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初,在由愈演愈烈的中西文化冲突而导致的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面前,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与同时代人相比,总是具有一种同时代人所无法比拟的忧患意识.尤其是在置身于“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行列之中,他的那种对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和现实人生所特有的敏感气质、批判精神和反省意识,都使得他的忧患意识体现出一种善于从总体性的超越位置上,来认识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和现实人生的独特视角,一种批判社会的精神力量,以及一种积极参与社会改造,推动历史的现代化进程的自觉态度同时也表现出了一种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因此,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尤其是从20世纪初中西文化冲突的文化背景上,来探讨鲁迅忧患意识的精神实质,将对于整体地认识和把握鲁迅思想发展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探讨他的意识构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中国的伟大思想家,鲁迅以他对民族历史,社会人生和东西方文化价值的深刻认识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思想史的现实内容,而且,作为20世纪的现代思想家,鲁迅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还在于他为中国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具有现代素质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便是以自然辩证法与社会历史辩证法为前提的辩证思维的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3.
近代儒学是近代文化史领域中一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由于研究难度较大 ,作者选择了从个案研究进行突破。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 ,他的儒学思想内容丰富 ,反映出中国新旧文化交替的诸多特征 ,无论在近代儒学发展史上 ,还是在他本人的整个思想体系中 ,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经学“殿军”之称。研究章太炎儒学思想 ,对于儒学史、学术史、文化史研究 ,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怎样走向现代化 ,对于当代文化建设中怎样来处理和对待传统文化 ,都有重要借鉴意义。在现有大量关于章太炎研究的成果中 ,深入系统地探讨其儒学思想的专门…  相似文献   

4.
魏源的经济思想承前启后开拓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方向。他的蕴含着变易的哲学思想是他经济变革的理论依据; 他的“缓本急标”论是从地主阶级改革派经济思想过渡到资产阶级改良派经济思想的津梁; 他率先提出的“师夷制夷”对外开放和发展新式工业特别是民营工业的主张反映了近代中国追求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人对于现代化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由“四个现代化”转变为现代化是“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一个包罗宏富的转变过程”。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革命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现代化范式”可以将革命史的内容包含其中,与“革命史范式”相比,“现代化范式”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实际情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可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6.
我们是在伟大的时刻,纪念一个伟大的人。 鲁迅在孙中山逝世一周年的时候,写过一篇题为《战士和苍蝇》的短文,引了叔本华的话;“要估定人的伟大,则精神上的大和体格上的大,那法则完全相反,后者距离愈远即愈小,前者却见得愈大。”这个话今天应当用在鲁迅自己的身上。二十世纪初鲁迅进入思想界和文学界,直到现在的历史进程表明,随着时间距离的远去,愈来愈显示出鲁迅思想的伟大生命力。鲁迅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灵魂的解剖,难道不是被二十世纪已经走过的历史证明了么?鲁迅的思想是现代的,他是二十世纪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是现代中国的思想先驱,不认识思想家的鲁迅,也就不可能深刻地认识革命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他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伟大的思考者,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  相似文献   

7.
由近代理性主义,经过现代非理性主义,进到马克思主义,构成鲁迅精神逻辑发展的历史全程。作为鲁迅精神历程的前半期,由近代型自由个体到现代型孤独个体,是其近代双重理想———基于近代理性觉醒的社会事功的社会理想和基于近代情感觉醒、近代人格觉醒的个人、家庭的人生理想———相继破灭的一个历史的精神苦果。假如说其人生理想的破灭使鲁迅痛切感受到封建宗法社会“吃人”的本质的话,那么,其社会理想的破灭则充分显示了近代理性主义文化思想在现代中国的客观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8.
熊希龄是中国财政现代化改革的思考者和实践者。在认知和接受了许多流行于西方的现代财政理论的基础上,他认真辨析了中西方社会的客观差异,对西方财政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变通,在划分国地财政、改革现行税制和合理利用公债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其主张兼具学理性和务实性。然而,深为遗憾的是,由于现实国情的局限,熊希龄有时候难以将他的财政思想付诸实践;在具体的财政工作中,他甚至不得不暂时放弃自己的理想,转而向现实妥协。这种思想和实践层面的分离,不仅反映了近代国人在求索新知过程中遭遇的痛苦与无奈,也折射出这一时期中国财政现代化道路的曲折与艰辛。  相似文献   

9.
鲁迅杂文是时代的产儿。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战斗口号是“打倒孔家店”;鲁迅杂文的总主题是批判以孔学为主体的中国封建传统文化。鲁迅杂文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对于鲁迅杂文,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历来都有不同的评价,两者是相联系的。为了准确地衡量前者,必须首先评说后者。 五四时期反对以儒学为中心的旧文化,并不是哪一位领袖人物灵机一动凭空想象出来的花样,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在中国近代史上,对于儒学的怀疑、动摇、以至反叛,不自五四运动开始。早在晚清时期,就出现了儒教叛徒李卓吾,他的思想影  相似文献   

