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发端,几乎同时走上了探索现代化之路.日本通过维新改革成长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中国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中国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日本奉行"和魂洋才"、"脱亚入欧"的指导思想,是导致两国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在近代以前,中日两国都处于封建社会,但几十年后,日本成功地克服了殖民化危机发展成为独立工业国,而中国却丧权辱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化的扭曲发展道路。探究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发展缓慢的原因及深刻启示,对于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适对日本的最初认识始于上海求学之时,留美期间开始警觉日本的大陆扩张政策,并从地缘政治的视角认为日本将是中国最危险的敌人。九一八事变后,胡适谴责日本是世界上最不讲国际准则的野蛮国家,揭露日本分裂中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以及“中日亲善”的虚伪性与欺骗性。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东北亚的战略发展态势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战略。一种是发展战略,中国与日本都属于这一种类型;另一种是美国奉行的“均势”战略。发展战略与“均势”战略构成了东北亚基本的战略对抗与竞争。一、日本、中国的发展战略回顾“冷战”时期,最具革命性的两件大事,一个是日本通过一条新型的国家发展道路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另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确立了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审视后冷战时期,日本与中国的战略发展方向同样引人注目。二战结束之初,日本的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日本经济倒退了25年。日本成为…  相似文献   

5.
浅析日本天皇制与中国皇帝制孙光礼日本天皇制和中国皇帝制是中日两国历史上表现出的两种君主制度形式,下面就其形成发展作一浅析。一、日本“天皇”称号由来及“天皇制”的形成与发展五世纪大和国基本完成统一,到六世纪末推古朝实行社会革新前,随着国家形态的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6.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与中日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与中日经济合作秦庆武,张全新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方经济实力最强,对外开放领域最广、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地区。她与中国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一起成为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中国谋求新经济增长点而引起世人瞩目的热点地区。...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篇通过比较中日传统政治文化,来分析中日政治文化结构性差异的历史学论文。论文从三个角度讨论这些结构性差异及其带来的影响。上篇《皇权与革命》从儒家“汤武革命”的理论说起,以历史上中国不断“改朝换代”与日本所谓“万世一系”,来分析传统中日政治权力合法性来源与政治权力结构上的差异,政治伦理中绝对性与相对性的不同,以及政治变革的路径究竟只能依赖改朝换代的“革命”还是可以依赖“维新”;在中篇《郡县与封建》里,则指出传统中国与日本在国家与地方关系上的差异,秦汉以后大一统的中国国家权力,借助郡县制、由科举提供的官僚制度,如毛细管全面管控地方,但日本尽管也有“公家”与“武家”,古代日本也曾试图建立律令制国家,但地方上却始终有着类似诸侯的强大势力,那么,这种国家结构的差异在中日走向近代过程中,导致了什么样的命运差异;在下篇《王权与神佛》中,则借用两国历史上的宗教资料,讨论传统中国与日本在政教关系上的差异,指出中国政治权力高于一切,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只能是“方外”,而日本宗教则在历史中形成势力极大的“寺家”,并且对政治影响极大,从这一点继续延伸,文章进一步讨论走向近代过程中,这种有差异的政教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日能源竞争与合作之结构现实主义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和日本是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为了获得稳定安全的石油供应,日本采取措施在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积极竞逐。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竞争大于合作的态势,在某些领域甚至出现了“零和”趋势。这种态势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日本关注中日能源合作将产生的相对获益造成的。日本认为,中日能源合作给中国带来较多相对获益,并随着相对获益的累积,中国的实力将不断增强,最终使中国有能力挑战日本在东亚权力结构中的位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日本不仅不愿意同中国进行能源合作,反而与中国激烈竞逐。然而,中日经济的高度相互依存和两国面临能源问题的共同性将促使日本不得不重新审视两国的能源竞争与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文化中积极和消极的部分,都会以种种形式影响到中国,因此,研究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以往中国学者对二战后日本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三岛由纪夫的研究为基础,对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深入了解日本民族和文化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对日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和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更是因为两国关系之非同一般。近代,日本作为先行现代化的国家,实行对外扩张,侵略中国。日本战败后,在冷战中作为美国的盟国与新生的中国对立。中美建交后,中日才实现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后,发展与日本的关系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特别是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中日甲午战争后,在政治上,日本实国主义的核心──军部,成为天皇制下最有组织、最有卖力的特殊的军人集团,并开始左右国政,同时,由于战后大搞军国主义的扩军备战,使正在形成中的日本帝国主义具有更加浓厚的军事色彩;在思想意识上,军国主义思想开始主宰日本国民意识,日本社会盛行蔑视中国的风气。这些都说明,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得势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12.
1.引言具有现代意义的投资基金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但其发展、繁荣于美国.从全球范围来看,规模最大、制度最为完善、典型的投资基金市场在美国,可以说美国的投资基金市场是全球投资基金市场的霸主.在亚洲地区,引人西方投资基金制度最早的国家和地区当数日本,较为发达的投资基金市场是日本的投资基金市场,将西方投资基金制度与本国实际结合较为成功的国家应首推日本.下而笔者从美日投资基金产生的发展背景及其特点这一视角进行论述,以期对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投资基金有所借鉴.2.美日投资基金产生发展的背景美日投资基金从其产…  相似文献   

