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8 0 4年《法国民法典》确立的私有财产所有权不受限制、契约自由、过失责任三大民法原则具有先进的科学性以及与时俱进的特点 ,为法国民法奠定了坚实的、稳定的法律基础。正因如此 ,该法典才能历时近两个世纪而不衰 ,至今仍然在法国施行 ,并且为许多国家的民事立法所吸收和借鉴。学习、研究三大民法原则 ,对完善我国的民事立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法典》侵权编规范群规定了环境侵权与生态修复责任,这种立法模式给法律适用、民法典的科学性、环境法典的编纂带来了不利影响。生态修复责任是环境权的救济制度,直接对象是生态功能,客体是环境权。《民法典》调整民事权益,无法调整属于共享性、公益性的环境权,环境权的救济尚需公众参与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政府公权力的介入等制度的协动,应由公法调整,《民法典》无法承载生态修复责任之重。当前正值环境法典编纂之时,正是实现生态修复责任规范群“完璧归赵”的最好时机,即“出《民法典》,入环境法典”。  相似文献   

3.
《拿破仑法典》与近代欧洲一体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拿破仑法典》对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巩固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改革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统一和完善了欧洲法典特别是民法典 ;成为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法典的蓝本 ,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法国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拿破仑主持编制并推行的《民法》法典即《拿破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47页)是法国新兴资产阶级运用政权的力量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有力武器。今天,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总结资产阶级利用《拿破仑法典》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加强无产阶级专政,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代大陆法系各国的民法典皆由政府、法律家、民众共同完成:政府为编纂民法典提供政治支持;参与立法的法律家直接完成法典的技术建构;民众(即民事主体) 的社会生活为民法典提供现实蓝本;政府和法律家通过征询意见、习惯调查等方式使民众间接参与法典编纂。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之民法典——《中华民国民法》(以下称“民国民法典”),则主要是政府与法律家合作之产物,其中鲜有民众参与。南京国民政府与法律家合作立法,政府通过立法计划支持法典编纂,挑选法律家担负立法工作,法律家在政府的立法计划框架内完成立法作业。  相似文献   

6.
《拿破仑法典》即1804年法国民法典。它是在拿破仑亲自领导和参加下制定的,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 一 1789年开始的大革命,是法国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为推翻封建专制制度而进行的革命。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推翻了封建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派—雅各宾派专政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达到了高潮。1794年7月27日(法国共和历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制定的民法通则,是完善民事法律的重要步骤,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件大事。热烈欢呼民法通则的颁布施行。民法是调整平等的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基本法。在国外,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在不同的社会中,出现过如汉穆拉比法典、国法大全、拿破仑法典、德国民法典、苏俄民法典、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民事立法纲要等法典性的规范,无不以平等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为民法的调整对象。调整平等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基本  相似文献   

8.
埃及在1948年颁发了以法国法为蓝本的新民法典,从而将本国的法律文化置于以罗马法为渊源的大陆法系之中。在法国法入侵以前,罗马法曾在埃及适用500余年,故罗马法对埃及的法律文化、特别是民法典的编纂影响深远。文章以该法典中所有权制度的相关条文为切入点,通过对制度的概念与限制以及取得与保护等方面的古今比较,来论述蕴含在1948《埃及民法典》中的罗马法基础和渊源。  相似文献   

9.
<正> 一、问题的提出合同这种社会现象,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一方要约,一方承诺,双方信守诺言,由法律保证它的实现。然而,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合同在现代社会中几乎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复杂的合同法律制度。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一部民法典《法国民法典》有一千余条规定契约之债的条文,内容从婚姻契约到债权担保,包罗万象。各社会主义国家也在民法典、经济法典或各种单行法规中对各种形式的合同作了规定,以确保国家对于各种合同关系的法律调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展,我国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各种文化事业空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合同这种法律形式同样显示出了巨大的生命力,被广泛运用到社  相似文献   

10.
私法之发达乃是个体权利之保障以及法治文明程度的标志,然以何为其衡量标准?本文试就尤帝法典编纂以后之理性法典运动的背景为考察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拉伦茨关于法律体系的评判标准对此运动之成果——《法国民法典》予以简要评析,希望以此为当下中国民法典编纂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及影响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针对我国原来民事审判、经济审判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和新情况,在修改试行的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这是一部比较完善的法典。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民事诉讼法》贯彻执行的情况远远不符合法治原则的要求,违反《民事诉讼法》的现象已是屡见不鲜。可以说,从诉讼的开始到法院判决再到判决的执行,整个过程都存在违反《民事诉讼法》的问题。1.“起诉难”问题。国家法律的存在,不允许民事冲突的当事人“自力救济”…  相似文献   

12.
《德国民法典》的制定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经典民法典之一 ,该法典的制定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该法典突破了旧罗马法体系 ,创建了五编制法典体系。基于该法典在大陆法系的历史和现实地位 ,以及对我国民法现代化的巨大影响 ,该法典的方方面面都对我国即将制定的民法典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了该法典的历史背景、制定过程、编制体系、立法精神、立法技术以及影响和发展 ,指出了该法典对我国未来民法典应当具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光绪33年,清廷派员修订民律华盛顿会议促使北洋政府加速司法改革.1930年中国第一部得以施行的民法典出现.##D我国自古以来商品经济不发达,)h互代封建王朝的法典中涉及合同方面的规范仅限于采用刑罚手段制裁违约行为的部分,社会生活中的合同关系主要由习惯法调整。进入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相继出现了三部反映出这个阶段时代特色、主要效仿西方大陆法系国家民法的民事法典,而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也是其中内容之一。“律例不完善”:“领事裁判权”的籍口清朝末年,中国自给自足的自…  相似文献   

