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技术)为一方,与以艺术和人文科学知识为另一方彼此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理解问题,往往称之为"两种文化"问题(这一术语是查理斯·斯诺于1957年一篇论文《两种文化》中提出的).到二十世纪中期,这一问题按某些学者的说法已发展到如此严重程度,以至于威胁到统一的人类文化将分裂为两个分支,这两种文化的代表人物将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证了以语言为主体的符号学在现代科学文化系统中的价值,认为符号现象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符号科学是与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思维科学相并立的基本科学门类。以语言为主体的符号系统是人类超越意识的体现,是人类文化的基本框架;对于符号现象,我们应采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科学缜密的研究和探索;而构建真正科学的符号科学乃是未来科学文化整体发展的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图书馆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是比利时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在欧洲颇有名望。这所高校创立于1834年。根据教学语言不同,该校自1970年分为以法语和佛兰芒语为教学语言的两所大学。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以下简称自由大学)目前设有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医学等几十种...  相似文献   

4.
人文科学科研管理特点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点,这相应地要求人文科学的科研管理,在政策制定、管理重点、管理方式等问题上,应当实行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同的分类管理的原则。文章在分析人文科学研究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人文科学的科研管理,其总体方针一定要把握人文科学长期性、基础性研究特点,要注意建立定性和定量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并坚持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相统一的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5.
2007年7月17~20日,第5届国际人文科学大会(“人文科学的新方向”国际大会,Th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Directions in theHumanities)将在法国巴黎举行。此次大会共有4个主题:(1)意义与沟通语言与人类意义;作为一种地方和全球指令的文化对话;语言的多样性:其性质和意义;人文科学以外的沟通:建立联系;人文科学与技术:跨越鸿沟;针对新人类的教育;价值观、态度和感觉:人文科学的角色;自由与宽容的范围;文化与同一性的动态;人文科学中的语言和语言学;语言:全球英语、多种语言、语言的死亡和语言的复活;沟通:媒体、电影、戏剧;文学的…  相似文献   

6.
人文科学作为关于人的价值及其精神表现的学科是正确反映了人文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具有科学的一般属性.肯定和维护人文科学的科学地位和科学称号,符合人们的认识习惯和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体化趋势,也便于对科学系统的统一管理.但由于人文客体具有不同于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的诸多特点,使得人文科学包含了若干不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性与品格,因而也具有了自身相对独立的和不可取代的科学地位.  相似文献   

7.
人-实践-历史--《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其“新”就新在从人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相统一的基础上 ,科学地理解和解释了“人”、“实践”、“历史”各自的真实内涵 ,从而合理地把握和解决了历史唯物主义得以建立的真切前提、真实基础和真正本质 ,并自觉地形成了“人—实践—历史”相统一的解释逻辑。在它的视野中 ,“人—实践—历史”三者是相互阐释、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8.
张艳玲 《探求》2004,6(1):68-70
"人文学(人文学科)"是英语arts和humanities的汉译.人文学(人文学科)是指"那些既非自然科学也非社会科学的学科的总和".人文学(人文学科)是相对于科学而言的学科.本文认为,中国流行"人文科学"这个概念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汉语词典错误的影响.应当统一对英语arts与humanities的汉译,修订汉语词典中"人文科学"这一词条,规范"人文学"和"人文科学"的用法.  相似文献   

9.
现代世界与人文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现代世界 (“雷奥那多”世界 )之技术形态和文化形态的分析 ,从人文科学和其他科学相互合作的角度探讨了那些根源于现代世界之双重性的问题 ,以及那些与双重文化之谜及所谓人文科学补充论有关的问题 ,并认为 ,人文科学的独特任务在于分析世界的文化形式并推动其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讲 ,人文科学应该是现代世界获取 ,并且是以科学的形式获取关于它自身知识的场所 ,虽然现代世界本身是科学和技术的产物。在此 ,文化概念不是指那种在双重文化论框架内由人文科学所代表的支离破碎意义上的文化存在 ,而是在广义上同时包容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及技术。  相似文献   