13.
随着21世纪的日渐临近,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社会正面临着冷战结束后最严峻的挑战。为了在未来国际社会的竞争中取得主动,1996年初,桥本首相上台伊始,即着手调整和制定新的对外政策,明确表示:要在继续维护日美同盟关系的同时,适时开展独立外交,“以自我的主动精神采取行动”,使日本成为“为世界稳定与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国家”。围绕这一基本方针,日本在亚洲的外交政策呈现出新的趋向。继续加强日美安全保障体制,谋求日本在亚洲的领导权。坚持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基础发展日美关系是日本一贯奉行的基本外交主张,桥本上…  相似文献   

14.
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框架,中国六大经济走廊有两条经过湄公河地区。湄公河地区有着显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和前景广阔的市场,是各大国竞相关注的焦点。中国、印度、日本都与湄公河国家展开了跨国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合作,在湄公河地区呈现出了南北和东西走向的纵横交错、交叉重叠。本文以"地缘—市场—认同"作为跨国经济走廊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中、印、日与湄公河国家合作建设的跨国经济走廊在湄公河地区面临的竞争,并尝试探索推进各经济走廊协调发展的可能性和路径。本文认为,中国应与印度、日本不断深化地缘战略互信,在湄公河地区开展双边及多边市场合作,统筹推进"南北—东西"协调对接,深化"软"联通互利合作,构建深层次相互认同,打造全方位的互联互通,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印日发展战略的对接提供积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地缘冷战历史的变化促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启动,并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创造了最为直接和有利的外部地缘环境;崛起后的中国受到东北亚地缘大国如日本、俄罗斯以及世界性大国---美国的战略制衡,随着中国与地区各方势力由制衡向均衡的转变,中国的未来发展只有寻求常态式的发展模式,在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中更为积极地推动与本地区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本地区的国际和平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中国最核心利益的外围地区,东北亚对于中国实现经济现代化、国家的完全统一以及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至关重要。中国在东北亚的未来抉择问题上也只有延续世界历史的趋势,维持现实地缘利益的局面,积极推动地区经济合作与东北亚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对台政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的日本对台政策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日本不断提升日台关系 ,加深介入台湾事务 ,助长了台湾岛内外的“台独”势力 ,为中日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设置了极大的障碍。日本对台政策的调整受到了历史情结、日本国家战略、经济利益、国内政治、台湾当局“台独”倾向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对此 ,中国在对日交往中既要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坚决反对日本插手中国的台湾问题 ,也要积极增强与日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交往  相似文献   

17.
高速门     
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称,中国的高速公路通行费比发达国家的还要高。与中国车主的收入比较,这个费率则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和地区之一。这份报告指出,中国货车的高速公路通行费为每公里0.12-0.21美元,与许多发达国家相当,甚至更高。在世界13个国家1600公里通行费占人均GDP的比例中,中国更以超过2%的比例居首位,超过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及发展模式出发,通过对38个国家和地区1976-2011年城市化与人均GDP、工业和服务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后认为,中国与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的差距为4~11个百分点.中国与世界城市化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中国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回归曲线离日本和德国的最近,中国最有可能采用日本和德国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城市化率只能发展到76%的水平.工业仍然和城市化一起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仍将逐步提高,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将越来越重要,提高服务业与工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决策者应该根据城市化发展阶段和居民收入水平制定城市化的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9.
1995年2月8日至10日,日本发展经济研究所在东京举办题为“香港回归中国及亚洲工业化地区”的国际研讨会。在3天的会议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16人宣读了论文,阐述了这一重大事件对各自国家的影响。会议气氛热烈,是一次较为全面讨论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的讨论会。发言人的观点十分明确,资料与数据也较为丰富。本刊独家获得该会议资料并将连续刊登会议论文的摘要,以供读者了解“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这一伟大事件在世界各地的反响。  相似文献   

20.
作为美日在远东地区政治经济交汇点的东南亚地区 ,从“经济奇迹”到“金融危机” ,与美日等大国在远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战略不无关系。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有其既得利益 ,同时也对危机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日本在东南亚危机中不负责任的态度 ,加强了东南亚国家对其已有的不信任感。危机的发生为美国在该地区施加更大的政治经济影响提供了条件。因此 ,美日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需要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