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析孙中山“武昌之成功,乃成于意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把武昌起义之成功 ,解释为“意外” ,有两方面原因 :“南方首义”观为其主观原因 ;流亡生涯是其客观原因。本文据此说明 ,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前对中国革命形势缺少全面性认识。  相似文献   

2.
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代表张謇,在武昌起义前一贯主张立宪,在武昌起义后转为拥护共和,其对当时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相当深刻的。但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张謇从立宪到共和的转变,却简单从事地一骂到底,什么“欺骗”、“伪装”、“见风使舵”、“投机取巧”等等不一而足。笔者认为对此需要深入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武昌起义后,革命妇女为了在政治上实现“男女平权”,纷纷设团组会,掀起了一个积极要求参政的热潮。“女子参政同盟会”是这场颇有声势的斗争中最有生气的一个组织,它不仅在当时产生较广泛的影响,而且为尔后的妇女运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一“女子参政同盟会”,为“女子参政同志会”、“女子后援会”、“女子尚武会”、“女子同盟会”和“女国民会”联合组成,是当时最大的一个女子参政团体。“女子参政同志会”等五团体,是武昌起义后相继建立起来的。其中,“女子参政同志会”出现最早,它由中国社会党女党员在上海组成,举同盟会员林宗素为会长。武昌起义后不久,中国社会党女党员就以“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参政权”为宗旨,从改良女子教育方法、加入各种政治结社等方面入手而开展活动。后正式以“女子参政同志会”为名宣告成立,具体提出临时政府准其会员国会开会出席旁听,国会成立后允许女界团体选举议员等项要求。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为取得孙中山的支持,林宗素专程到南京报告本会组织缘由。同时针对“中华民国联合  相似文献   

4.
锺兴永 《云梦学刊》2012,33(1):79-79
由薛其林主编的《辛亥革命与长沙》丛书,2011年10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编撰者从长沙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制高点俯瞰下来,追本溯源,立足“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大背景,凸显了长沙在10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认为素有改革进取精神和革命斗争传统的长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也是武昌起义的“首应之区”。  相似文献   

5.
从某种意义上说,彪炳史册的辛亥革命是以清末辛亥年一举成功的武昌起义命名的,因为后者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这场起义不是孙中山和同盟会直接领导的,而是在所谓“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引爆并取得胜利的,所以长期以来,无论是视武昌起义为“总理第十四次起义”的国民党史家,还是新中国的一代史学工作者,人们除了对被誉为“打响首义第一枪”的湖北新军工程营代表熊秉坤谈论得较多外,对发动和组织湖北新军革命士兵的有关领导者的研究显得很不重视。  相似文献   

6.
黎元洪的祖籍在哪里?他究竟姓什么?自从武昌起义以来,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武昌起义后七天,即1911年10月16日,《神州日报》发表的署名鄂中武士的《革命军总统黎元洪小史》一文,即说“其先世为皖之宿松人,自其祖与父商于湖北,遂改入黄州府黄冈县籍,故今为湖北人”。同年10月21  相似文献   

7.
黄花岗闽籍烈士应为23人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1年农历3月29日,广州爆发了震动世界的广州黄花岗之役。这是武昌起义之前,革命党人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有深远影响的反清武装起义。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其予以很高的评价:“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之变色,全国久蛰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相似文献   

8.
武昌为首义之区,一地发难,全国响应,辛亥武昌起义名垂青史,湖北革命党人的首义之举自然功在全国各地之冠。然而远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伊犁,当时也有一部分湖北籍革命党人为响应武昌起义而发动了伊犁起义,并取得了胜利。这一起义因新疆地僻人稀,加上时代久远,革命者的事迹现在鲜为人知。1901年(光绪27年),为了挽救风雨飘摇的清王朝,缓和人民日益不满的情绪,西  相似文献   

9.
试论传统“大一统”观念对清末“排满”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一统”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宝库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念,它对清末“排满”运动的整体走向与最终归宿,均发挥出相当突出的整合与引导作用。这通过梁启超的“大小民族主义”说、1905年至1907年梁启超等立宪派与革命派的论战以及武昌起义后革命派放弃“排满”口号而转主“五族共和”等事实,清晰地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正> 《秋夜草疏图》据说是武昌起义后立宪派首领张謇代江苏巡抚程德全起草劝清帝退位奏章的图记,黄炎培《我亲身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写道:“(辛亥八月)二十五日,我和沈恩孚(信卿)、雷奋(继兴)、杨廷栋(翼之),还邀到了张謇同去苏州阊门外惟盈旅馆.张謇受程德全委托,代草劝清帝后逊位奏章,这事保留着一幅《秋夜草疏图》做纪念,我曾题诗一首,收入我的诗刊《苍桑集》.”按,阴历辛亥年八月二十五日,即阳历1911年10月16日,上距武昌起义仅六天.当时,全国还没有一个省区响应革命的.江苏巡抚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让立宪派首领起草奏疏请清帝退位,可说够“先进”的了.回忆中有时间、有地点、有当事人,还有图为纪、有诗为证,似乎不容置疑.然而,张謇的《啬翁自订年谱》却是这样记载的:  相似文献   

