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宁古城历史悠久,古迹很多,充满着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如能善于品味,处处都能熏陶到民族精神和美德的德育教益,莫家街就属于其中之一。西宁市城中区奠家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巷,北接东大街,南与宏觉寺街相连。近几年这里发展成为市场,十分繁华。它为什么名叫“莫家街”呢?这里还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故事。据《西宁市志》第三卷《地名志》第三篇第二章“西宁解放后路街巷概况”说:“据传,明嘉靖年间,莫怀古有温凉盏一只,被权臣太师严嵩之子严世蕃得知,依仗父势,弄权霸夺,莫不予,被贬至西宁。莫家来西宁后,在此处建宅,故称…  相似文献   

2.
西藏地学(综合)旅游资源调查(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西宁———格尔木———拉萨旅游路线景点简介这条旅游路线全长约 2 0 0 0千米 ,整个旅程都行驶在青藏高原上。在这条路线上不仅可以看到高原冻土带上的高寒草原、高原沼泽草滩、高山冰川地貌、盐碱地、沙丘、风蚀残丘、戈壁滩、现代盐湖沉积、青海湖、地热田、喀斯特地貌等自然景观 ,还可以参观塔尔寺、五峰寺、瞿昙寺、日月山和诺木洪一带新石器遗址等名胜古迹。1 西宁 :位于青海省的东北角 ,是青海省首府。西宁之称始于 110 4年 ,意为西陲安宁。西宁的主要名胜古迹和游览点有 :北禅寺 (北山寺 )、南禅寺 (南山寺 )、清真寺、虎台和老…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青海省境内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为例,对藏传佛教主寺和属寺的传统称谓、主属寺关系中的几组模式、主属寺系统形成的内在原因等,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和分析,认为"教"和"人"的因素是其内在的原因或动力,这种内在因素与包括政治、经济等外在因素结合在一起,成为格鲁派主属寺关系在青海境内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拉卡寺位于青海省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只有一个密宗学院。文章结合文献记载和实地调研采访,对拉卡寺的现状及改革进行了梳理与概括,并就藏传佛教小型寺院、寺院教育、寺院管理、寺院经济等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自明代万历年间建立后,随着明朝“多封众建”政策和卫所制度的推行,“西宁十三族”成为明朝纳马番族;万历之后,随着西宁番僧纲司的建立,西宁十三族逐渐分化重组,最终成为塔尔寺的寺属部落,史称“塔尔寺六族”.  相似文献   

6.
阿琼南宗尼姑寺,全称“阿琼南宗三丹琼培林”(藏语为),意即“阿琼天府虑静兴法洲”。该寺位于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坎布拉乡境内,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一座古老的尼姑寺,同时又是安多藏区的宁玛  相似文献   

7.
历代噶玛巴活佛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噶玛巴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继承人的称谓。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是塔布噶举传出的四大支系之一,这一支系在西藏最早采用了活佛转世制度,其实力很大,分布较广,在藏传佛教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的创始人都松钦巴(1110—1193)于公元1147年在西藏噶玛地方修建了噶玛丹萨()寺,噶玛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六大属寺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夏河县境内。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当时为了迎接藏族活佛嘉木样·阿旺宗哲(嘉木样一世)来此地传经授道。僧侣及平民们大兴土木,开始创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宗教寺院。经后人不断扩建维修发展到今天的建筑局面。拉卜楞寺坐北向南,座落于大夏河北岸的山间盆地上。依山傍水,寺南林木葱葱,河水潺潺。远眺琼楼玉宇,棕墙金瓦,廊檐垣壁,香烟燎绕,峰峦环抱之下的拉卜楞寺尤如仙境一般风光秀美,景色诱人。拉卜楞寺总称为“具喜讲修兴旺吉祥右旋寺”,简称之为扎西奇寺“拉卜…  相似文献   

9.
才让 《西藏研究》2004,(4):86-90
萨班东行不仅与阔端商讨了西藏归顺蒙古的事宜,同时也是藏传佛教的一次大规模东传。萨班留驻凉州,在阔端的支持下,大转法轮,使藏传佛教在凉州地区得以兴盛。萨班在凉州的弘法处--凉州四寺,历经元明清三代,一直是藏传佛教信徒崇拜的圣地。萨班向蒙古、汉、藏、党项、回鹘等民族的人士传播藏传佛教文化,增进了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间的团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超 《中国藏学》2023,(3):150-159+217-218
既有研究认为,关公信仰正式进入藏传佛教体系始于乾隆时期,并和雍和宫改建有关。文章指出,康熙年间敕建的辽宁省朝阳市佑顺寺,始建时即有关公殿并保存至今,表明关公崇拜正式进入藏传佛教体系不晚于佑顺寺落成的1707年。文章梳理佑顺寺藏传佛教石雕、朝阳市地方志和清末海外汉学家在佑顺寺的研究记录,表明佑顺寺从规划到传承,始终是藏传佛教在东北地区重要的传经和藏经寺庙。朝阳市位于东北、漠南和京畿地区交界,地处清朝统治北方地区的核心位置,北京白塔寺的主持喇嘛卓尔济负责筹建佑顺寺并担任首任主持,在此前后,朝阳也成为藏传佛教经文译为蒙古文的重要地区,后世乾隆等历代清朝皇帝往返盛京(沈阳)途中也都在佑顺寺驻留,这些都反映了佑顺寺在清朝敕建藏传佛教寺庙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清朝通过佑顺寺等敕建藏传佛教寺庙的布局,在蒙古、东北地区和京畿地区建立起藏传佛教体系的多个节点,正反映了清朝将藏传佛教“国教化”和“王朝化”的思路。而佑顺寺中专门建成的关公殿,体现着清朝借助藏传佛教来管理国家,吸收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特点,也反映了藏传佛教的开放和包容。  相似文献   

