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一次农民战争,明显地对清王朝的衰亡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在清史编纂工程中应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给以足够充分的客观陈述。太平天国运动从总体上说是民族矛盾与社会矛盾交相激化的结果,就其是非而言,民众反抗清朝的暴虐统治,即可肯定其为“是”。就其功过判断,太平天国之功主要表现在对清朝统治的勇敢挑战和沉重打击,影响不仅表现于当时而且更为彰显于事后。在清史编纂工程中,对于太平天国的功过应作实事求是的客观陈述,既不溢美,也不苛求。  相似文献   

2.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既在整体上“成一家之言”,又保持了各分卷的编纂特色,创造了集体纂修大型通史的成功典范,是20世纪中国历史编纂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其中,“先秦卷”遵循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突出中国特色的编纂原则,从上古历史实际出发,提出了一整套自成体系的见解;创造性地运用序说、综述、典志和传记四体配合的“新综合体”,描绘出上古史的全貌;大力弘扬史学的“求真”传统,借助考古学知识,贯彻“二重证据法”,成功“再现”了客观的上古史;勇于探索史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在文字表述上反复锤炼,形成特色鲜明的历史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3.
编纂新地方志,具有继承文化遗产与发扬历史传统的重要意义。中国地方史乘,经过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的绵延发展,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而又珍贵的文化遗产。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多数地区的修志事业日趋衰落。以上海地区而论,多数县志断于清末,迄今已  相似文献   

4.
柯玮倩 《南方论刊》2009,(1):76-77,73
方言乃“一方之言”,每一种方言都对应了其使用区域内特定的文化传统、民俗习惯、心理积淀等重要内容,含义丰富深刻,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方言是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是中国民间思想最朴素的表现形式。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分别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以及粤方言。粤方言,又称粤语、白话、广州话、广东话和广府话,是古南越族语言与汉语言混糅后形成的一支独特的地方语言。  相似文献   

5.
从方言视角看湖南地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方言是在湖南地域文化的背景下孕育、形成和通行的,从湖南方言格局与历史人文背景、湘语与楚语、楚文化的源流关系等方面揭示了湖南方言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郭璞注看晋代的方言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晋代著名学者郭璞的注释体例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对郭注中的方言词语及其出现的次数作了全面的统计.在此基础上,参考其他的材料,勾画出了晋代方言区划的大致轮廓,并与汉代的方言区划作了对比研究,从而窥见到从汉代到晋代数百年间汉语方言在地域上演变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史的视野看方志与方志编纂袁国友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兴起这样两门显学:一门是文化学,有所谓“文化热”和“文化史热”之说;一门是方志纂修学,人们常以“盛世修志”一语来概称之。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文化史学”与“方志纂修学”之间有极为广泛的密切的关系,这...  相似文献   

8.
从《方言》所记地名看山东方言的分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汉时期山东各地已有了明显的方言差异。考察扬雄《方言》记录方言词语时所用地名单独列举与并举的情况 ,可以看出 ,秦汉时期山东方言大致可分为齐鲁、东齐海岱两区四片。两区四片格局的形成同齐鲁各地不同的历史人文背景有密切的联系。两区四片的内部格局在今山东方言中仍然保持着 ,如果将秦汉时期山东方言的内部差异同今山东方言的分区结果比较 ,古今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从地方志记载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城乡手工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品更大量地输入中国。洋货倾销,使中国原有的城乡手工业普遍受到冲击。这种冲击所造成的结果和影响是十分复杂的。以往一些论著所常用的“城乡手工业的没落和破产”这种表述,不足以较准确地揭示中国城乡手工业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遭遇。本文主要根据各种地方志所载资料,选择一些较有代表性的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词汇角度探讨客家方言与赣方言的关系.客家方言的大本营——闽粤赣三角地带,与赣方盲区不仅在地理上连成一片,在社会历史上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汉语的七大方言中,它们又以语音上的雷同而著称.然而,词汇方面却显示了较大的差异,很多基本或常用语词两者有别.文章主要从横向的渗透关系和纵向的渊源关系探讨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淄川地处齐鲁腹地,虽然地域狭小,但文化资源丰富。淄川方言在山东方言乃至官话中都有一定地位。从淄川方言词汇入手探讨该地域的文化特色是一条尝试性的路径,具体说就是,选取方言词汇中具有文化意蕴的有代表性的词,将其分为四类: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二是伦理道德方面的,三是思想观念方面的,四是民族融合方面的。以这四个方面为视角来分析例词,一定程度上可以捕捉到该地域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许多文化现象都是由语言来传承和记录的,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语言,一直是文化语言学的重要内容。汉民族的婚姻文化、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等文化现象有一部分记录在汉语方言特殊称谓词语中。文章主要讨论从这些文化现象中看汉语方言特殊称谓的问题,分三个部分讨论:婚姻制度与特殊称谓;民俗文化与特殊称谓;传统观念与特殊称谓。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以发展生产力为出发点,紧紧抓住科学技术这一关键因素,把教育推向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给予高度重视的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构想则构成了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它既表明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又反映了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科研改革,就应围绕科教兴农这一主题,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保证,同时也使农业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一、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产业化,必然要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则有赖于教育的发展。中…  相似文献   

14.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一个载体。东北方言不仅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和文化 ,也反映了汉民族的迁徙轨迹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互相融合的历程。东北方言中的风物词语、习俗词语、地理名词、口语中的音译词不仅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也是东北多元民族文化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15.
陈愚 《广西社会科学》2004,(4):194-194,F003
档案文献编纂是中国档案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典型体现。它透视出中国档案文化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档案文献编纂的选题表明档案文化是一种“官方文化” ;档案文献编纂的从事主体表明档案文化是一种“精英文化” ;档案文献编纂的历史文化进程表明档案文化是一种有着强劲再生能力的“元典文化”。对档案、档案工作以及档案文化事业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笔记小说等历史文献中存在大量的语言资料,其中不乏方言资料.吴方言是汉语的重要方言之一,同时吴方言也是较古老的方言,其形成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文章在梳理江浙吴方言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利用唐宋代笔记小说、文集等文献窥探唐宋江浙吴音特征.  相似文献   

17.
汉语方言分区的问题一直是方言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直至今天,人们仍然在热烈而广泛地讨论着,究其根源,就在于分区的标准问题。如何确定标准一直是方言分区理论的核心和关键问题。还有许多争论,比如说晋语的分立问题,客赣方言分合问题都是由此引发的,分区标准的问题解决好了,其他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8.
从方言词看广西粤语平话与江西客赣方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列举部分江西客赣方言中较为特殊的词汇,与广西的粤语、平话作比较,探讨其共同来源以及方言词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会同方言的流摄一等字读音与效摄相同,在流摄的[u]、[a]、[ia]、[au]、[iau]、[u]、[iu]七个今读韵母中,流摄一等的文读音和流摄三等的主流读音[u]、[iu]有不同的性质,流摄读如效摄等的现象反映了中古南北语音的不同,从《切韵》中离析出不同地点的语音系统来,方言中不少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负者。不同特色的文化现象必然会使负载它的语言受到影响,语言的产生与发展也必然会促进和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我们从方言词语所反映出的文化现象及方言对文化的影响便能很清楚地看出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以山西方言的方言词语为例,首先从亲属称谓的差异、词义差异、某些特定词语三个方面讨论了语言对文化的影响;然后从方言中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入手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讨论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