11.
竺柏松同志在《江汉论坛》1981年第5期发表了《关于武昌起义的领导问题》一文(以下简称“竺文”),对武昌起义酝酿时期、爆发时期和起义胜利后三个时期的领导问题,分别做了分析和论述。对前两个时期的看法,笔者是赞同的;但对竺文中关于武昌起义胜利后的领导问题,我认为有必要作如下商榷。竺文说:“武昌起义胜利后,是指10月11日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成立湖北军政府后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历史上,把受宗教迷信影响的起事和暴动,往往称之为“妖贼”、“妖人”或“妖道”,这类事件不绝于书,吴承伯起义只是其中影响很小的一次,但它却被误认为受火祆教影响的一次起义。本文考察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与吴承伯起义相仿的几次暴动,以及火祆教来华的流播状况,认为吴承伯所挟之“道”,不能当作“祆道”,即波斯火教解,而应通“妖”,作“妖道”解;并认为吴承伯起义受到民间道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前的武汉民族资产阶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11年10月10日傍晚武昌城新军营房爆发起义枪声以来,历史已向前推进了整整七十年。然而,以武昌起义为高峰的辛亥革命究竟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是单纯的“反满”斗争,还是带有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国内外史学界的认识不尽相同。产生歧见的基本原因之一是,对于中国当时是否已经出现民族资产阶级,看法尚未统一。我们认为,辛亥革命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已经形成,尽管其力量还十分薄弱。辛亥革命从酝酿、爆发到失败,所呈现的独特格局,正体现了领导这次运动的幼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性格特征。 20世纪初叶,中国民族资本初具规模的地区,一是江浙,二是广东,三是湖北。本文拟对辛亥革命“首义之区”——湖北武汉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吴禄贞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也是学术界争议较大的历史人物.本文就他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略作讨论. 武昌起义时,吴禄贞早已离鄂北上.从现象上看,吴禄贞似与武昌起义毫无联系,其实不然.吴是武汉地区民主革命思想的最早传播者,他在1899年日本留学期间,“受孙先生启导之处极多”,毅然加入兴中会,走上了民主革命道路,成为武汉地区最早的革命党人.1902年春,他完成学业回到武汉,开始向青年学生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灌输民族反抗观念,“当时各军队各学校受其感应者、翕  相似文献   

15.
武昌起义是由哪一个政治组织领导的?如果笼统地说是由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这是没有分歧的。但具体地说来,那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了。这个问题,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一直为蒋介石等所忌讳,是一个不容研究、讨论的禁区。蒋介石本人反对“武昌首义”的提法。御用的国民党党史著作都认为武昌起义是同盟会发动和领导的。如邹鲁的  相似文献   

16.
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果说武昌起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高潮,那么孙中山让位则标志着这个高潮的最后完成: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让位”涉及对孙中山功过是非的评价,也关系到如何  相似文献   

17.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革命化的新军鸣枪起事,以彻夜苦战、攻占督署的战绩,宣告了首义的胜利。翌日下午,武昌城厢内外就贴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的布告。第二十一混成协的协统黎元洪当了革命军政府的都督?他也是革命党吗?人们都不禁为之惊诧不已,认为那是“革命党群龙无首,黎元洪因缘时会”,纯属偶然的机遇。及至革命已经失败,不少参与起义的人士于痛定思痛之余,又不禁喟然叹息道:“革命  相似文献   

18.
辛亥年清廷财政崩溃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年清廷财政崩溃原因探析王开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一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军费开支激增。清政府虽采取了乞借外债、筹借内债、开办捐例、滥发铜币与纸币、停办“不急之政”、克扣京官廉俸等“开源”与“节流”诸科措施,但其财政仍很快地崩溃了。1911年底,清...  相似文献   

19.
辛亥武昌首义后,各省纷纷云合响应,然地处大河上游之兰州,在封建顽固势力的挟持下,依然故旧,至民国建立前后,进行了一场徒具形式的变革。兹将其经过略述之。 一、甘军入陕 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前夕。甘肃各地曾发生自发的起义,如西宁李旺领导的黄龙令起义、武威齐振鹭策划的凉州起义、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的导火线是湘、鄂、粤、川四省保路运动。在这场震撼全国的保路运动中,四川的运动规模最大,斗争最烈,发展也最迅速。1911年8月初,比武昌起义早两个月,荣县首先爆发起义,随即于9月25日改旗易帜,宣布独立。可是,四川不仅没有成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区”①,反而在所有独立各省中名列末位。对于辛亥革命中四川独立迟缓的原因,历来众各一说,颇有分歧。张治祥、朱之洪认为是“赵尔丰一人为之横梗,蜀人士为其拑制,不克布展”。郭孝成说:“四川因路事致全省人民摇动起义,各团体性质又极复杂,加以未能在省城发难,故发难早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