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的国有企业改革具有不同于我国其他省份的特殊性,本文从西藏及西藏国有企业的现实出发,分析了西藏国有企业加快民营化改革进程的有利条件以及影响改革的障碍因素,分析认为西藏国有企业进行民营化改革是西藏经济发展的可取选择。  相似文献   

2.
西藏国有企业构建大型企业集团是西藏经济发展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但由于西藏国有企业地处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的偏远地区,其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以及改革发展等都相对滞后,因此,要保证集团有效地运转和健康成长,除了需要政府在宏观方面营造适宜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外,适合企业集团的管控模式也是构建企业集团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西藏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十多年来的成就入手,分析了西藏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并基于人力资源的角度提出只有重视“人”的作用,将其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才能实现西藏国有企业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发挥国有企业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用制度变迁理论对西藏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进行分析,文章认为:西藏国有企业所处的制度结构发生变化,必须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西藏国有企业在其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必须正确对待;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与教育之间有着很强的互动关系,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在为西藏高等教育提供物质基础的同时,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立足于西藏高等教育与西藏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需求,提出了西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何一民  邓真 《江汉论坛》2014,(6):108-113
清代是西藏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时期。清代,由于西藏被纳入到清朝统一的管理之下,结束了西藏内部动乱纷争的局面,清朝在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方面有所创新,无论在政教体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有了突出的变化,并具有时代特点。清季,随着新政改革,西藏也开始出现早期现代化的趋势。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因国内战争频繁,外部侵略不断加剧,因而对西藏的管理有所松驰,但始终保持着对西藏的管辖权,保持了西藏领土的完整。与此同时,西藏地方政府也顺应时代潮流在社会管理方面有所改革与创新,逐渐向现代化迈进。  相似文献   

7.
简论中央与全国对西藏社会发展的扶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十年前,西藏在平定了分裂叛乱以后,开始了民主改革的伟大历程。在党中央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热诚关怀下,西藏雪域高原上百万翻身农奴当家做生,从此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人权,在封建农奴社会的废墟上.开始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后,各级政府都把发展地区民族经济、提高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推动西藏的社会进步当作西藏工作的根本任务。为了西藏各族人民的利益,中央先后召开了王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把如何加快西藏的社会发展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除国家对西藏实行政策倾斜、投入大量资金外,动员…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其中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为我国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细胞的国有企业,在社会主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的形成过程中,将毫无疑问地要走上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本文拟就西藏的国有企业如何走向市场从微观上谈不成熟的看法。 一  相似文献   

9.
团校在兰州 1956年4月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西藏人民欢欣鼓 舞,社会青年纷纷要求参加工作。但是,西藏上层反动农奴主,拒不执行十七条协议, 外结帝国主义,内联反动势力,大搞分裂活动,反对农奴的彻底解放。中央鉴于西藏当 时的政治形势,认为改革条件尚不成熟,制定了“六年不改,适当收缩”的方针。 1957年6月西藏工委报经中央批准在内地开办西藏公学和西藏团校,培养提高新吸 收的藏族干部,为进行民主改革做准备,并下达指示,选送干部、学员,陆续在兰州集 中,开始进行西藏团校的筹建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刘士岭 《兰州学刊》2007,(3):157-159
清末西藏新政是清政府为巩固在西藏的主权而开展的一场改革运动,试图从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上改造西藏社会,以求加强统治,抵制西方列强的觊觎和分裂。满汉统治者的文化沙文主义、大民族主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藏民族、藏文化的偏见和歧视,使得多数新政措施脱离了西藏的实际,加之新政排斥和拒绝西藏地方人士参与决策,决定了清末西藏新政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