   

20.
民族概念的含义与民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民族概念的含混性和模糊性 研究民族的人都知道,“民”与“族”这两个词汇,分别指历史上形成的人们共同体,在古汉语和我国的历史典籍中,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合成“民族”一词广为使用,并专指现在意义的民族,则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从日本传入后开始的,而且是和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资产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