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治参与是衡量一国政治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在社会结构、社会利益发生重大变化的社会转型期 ,探讨公民的政治参与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必须进一步扩大公民的参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政治参与是衡量一国政治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在社会结构、社会利益发生重大变化的社会转型期,探讨公民的政治参与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必须进一步扩大公民的参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政治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当前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政治参与的滞后性和民族传统政治文化的特殊性等。基于此,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加强少数民族的政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制度化政治参与体现了民主政治的精髓,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和显著标志.我国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还存在种种问题,分析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提出完善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对策,解决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推进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研究农民政治参与的动机,充分发挥各种激励因素在农民政治参与中的作用,对于推动农民政治参与,提高农民政治参与水平,引导其向良性方向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政治冷漠症——转型期农民政治参与的心理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转型期村民自治中,村民政治参与中表现出的政治冷漠症有其历史、文化、心理和现实方面的原因.它对于农村基层民主、村干部队伍建设、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也阻碍了农民向现代公民的转化.要消除村民的政治参与冷漠症,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夯实村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普及村民的文化、法律知识,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消除产生政治冷漠症的人为因素;提高村民的组织化水平,增强村民政治参与的整体实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村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论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权利的贫困,即在政府主导的各种价值分配中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公共政策制定中,弱势群体的愿望和利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真实的反映,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弱势群体处于政治参与权利不平等的地位。社会公正的实质是社会主体权利的平等性,而转型期弱势群体在政治参与权利上的不平等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所以解决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是促进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引导政治参与需求、提升政治参与水平、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已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充分认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战略意义并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时代的要求,而从规范层面对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思路展开深入系统分析尤为重要。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需要着力健全参与制度、拓宽参与渠道、培育公民社会、提高公民素质、塑造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参与的两重性及执政党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呈现出两重性特征,执政党必须正确引导,积极促使公民的政治参与逐渐向主动化、制度化、组织化和决策参与化等方向发展,这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执政党合法性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0.
农民的政治参与程度规定并影响着中国政治的发展.是衡量基层民主发展状况的尺度.从制度化角度对农民政治参与加以分析,对于实现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提高政治参与质量,开辟政治参与渠道,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对新时期中国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和大众的政治参与--英国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的政治参与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必然出现的过程.它曾给许多转型国家带来了挫折与混乱.英国的政治传统、内源式现代化类型和阶级特点使英国能够比较平稳地渡过社会转型期,其经验值得转型国家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改革后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因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家的退出为中国社会转型提供了"第一推动力".社会的顺利转型,需要享有一定自主性的国家发挥积极作用,包括提供社会价值和运行规则,规制利益诉求,维护社会结构稳定.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结构与过程,构成现代国家的治理基础,当前和谐社会的建构,不仅要求政治层面的变化,还要求加快推动社会发展,以配合现代治理模式的运行.中国社会转型的政治逻辑在于,国家治理转型需要现代社会提供基础,社会的良性发展又要求国家提供政治动力和保障.国家与社会的现代化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嵌入的. 相似文献
13.
论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根据地农民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日战争时期 ,华北根据地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参与。根据地农村政权结构、社会组织及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农民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政治参与对农民自身和中共的革命目标而言 ,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祖宁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9,(4)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进行了频繁的互动,也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在国际体系总体环境、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东南亚国家对华战略缔造的基本要素,如战略缔造的主体、议程、目标、手段等也经历了持续的变迁.然而,也必须认识到,在东南亚国家进行对华战略缔造的过程中,尽管这些要素作用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各基本要素的基本特征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15.
16.
转型时期社会信用缺失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而在其中政府信用问题则是关键所在.加强政治信用伦理建设的几种途径是:加强政治信用伦理教育,打造信用政府,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治结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自我调适功能,对于构建和维系稳定发展的公共秩序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应该从中国政治结构发挥主导性功能的视角下建立对政治结构的合理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威建设、强化政治结构的基本架构,以此加强国家能力建设,推动和引导社会力量的发展,形成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良好适应。 相似文献
18.
钟会兵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5)
从法理和实践分析,社会保障立法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源头性行为,也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十分复杂的问题.在实际立法中,存在这一些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由于立法机关缺乏相关技术性等力量,它不得不将社会保障立法权授予其他机关,从而出现立法多元化和对授权立法的规制问题;社会发展所形成的立法需求、力量对比关系、法律依据、立法资源、立法技术等条件是否成熟的问题;社会保障立法的价值取向是否成熟和科学问题;经济发展程度与社会保障权实现水平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传统政治人格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人格包含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面的内容,中国传统的社会与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的群体政治人格特征。随着传统社会的逐步解体,传统政治人格也开始了向现代政治人格演变的艰难过程,这是由臣民人格向公民型人格的过渡。由于是外力引发的非自然过度,传统文化的阴影始终存在。在不同的阶层群体中、人格的发展是非同步的,耐用变革主要发生在政治人格的意识层面上,无意识层面难以被触动,而个体的政治行为主要是由无意识的心理内容驱动的,因此,尽管一部分现代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已经确立,但是中国公众的政治行为模式并未发生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