14.
《土耳其民法典》与《埃及民法典》是中东伊斯兰国家法律现代化进程中的两部代表性民法典。虽然近现代以来两国都移植借鉴了西方民法,但是两国的民法典却存在明显差异,相应地形成了中东地区民法典的两种模式。《土耳其民法典》坚持全盘西化,《埃及民法典》则试图在传统与现代间进行调和。由于伊斯兰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间难以弥合的差异,中东伊斯兰国家学习、借鉴西方的法律现代化之路注定不平坦。  相似文献   

15.
网络是人类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基础性依托,也是法律关系存在条件、存在空间和法律制度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当下,网络的法律地位缺乏基础性研究。《民法典》的"网络"有四种意指:与报刊并列作为媒体、作为虚拟财产存在空间、作为包含互联网的信息渠道和在线服务平台。《民法典》把网络与报刊并列为媒体一部分,是在具有高位阶法律效力成文法中第一次确认了网络与媒体的关系,确定了网络可以是涉及名誉权纠纷的民事主体,能够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网络是有确定责任主体和法定代表人的网络信息服务者。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政策文件和管理制度以五种区分方式对网络的媒体属性部分进行了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行政确认,比《民法典》对网络媒体属性部分的界定更为精确。《民法典》中"网络"的法律地位分为作为民事主体、作为法律关系存在空间、作为法律信息公开渠道、作为法律关系特殊要素四种情况,体现了其权利义务的相应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法典》和《乌克兰民法典》不约而同地规定了人格权编(卷),展示了21世纪民法典的人文主义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护了人的尊严和享有的人格权。两国民法典的人格权立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也都存在各自的不足。中乌民法典对人格权的称谓有所不同;人格权在民法典中出现的位置不同,《乌克兰民法典》将某些属于公法的权利规定为人格权,这正是我国《民法典》所要避免的公权利与私权利不分的问题;在对人格权内容的具体规定上,两部民法典均有可相互借鉴之处。对两国民法典人格权立法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两国民法典人格权立法的共同特点,既可以增强我国立法的自信,也能够发现他国的优势和自身的不足,进而借鉴他国立法,完善我国的人格权立法,更好地保护我国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和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17.
中华法系中藏文世俗法典与藏族演化史相伴而生, 并不局限于藏族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 也不专指具体的某部成文法典, 而是涵盖上至唐代吐蕃王朝下至涉藏地区民主改革之前, 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法律格局和国家法、地方法、宗教法、习惯法交叉调整的规范样式。藏文世俗法典主要有吐蕃时期的吐蕃本土的法规碑文、 敦煌藏文世俗法典文献、《三十六章法典》, 帕木竹巴时期的《十五章法典》, 藏巴王时期的《十六章法典》《十三章法典》,甘丹颇章时期的《十六章法典》《十三章法典》《十二章法典》等不同写本文献。不同时期制定颁布的藏文世俗法典与藏文史籍中藏文世俗法典文献材料之间有相互补兩的作用。这些材料从不同时期、不同个案、 不同教派、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背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藏文世俗法典制定颁布及实行状况。这些规范是附随历史的脉络递进形成的,在内容上涉及刑事、民事、行政、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 呈现出较强的多元性与互补性, 并在实践中发挥出法律的功能。历史上,藏文世俗法典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边疆稳定、稳定民族内部关系、促进涉藏地区经济繁荣、推动与周边地区交往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立法机关移植大陆法系民法体例制定中国民法典,传统民事制度面临三种遭遇,一是通过独立保留原有制度的方式嵌入到新的民法体系中;二是以西方民法理论重述原有制度的内容,将传统制度重新界定后纳入民法典体系;三是不再作为正式的法律制度而成为民法典之外的民间习惯。这种以不同方式赶搭法典化班车的"搭车模式",是中西民事制度差异及法律移植过程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导致的。在民国基层仍讲求化解纠纷的实用主义司法程序中,不同类型的传统民事制度在基层诉讼中也就表现出不同的法律实践样貌。  相似文献   

19.
《民法典》按第三市场主体的路径规定了非法人组织制度。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德国民法中的无权利能力社团和意大利法上的未受承认的社团与我国的非法人组织等值,实际上,它们和法国民法上的类似制度都是落实宪法规定的结社自由的工具,为公民提供精神结社的法律框架,不同于《民法典》规定的非法人组织制度为公民提供经济结社的法律框架。《民法典》关于精神结社的规定体现在其关于非营利法人的规定中,内容偏少。在商品经济的民法观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影响下,我国民法理论和民事立法比较忽视民法具有保障公民精神结社的职能。  相似文献   

20.
优先取偿权是指法律规定的,特定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财产有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受清偿的权利,它是民法中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大陆法系各国及相关地区的立法、学术界对这种权利的认识未尽一致,在我国大陆更是少有讨论。它起源于罗马法上所存在的对人的特权诉讼制度,后为《法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和《意大利民法典》所继承和发展;并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制度体系。我国台湾地区及大陆的民事立法对其也有创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