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古民族从成吉思汗统一北方草原诸部落起,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蒙古族工艺美术在蒙古族各部落的文物中具有典型性、标志性。它继承了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承载着愈来愈多的信息,在未来生活、文化等艺术活动中对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具有积极的意义。花纹图案在民间装饰文化当中占有重要位置,对我国的民族学、艺术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自然界从简单发展到复杂的过程。有几何、动物、植物三个基本类型,花纹图案融于衣裳、器具、饰品、武器、图书、房屋建筑、寺庙等。作者从蒙古族工艺美术的宝库中,采撷一些图案呈献给大家,从数学文化的视角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2.
成书于1330年的<饮膳正要>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集饮食文化与营养学于一身的著作,是元朝蒙古族医学家、营养学家忽思慧于担任元仁宗宫廷饮膳太医期间,在积累丰富的烹饪技术、营养卫生及饮食保健等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该书在我国蒙古族、汉族医药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我国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在已颁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十个类别的九类都有入选的项目,唯独在"传统戏剧"一类中缺失.造成蒙古族非物质文化中戏剧不发达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蒙古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作为戏剧产生与兴盛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城市这一因素长期缺失,影响到蒙古族戏剧的出现;二是当蒙古族入主中原定居城市时,正是汉语言的元杂剧走向成熟之际,元杂剧中大量吸收了契丹、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文学的多种艺术成分,成为汉族、蒙古族及其他民族共同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因而蒙古族长期以来没有进行本民族语言的戏剧创作.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现了蒙古剧,至今仍在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4.
在蒙古族《格斯尔》史诗中,格斯尔从牧童到可汗、圣主的成长阶段分别体现了三种功能——生产、征战和宗教。功能的转换通过具有过渡仪式性质的"重生"来实现,这种功能的转换方式具有明显的蒙古族特色,它与蒙古族英雄史诗传统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密不可分。北京木刻版《格斯尔》的加工、改编和再创造受到了三功能意识的影响,这种影响很有可能是经由藏传佛教以及印度史诗和民间故事在蒙古族地区的流传而逐渐渗透的。  相似文献   

5.
科尔沁地区蒙古族音乐艺术是蒙古族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蒙古族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伴随着蒙古族的历史发展科尔沁地区的音乐艺术不断丰富,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原生态自然环境的改变,科尔沁地区传统的蒙古族音乐艺术正在面临着削弱甚至消亡的态势,同时科尔沁地区蒙古族音乐艺术传承与保护的研究不是很深入,现有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因此如何保护、继承、发展科尔沁地区蒙古族音乐艺术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的祝词、赞词祝词、赞词是蒙古族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其语言简洁、富于形象、比喻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生活气息,在蒙古族文艺领域里占有一定地位。蒙古族的祝、赞词经历了年湮日渺的漫长历史,随着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演变不断增添内容,保持着旺盛的生...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中国有"衣冠之国"的美称。头部被人们称为通往上天与神灵最近之处,是人体最神圣的部位。在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头部装饰更加重要,具有多维属性与社会功能,其贯穿于少数民族人民各阶段的人生仪礼。因此,本文以蒙古族女性头饰为案例,采用文献分析法探析我国蒙古族女性从少女到妇女角色转变中更换头饰的社会文化现象,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生命礼俗、民俗制度等相关内容归纳其内在涵义,以期为少数民族妇女头饰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教学应重视文化教学,注重语言与非语言中的文化现象.由于在蒙古族英语教学中片面地灌输西方文化知识,民族传统文化缺失现象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文化教学研究现状,提出"母语文化"在蒙古族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及缺失现象,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蒙古族学生"母语文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通常情况下,晋商大院的"三雕"艺术是指在晋商大院中组成建筑装饰的三种雕刻装饰艺术,即木雕艺术、石雕艺术以及砖雕艺术,通过建筑的多样化造型,能够为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本文从人们的审美特征、传统民族思想、晋商商俗民风以及外来文化影响等方面,对晋商大院的"三雕"艺术装饰动机进行了分析,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妇女头饰莫日根高娃蒙古族妇女非常讲究头上装饰。头饰正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蒙古族妇女喜爱戴头饰是她们生活中的共同习俗,然而由于各地区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的差异,头饰的款式又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头饰艺术形式。鄂尔多斯妇女头饰鄂尔多斯...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以宗教为先导 ,从 13世纪起 ,在西藏政局变革中起了重要作用。萨迦派、格鲁派的兴起都与蒙古族的支持密不可分 ,清朝入藏也含有蒙古族因素  相似文献   