11.
清代丹噶尔民族贸易的兴起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代丹噶尔民族贸易的兴起和发展杜常顺丹噶尔即今青海省汉源县,以其地有著名的黄教寺院栋科尔寺(建于1652年)而得名。“丹噶尔”即“栋科尔”之异译。清雍正前,丹噶尔为青海和硕特蒙古领地,雍正二年(1724)划归甘肃西宁府西宁县。道光九年(1829)析置...  相似文献   

12.
洪军 《青海民族研究》2004,15(2):126-127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青海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重点旅游景点,因位于回族聚居的西宁东关而得名。它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建筑独特闻名于国内外,是西北著名的四大清真寺之一。据《青海省志·宗教志》记载: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始建至迟在宋代”。宋代的青唐城(今西宁市)东城,就已聚居着唐代入居的穆斯林及其后裔,以及从其他地方因经商而来的穆斯林,形成了穆斯林聚居的社区,他们为了日常宗教生活的需要,便修建了简易的礼拜堂,这就是现在东关清真大寺的前身。元代由于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伊斯兰化的突厥人被蒙古军作为工匠…  相似文献   

13.
噶当派是公元11世纪藏传佛教后弘期最早出现的藏传佛教派别,是由阿底峡奠定,仲敦巴开创,那措译师和俄·勒贝喜饶扩展,再由他们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发扬光大而形成的。包括上噶当传承、下噶当传承、桑普寺传承三大支脉。本文不仅介绍了噶当派三大支脉的各自传承,而且对其各自的思想特点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明宣宗与藏传佛教关系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才让 《中国藏学》2007,(3):14-19
明宣宗继承永乐朝的藏传佛教政策,继续对藏传佛教各派实施"多封众建",注重藏传佛教在稳定边疆方面的政治功能。同时,明宣宗与明成祖一样,对藏传佛教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扶持瞿昙寺、大崇教寺的修建,以及师从高僧班丹札失受闻密法,反映了明宣宗与藏传佛教之间的多重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仰华大会     
仰华寺大会,是公元1578年发生在青海大地上的有关藏传佛教历史和蒙藏关系历史的一桩大事。 土默特蒙古俺答汗隆庆五年(1571)被明朝封作顺义王后,明蒙休战,通贡互市,边境晏然。俺答汗在经营西海的过程中,被藏传佛教格鲁派所折服,在阿兴喇嘛的劝说下,他决计皈依黄教,并在西海地区建寺,使之成为政治宗教活动的中心,与黄教上层结成同盟,发展自己势力。于万历二年(1574)命其子侄在察卜齐雅勒(今恰卜恰),动工庀材,召请汉匠,修建大乘法轮寺院。明廷闻之,从“化其悍暴,鼓其恭慕”出发,也资助建筑材料,予以鼓励。两年后竣工,明廷赐额“仰华寺”。  相似文献   

16.
位于青海省乐都县瞿昙乡的瞿昙寺 ,是由三罗喇嘛在洪武二十五年 (1392年 )创建 ,后经永乐、洪熙、宣德三代大规模扩建。寺院由围墙、山门、碑亭、佛塔、金刚殿、瞿昙殿、宝光殿、隆国殿、大小钟鼓楼、壁画、回廊、三世殿、护法殿等组成 ,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廷式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  相似文献   

17.
封页释读     
青海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山土楼观他土楼观,俗称北山寺,又谓北禅寺,位于西宁古城北边之土楼山。土楼观因土楼山而得名,而土楼山因其上半部为红沙岩,历风雨剥蚀,形似土楼而得名。土楼山“峰高三百尺,崖立如浮屠状”。“崩崖壁立,百仞岩石,积层凹凸青红,远望如楼阁,所以名土楼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湟水又东,径土楼南,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凋墙故壁存焉。”清初苏铣《西镇志》曰:“北山在北门外五里,有崖形如佛,名永兴寺,湟中古寺第一。”据文献记载和北山寺现存文物遗址考证,土楼山成为宗教活…  相似文献   

18.
富裕正洁寺文物古籍调查麻秀荣波·少布富裕正洁寺位于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嫩江中游左畔。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喇嘛寺庙,其规模之大,在东北三省位于第二,仅次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瑞应寺。富裕正洁寺始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当...  相似文献   

19.
扎什伦布寺(简称扎寺)座落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西端日照峰南麓,是中国藏传佛教著名爱国领袖班禅额尔德尼住锡之地。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国23年(1934年3月)从南方来了一位青衣名僧的消息在高原古城西宁迅速传播开来。这位青衣名僧起初在青海塔尔寺拜师学习藏传佛教密宗法,并用汉语讲经传法。后来声誉日隆,足迹遍履西北五省区。曾先后三次赴西北学法弘法、授戒,倡建林、寺,创立佛教会,兴办僧尼工厂等,他不仅在江南,在西北地区亦颇负盛名。社会影响较大。今天西北地区陆续开放的一批佛教居士林和法幢寺多属法师和他的亲传弟子所创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