10.
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里提出了一种新的真理观,主张真理是一种人文精神的真理,而反对真理只是一种自然科学过于狭隘的客观主义的方法;同时,他强调了哲学解释学的理解的历史性,即"视界融合、效果历史".视界融合是指作者与读者视界的融合,效果历史是指历史并不是对象,我们都处身于历史之中,因此历史并不立于我们对面,而是一种过去对现在的效果.伽达默尔指出,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从而完成了本体论解释学的语言转向;并强调解释学事件中理解、解释与应用三要素的统一,应用是实践的应有之义,哲学解释学不仅是一种哲学,而且是一种实践哲学.解释学研究的是人的自由、生存、善的选择这些对人来说最为重要的问题,因此,解释学不仅可以使我们重归人文科学的精神故里,而且是我们现代每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科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把自然科学的求"真"和社会科学的求"善"完美地融合起来,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之"美"。但自从培根和孔德把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后,因研究领域的完全不同,加之知识界的文人相轻,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完全断裂,互相排斥。本文就是从科学发展的必然性上,主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合,促使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结盟,探索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哲学嫉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人的科学”的观念长期以来诱惑着西方的思想家们。自然科学的每一次突破都被用来佐证哲学已经被自然科学所取代。自然科学家们常常对哲学家和文学家们不能达成一致不厌其烦。他们把这种不一致与作为自然科学的经验性的信条的标志的共识和稳步前进进行不公平的比较。最近在对大脑功能的研究方面和进化论生物学领域都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在这种意义上也被认作为对哲学的部分的取代。然而斯蒂夫·平克用这些自然科学信条解决政治和社会问题的企图并没有什么意义。对于政治和社会问题,平克和他的盟友们提供不了任何具体的、实用的建议。他们错误地认为我们需要关于人性的理论作为解决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原理。但事实并非如此,政治和社会指针只能从对人类历史的研究而不是生物学的研究中产生。西方哲学史的精神在于关于人性的理论应被关于历史的研究所取代,关于非历史的人类本质的理论,不论是哲学的还是生物学的,都不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3.
从2600年以前思考世界构造的爱奥尼亚学派开始,人们就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自然的共相也适用于我们。威尔逊由此信念出发试图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统一起来。但罗蒂却认为关心社会公正是知识分子的重要任务,而自然科学所宣扬的统一性是一种潜在的为强权进行的辩护。然而,我们看到正是通过逐渐认识自然界的共相,人类才取得了启蒙以来的社会进步,因此自然科学追求统一性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Philosophers of Science have recently put a good deal of energy into locating the precise methodological boundaries between the natural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The methodological affinities of the latter with certain aspects of the humanities have been as yet too little explored. A convenient starting point for this discussion, and one which is adopted in this paper, is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role and nature of interpretive understanding in the social sciences. However, before a serious examination of this issue can be undertaken, a clearing operation on the encrusted misunderstandings which are part of the legacy of logical positivism is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I argue that the neo-positivistic account of understanding rests on a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that a more adequate conception of the issues involved - and one closer to the traditional Verstehen problematic of Dilthey et al. - can be gleaned from the work of Peter Winch; and that this development is furthered in a number of important respects by recent work done in hermeneutic philosophy - especially that of H.-G. Gadamer. The discussion of Gadamer suggests that the problem of locating the boundaries with the humanities might be as serious a problem for the theor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as has been that concerning the natural science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several suggestions as to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analysis of understanding for the thesis of the methodological unity of the sciences.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seeks to contribute to the sociology of nations, a literature that is only starting to carve out its place in the social sciences. The paper offers a reconceptualization of “nations” as “national cultures”, employing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and a systemic framework in which “nations” are understood as cultural systems of a special kind. National cultures are intimately tied to natural language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a national culture occurs as part and parcel of the acquisition of a natural language. Acquiring a natural language is a prerequisite for learning other cultural systems (artefactual languages as well as other natural languages). National cultures function as metacultures. They are also the reference cultures for modern states and their citizens, a political dimension of nations that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hough it will only be touched on in this paper. National culture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most fundamental type of cultural system today.  相似文献   

16.
张改珍  李东升 《创新》2010,4(2):68-72
斯诺先生于1959年提出了"两种文化"问题。沟通科学与人文,有两种可能的视角,即站在一方的角度看另一方;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两方。结果是找出科学与人文的共同属性、差异和相互补充点。与两种视角、四种研究进路相匹配,有三种潜在的行动者:人文学家和人文工作者;科学家及科学工作者;兼通文理者,科学技术研究学家(者)与政府官员。同时,普通民众也是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潜在行动者。行动者们充分互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极努力,是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有力尝试。  相似文献   

17.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evance of ontology, the metaphysical study of being, in social sciences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three distinct outlooks: Roy Bhaskar's version of critical realism, a pragmatic realist approach the most renowned representatives of which are Rom Harré and Hilary Putnam, and the authors' own synthesis of the pragmatist John Dewey's and the neopragmatist Richard Rorty's ideas, here called methodological relationalism. The Bhaskarian critical realism is committed to the heavy ontological furniture of metaphysical transcendentalism, resting on essentialist presumptions of causality and social structures, tacitly creating a dualism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Pragmatic realists, for their part, carry much lighter metaphysical baggage than critical realists and, much in a pragmatist vein, accept the idea that social scientists should study society by studying social life—the interwoven activities of individuals. Nevertheless, pragmatic realists only reluctantly, if at all, renounce the subject–object dualism and its ontological implications. Drawing on the ideas of Donald Davidson and Richard Rorty, the writers outline their own antirepresentationalist, antiessentialist approach to social science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ical relationalism is a pragmatist approach of Deweyan origin. Based on a Darwinian understanding of human beings as organisms trying to cope with their environment, it emphasises the insight that one can neither step outside one's own action, nor withdraw from the actor's point of view, just as one cannot cognitively step outside language.  相似文献   

18.
自然界因果系列从比较一般的现象出发,一步一步地走向那些从它们之中产生出来的逐渐复杂和特殊的现象。这就是在自然科学中一直进化发展的、发挥统一作用和非常富有成效的对世界的理解。人类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知识越来越表现出知识统一的趋势。这种同一性根源于包括智力活动在内的一切活动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这一事实,这一事实必然导致文化相对主义的破产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的最终整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注重特殊性而忽视普遍性 ,如果能从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一般文艺理论的普遍规律入手 ,就可以为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另辟蹊径 ,因而 ,确定文艺理论的学科定位至关重要。本文侧重从研究方法入手 ,把文艺理论定位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并兼具二者性质的社会科学。由此出发 ,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无体系及其人文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