12.
"羊尾巴儿子"类型故事以<拇指般大的儿子>、<山羊尾巴儿子>、<尾巴儿子>、<鹿尾巴儿子>、<耳朵般大的儿子>、<羊羔尾巴儿子>、<绵羊尾巴儿子>等多种形态流传于蒙古民间,是蒙古族中流传较广的故事类型之一.文中对蒙古族"羊尾巴儿子"类型故事的十二篇异文进行母题比较研究,概括出该类型故事的三个类型变体,从而归纳了其基本类型.通过对蒙古族与其他民族同类型故事主要母题的比较研究,阐述了蒙古族此类型故事的发展与演变,并探讨了一些母题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少数民族"非遗"占据了极其重要地位。我国对少数民族"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日渐加强。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两旗作为"非遗"丰富且独特的地区,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被新的元素所替代,日益处于边缘化位置。面对蒙古族乌珠穆沁服饰"非遗"式微现状,探究出蒙古族乌珠穆沁部落服饰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模式,可归纳为:文物保护模式、创业基地模式和专业教育模式。这三个模式构建了蒙古族乌珠穆沁"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但是有一小部分蒙古族信仰伊斯兰教,被学术界称之为"蒙古族穆斯林".其法定民族成分是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讲蒙古语,使用蒙古文,主要从事牧业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5.
吴迪 《中国民族》2012,(10):24-27
马头琴,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婉转,音量较弱。作为蒙古族的代表性乐器,马头琴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更是民间艺人、普通牧民最为钟爱的乐器。由马头琴演奏出的乐曲,或深沉粗犷、激昂雄壮,或迂回婉转、意蕴悠长,充分展现了蒙古族同胞生产、生活的真实场景和颇具民族特色的草原风情。  相似文献   

16.
钱穆的教育思想是以"文化教育"核心,历史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钱穆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中学历史教育的地位、中学历史教育的目标、中学历史教育的内容三方面对钱穆的中学历史教育思想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蒙古源流>中有段记载,明代蒙古族鄂尔多斯部的库图克台彻展洪台吉引兵图伯特(吐蕃),曾到达"锡里木济三河交汇之地",但锡里木济三河交汇之地究竞在何处,一直没有具体的考证结论.而此地作为藏族地区,在藏传佛教传入蒙古的过程中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查明这个地区的地望,对于研究藏族历史、蒙古族历史以及蒙藏关系史等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从历史文献资料入手,对"锡里木济三河交汇之地"的地望作了初步的考查,认为"锡里木济三河交汇之地"当在今天青海省大通县境内,即宝库、黑林和东峡三河交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同元青花的联系当然不止于色尚,还体现在造型与装饰之中。 元代的青花高足杯数量不少,它们器形不大,曾被称作马上杯,从当时的墓室璧画和版刻插图看,特别是蒙古人使用的小型器物,如杯、盘、碗之类,常取高足的形式,可知,元代高足杯的流行与蒙古族有一定关系。更具元代造型特色的是  相似文献   

19.
黄词 《民族论坛》2012,(4):44-47
本文通过对湖北鹤峰三家台蒙古村的历史记忆——"清明会"这一节日的分析,阐明三家台蒙古族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传统物质文化》是敖其教授在多年的学术实践、调研实践与生活积累中蒙古族物质文化研究成果的集结,大力推进了蒙古族物质文化研究。物质文化研究近年来已逐渐成为一种跨学科研究的新热点,尤其以传统文化视域开展物质文化研究逐渐成为研究强宗。敖其教授以"物质文化研究"为主题开展论述,提出"正确认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关系",进而从传统文化视域出发,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梳理了蒙古族基本生活方式的传承与发展轨迹,并提出以"整体性""本真性"对蒙古族传统物质文化加以保护、传承、发展。这部著作的出版不仅填补了蒙古族物质文化研究的综合性书写空白,而且以实现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为最终目标,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