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园林小环境设计与自然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是大环境中的小环境 ,它不能脱离大环境而存在 ,但它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是人工化了的自然 ,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是大环境的概括提炼和优化。自然风在园林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园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发挥它对触觉、视觉、听觉、嗅觉所起的积极作用 ,同时还要有效抑制不时、过强、过冷的自然风对园林和人体的负面作用 ,使园林真正成为“优化了的自然”  相似文献   

2.
构建节约型园林以促进城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这其中,能否科学、合理地利用园林材料对于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我国目前园林材料中硬质材料运用的现实状况基础上,提出节约型园林建设中园林材料的设计原则,并结合国内外的设计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园林植物不仅是一种生命体,同时也是一种造园的要素,这两种属性决定了它在园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苏州和杭州的园林为例,阐述了植物在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的具体作用,并通过二者的对比,提出了现代园林植物应用中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浅析廊在传统园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建筑中一个独特的类型,廊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由 于中国传统园林自身的特点,使廊对传统园林的作用更大,以至几乎到了无一园无廊的 程度。本文旨在通过系统、详细的归纳和总结廊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作用,来研究廊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水经注》是中国古代经典地理学著作,郦道元以出色学者的眼界记述了北魏及以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地理人文风貌,保存了大量先秦至北魏的园林及湿地史料,其中占多数的先秦至汉代材料,对史料稀缺零散的先秦园林研究尤为可贵。该书在研究早期园林,尤其是先秦园林与湿地关系、园林环境面貌及园林活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尚需得到进一步重视,发挥其在园林研究中更加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废墟建筑是英国自然风景园中不同于其他园林要素的景观体,它们形象凋零、破落,常与杂草、荒丘为伴,却成为18世纪英国园林中不可或缺的景观体,这主要与其在园林中所体现的深厚内涵有很大关联。它们通过沧桑的外表和独特的造型,成为人们情感寄托、审美趋向及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表现。浪漫主义美学在英国社会的广泛流行加速了废墟在园林中的主景作用,为此更好地分析废墟在园林中的内涵作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英国园林的全貌。  相似文献   

7.
浅谈竹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竹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竹文化深厚的意蕴对竹子造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竹子在园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中国园林的特色之一。在现代园林中,竹子造景是植物造景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园林设计中应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中竹子造景的一些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8.
尺幅窗无心画--浅谈苏州古典园林墙窗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品,其造园手法丰富,园林意境深邃,堪称中华文化瑰宝。其中园林墙窗艺术尤为点睛一笔,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艺术作用。文章从苏州古典园林墙窗的艺术形式及其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窗为园之眼,景为境中情。  相似文献   

9.
与园林景点相关的图文信息统称为导游话语信息,导游话语信息的作用是在园林的建筑设计意象被受众理解时,降低信息熵,从而使园林设计者的设计意象有效地传递给受众。文章分析以皇城根和明城墙为代表的遗址公园中导游话语的信息熵之后,认为园林中的导游话语设计应遵循三条原则:1.尽量降低信息点的信息熵。2.信息点应均匀分布。3.信息点链接应连贯。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对宋代园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古典园林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在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进入到一个成熟的阶段。宋代园林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因此宋代园林的发展和成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儒家、道家、佛教的主要思想、宗旨和哲学观对宋代园林活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宋代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在宋代园林布局、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塑造中。  相似文献   

11.
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因此,对联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联作为最接近中国古典诗词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翻译也应遵循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意美、音美、形美。文章从这三个方面对对联翻译的原则作一探究,以期对对联翻译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2.
漫谈对联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学形式,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对联是由桃符演变而成,在诗赋骈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平仄相反、词性相同的特点。对联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现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一直为我国劳动人民所喜爱。  相似文献   

13.
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但人们一直以为原对句不能译作外语对偶句,以致不懂汉语的人至今不能欣赏。通过对望城黑麋峰长联的英译探索证明,只要原对句语法结构相同,翻译成对偶句是完全可能的。对联能英译成对偶句,译成其他语言的对偶句也应当可能。对联这个问题可以解决,诗词曲的对仗句也应当可以解决。通过将望城黑麋峰长联英译成对偶句的三个步骤,以及在英译过程中得到的九个方面的认识作了初步的总结,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努力,把我国的对联乃至诗词曲逐步介绍给其他民族的读者。  相似文献   

14.
王力先生是现代中国语言学大师。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王先生有关“对偶”与“对仗”的论述和运用 :对王先生在对偶、对仗方面的理论进行阐述 ;阐述王先生在散文创作中经常结合使用对仗文字的特点 ;阐述王先生创作的对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古代碑的设计研究为基点,选取较少为学界关注的“碑首”这一对象系统论述其刊刻形式与技法种类。以多年实地考察和历代文献为基本依据,以类型学和图解为基本方法,总结出中国古代碑首刊刻的“七型十二式”及碑首“双勾勒法”的五种形式,并对所属类别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认为历代中国古代碑首刊刻形式与技法,是刻工精心经营、时代积累的结果,虽然出现的时间早晚不同,其发展与其它艺术互相发展递变,但交错并存、并用、并置的特质明显,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后汉书》引文的众多作者们大都喜用对偶辞格。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巨、艺术之精,在"前四史"引文中堪称佼佼者。为此,通过量化、比较、示例及赏析之法对其艺术性进行实证研究,将有助于人们相应探寻对偶艺术在东汉散文中的演绎轨迹,客观揭示《后汉书》引文作者在骈语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以期为《后汉书》自拟文字对偶艺术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照,同时为人们比照研究相关史籍对偶运用的艺术性,并由此或将为探求我国骈偶传统的形成以及华美骈文的孕育提供具有准确性及说服力的实证和结论。  相似文献   

17.
该文在前辈学者对<班簋>考释的基础上,通过对铭文的语言学审视,综合运用偏旁分析法、二重证据法和语法规则,发现"(钅正戈)人"即<诗经·小雅·采芑>"钲人伐鼓"之钲人,并结合训诂资料及<周礼·地官·鼓人>所记"鼓人"职责,探得"钲人"是在将帅指令下通过击打钲鼓向军队传递行止命令的官吏;"遣"是个表示"施""舍"义的动词;通过<班簋>铭文、周人观念、<诗经>原文和孟子解诗的比较,求得"天畏否畀屯陟"中的"天畏"是一个定语后置式的名词短语;通过"天畏否畀屯陟"与<周书·多方>"惟天不畀纯"对勘,从语境与行文的角度,证成<班簋>铭"天畏否畀屯陟"之"否"当读为"丕"、训为大;"惟乍昭考爽谥曰大政"意为以被称为执政大臣的英明父亲为榜样.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包山楚简》中的四条简文,前三条属于法律文书,后一条属于占卜记录。我们对这四条简文中前人未曾注释或者注释值得商榷的字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作为集大成的明清题画有着突出的诗性本质、显著的散文对话功能和美的形式。从本体意义阐释明清题画的三大审美综合 :主情性、开放性与情致美  相似文献   

20.
《不京不海集》为章培恒先生编定,收入章先生关于中国文学史的论文近四十篇。文集展示了作者数十年的文学批评实践,无论身处顺逆,都无悔无咎,坚持马克思"改变世界"和鲁迅"人性的解放"的理想,围绕"个人"、"个性"、"自我"等概念,建构了一套系统性、富于中国特色的批评体系。这部《不京不海集》凝聚着章先生"追求真理,毋变初衷"的精神成果,置身于全球化的潮流冲荡之中,不断挑战自己,提出新的问题,探索新的途径,保持开放的姿态,也时时检验自己的论述,力求臻之完善的境地,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