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抗战动员.党和边区政府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注重推行民主政治,为抗战而生产.边区政府注重改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更以教育推动少数民族价值文明的现代重构,大力开展民族统战,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陕甘宁边区对少数民族的抗战动员,最大程度地整合了边区各民族的抗战力量,推动各民族的现代化转型,在党的民族政策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更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定型化的开始.陕甘宁边区少数民族的抗战动员,正是中国共产党抗战动员与抗战民主有机结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戏剧活动,充分发挥了宣传动员、团结教育的作用,使戏剧成为打击敌人、消灭敌人、争取抗战胜利的有力武器。研究和探讨当年新四军戏剧宣传与动员,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和掌握新四军的抗战历史,进一步推动抗日战争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抗战。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整套正确的政治主张和军事战略策略,指明了抗战胜利的道路,促成了全民族的团结,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抗击了日军的侵略。特别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军民作出了英勇的牺牲和卓越的贡献,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已经证明,没有民兵的配合和支持,要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可能的。而民兵之所以能在抗日战争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又是与中国共产党对民兵建设的高度重视分不开的。 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便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动员一切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的路线。这条路线就是要动员民众,武装民众,进行人民战争,进行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连接民众的纽带.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主持召开两届参议会,老一辈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议案,推动了政府的抗战工作.边区参议会把民众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团结抗战的局面,调动民众踊跃投入抗战洪流.动员民众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色中华》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办的机关报,所刊载的漫画对建构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发挥了独特作用。《红色中华》中漫画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真实面目、解读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策略,建构起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呈现出通俗化、真实性和感染力的特点,起到了促进抗战动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作用,对新时代丰富和完善中国共产党改革话语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旷日持久的民族抗日战争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发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最广泛地动员了社会各界民众,铸成了民族抗战的血肉长城。艰难困苦,予汝于成,最终取得了抗日民族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员刘澜波(东北籍)是东北救亡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和坚决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杰出战士。“西安事变”后,他受周恩来的委派,将东北流亡同胞团结组织起来,创建了东北救亡总会。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将会址迁到武汉。在周恩来的指示与关怀下,他团结各界东北同胞,动员社会力量,使东北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融入全国抗战洪流之中,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  相似文献   

9.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不仅要有效地打击日军,而且还要在国民党的限制中取得自身的发展,维持统一战线不致破裂,同时还要做好对土匪、会道门、联庄和游杂武装的争取工作。中国共产党的乡村动员是党、政、军、民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的,激发民族主义精神、制定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经济政策和扩大政治参与都是中国共产党唤起民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日本全面侵华后,抗击日本侵略成为全中国人民的头等大事,广泛发动人员抗战乃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在华北,中共为动员广大群众参战做了大量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此时来华北访问的外国记者,以其记者特有的敏锐视角,对中共在这一地区的抗战动员组织、动员形式、动员对象和动员结果作了客观、公正、真实的报道、分析和研究,认为广泛发动人民参战是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抗战期间 ,《新华日报》在后方竭尽全力动员民众参军参战 ,鼓动民众捐款、捐粮、捐物支援抗战 ,倡导对前线将士的慰问运动 ,动员和组织民众捐助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斗争 ,发挥了唤起民众支援抗战的倡导者鼓动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战改变了中国妇女素来缺乏动员的状况。通过采取政治动员、组织动员和妇女干部动员的方式,中国妇女最大限度地被动员组织起来,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国共之间的摩擦、主观主义的工作作风和国统区政治腐败、民生凋敝也影响了对妇女进行更有效的动员。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出于建立抗战统一战线、充实自身力量、发挥青年先锋作用等需要,高度重视并积极领导开展青年工作。通过全面改造共青团、积极组建群众性抗日青年组织,积极发展青年教育、培养训练抗日青年干部和人才,着力推进报刊和文艺宣传工作、加强青年抗战动员等实践举措,为争取抗战胜利集聚起强大的青年力量。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开展青年工作的成功实践,对新时代加强党的青年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必须坚持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着力发挥团组织工作效能;必须统筹推进青年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青年有生力量;以青年为中心,为青年生存发展纾困;必须建好网络舆论阵地,加强青年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晋西北行署建立之前,晋绥边区的广大妇女不仅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外在压迫,而且还饱受“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思想的内在束缚,毫无社会地位可言,生活处境极为艰难。1940年2月,晋西北行署正式成立。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妇救会的广泛动员下,晋绥妇女走出家门、参与社会、学习文化,为争取家庭和社会地位而勇敢斗争,她们逐渐打破封建束缚,积极投身晋绥边区的生产运动和政权建设,成为边区抗战的一股强大力量,为边区的抗战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抗战文艺研究中,探讨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对抗战文艺运动的领导,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抗战初期,武汉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伴随着救亡运动的日益高涨,武汉的抗战文艺运动如盛夏的扬子江潮,波澜壮阔。其声势之浩大,动员之广泛,社团之繁盛,作品之丰富,为武汉文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它既是五四和“左联”新文学革命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又为重庆、桂林、昆明等大后方的进步文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全国抗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陕甘宁抗日根据地落后的经济文化现状和坚持持久抗战的要求,是边区政权举办展览会的主要动机。中国共产党利用举办展览会的机会,从展览会的筹备到组织展出以及展后的总结表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社会动员,有力地配合了边区当时的中心工作,推动了边区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具体体现.抗战大后方是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除抗日根据地外最重要的活动舞台.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最主要的工作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具体表现为:维系国共合作,为抗战胜利奠定政治基础;争取中间势力,为抗战胜利壮大进步力量;繁荣抗战文化,为抗战胜利提供精神源泉;开拓民间外交,为抗战胜利营造良好环境.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大后方的历史作用,有助于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认同,有助于深刻领会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在革命、改革、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为当下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供生动素材.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领导权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抗战时期国共领导权的历史考察,认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充分的政治领导权和在陕甘宁边区的全面领导权。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面抗战路线对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抗战后期,随着国民党的消极抗战,中国共产党对抗战的政治领导权意义随着抗战的深入而逐渐凸显,促使整个抗战领导权在国共两党间发生了明显的转移。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陕甘宁边区的妇女开展了妇女解放运动,这一时期作为革命圣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陇东革命根据地,它的妇女解放运动是随着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而开展的.它是一次带有全民性质的社会变革,是由边区政府组织发起的自上而下的群众运动,它以政治动员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从身体和思想上解放了根据地妇女同胞,把他们动员到抗战和生产前线上,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成都工人抗敌宣传团是抗战初期成都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抗日救国而成立的。它的成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抗日救国,民国四川当局实行一些有利于抗日的民主政策。正是这一历史机遇,中共成都特支(后为中共成都市委)改变了抗日宣传策略,充分利用成都工人阶级的民族感情和国家观念,成立了成都抗敌宣传团,积极宣传抗战,推动了成都工人运动的持续开展,促进了国民政府的抗日动员和后方备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