10.
鲁迅经验意识中的道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生活成长的时代 ,及其地域的文化环境 ,民间道教气氛是相当浓郁的 ,在他的日常生活、教育、文本阅读等各方面的经验中都可以看到道教文化的影子。对于道教文化 ,鲁迅一方面把它看作中国现代思想革命的一个主要对象 ,力图揭示出它反映和影响中国人信仰和思维方式的广泛、深刻和现实性 ,指出它对新文化的根本——价值理想和科学理性精神的彻底反动 ;在另一方面 ,鲁迅又怀着深切的同情挖掘出民间道教文化某种不合理的历史合理性——它的某些成分也表达了黑暗世界里人性的痛苦、愤怒和希望。  相似文献   

11.
在近几年的鲁迅研究界,李新宇的文章特别引人注目.我虽然并不研究鲁迅,却也常常关注鲁迅研究的情况,对于李先生的文章,几乎每见必读.所以,看到新出版的<鲁迅的选择>,感觉并不陌生.这本专著集中论述的是知识分子话语、人学思想和启蒙道路等问题.毫无疑问,这都是涉及中国知识分子自身的发展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大问题.李新宇先生的见解是富于启示性的,常常令人耳目一新.比如,他通过对鲁迅的解读,事实上在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定位.  相似文献   

12.
鲁迅,作为跨越中国近代和现代两个历史时期、旧民主革命和新民主革命两个革命阶段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浩瀚的著作,光辉的思想,永无止境的革命活动,被看作人类精神遗产的宝库。数十年来,人们探索、研究、学习。这中间,有的人别有用心地去歪曲、诋毁鲁迅的光辉形象,有的人从政治野心出发,把鲁迅的名字提到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思想巨人。我们所说的鲁迅早期思想,一般是指鲁迅青年时期,特别是东渡日本留学期间的思想。此时,他的总体思想认识水平,已经达到了当时思想界的先进水平,起点甚高。正如冯雪峰所指出的:“他已经抱有别人在‘五四’时期才能抱有的那种思想和见解,……这是常常使我们惊奇的。”(《鲁迅和俄罗斯文化的关系及鲁迅创作的独立特色》)考察一下鲁迅在其早期是怎样紧跟历史时代的步伐,积极开放地从西方文化中汲取先进的思想观念,这对于我们当今采取“拿来主义”以借鉴外国文化思潮,从而重新调整我  相似文献   

14.
早期鲁迅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是很具代表性的。研究早期鲁迅思想,固然应该研究达尔文、尼采、厨川白村等外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及其著作对他的影响,但从早期鲁迅“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正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反射和回声体现在鲁迅思想中,构成了早期鲁迅思想的特征,早期鲁迅才会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占重要的一席。一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的大炮打开了中国这个封建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同时,西方的物质文明(运用近代先进技术武装的坚船利炮和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工业品)猛烈地冲击着这东方古国的自大、愚昧。帝国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历史是在历次政治思想演变的推动发展的历史,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对现代中国政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本文从时间、内容两方面界定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概念,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视角,简要探析了从"开眼看世界"到新民主主义思想的五类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及其演变过程,展示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整体画面,指出救亡图存、民族独立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两大主题,从三方面论述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强调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薛福成是我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一生十分重视教育.通过对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体认,特别是出使欧洲悉心考察西方教育,他在研究与对比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近代教育思想.本文分析了薛福成的近代教育目标、宗旨、体制,指出了其对于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启蒙和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鲁迅思想的形成有着极为深远的近代文化和思想背景,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把它放在近代文化背景中考察,而往往是置于"五四"新文化的背景下去审视,明显形成了理解鲁迅的文化误区,这是造成误读鲁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今天的读者难以读懂他的作品的主要因素,即使鲁迅同时代的许多知识分子也经常因为对鲁迅的误读而产生了对其思想的不理解.所有这些因素,增加了鲁迅本人的"孤独感"和"寂寞心态".我们要想真正解读鲁迅,就须把他的思想置于近代文化视野中去透视.而其在新文化启蒙背景中的文学作品又恰恰是对他早年留日时期形成的近代"忧患"理念的形象诠释.  相似文献   

18.
张恒学 《云梦学刊》2008,29(4):88-92
鲁迅虽然没有留下专门的悲剧美学著作,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悲剧理论体系,但是,在他的许多作品和言论中,却表现出深刻、精辟的悲剧美学见解,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悲剧观念.他批评中国文人缺乏正视现实的勇气,在文艺上只能去炮制瞒和骗的作品,这也是中国缺少真正悲剧作品的原因之一;他批判了文艺上虚假的乐观主义、庸俗的大团圆主义,指出这是中国国民性弱点的反映;他提出了"几乎无事的悲剧"的观点,使他的悲剧思想更具有了现实主义的深度;等等.鲁迅悲剧思想和悲剧创作是我们永远值得珍视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张东荪是中国现代有影响的哲学家。他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既主张思想文化自由又认为计划经济可行,这种矛盾的观念现象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张东荪经济思想演变的历程,及其经济思想与文化理念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张东荪的学术研究具有明显的工具理性特点。这一特点证明了人类知识自负和理性自负在近代中国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从归化到异化——试论鲁迅的翻译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翻译史上,鲁迅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一些翻译观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翻译研究.本文探讨了鲁迅翻译观的变化,从早期跟随晚清风尚以意译为主,到后期追求直译、反对归化.鲁迅的翻译思想主要是围绕"信"和"顺"问题展开的.他"宁信而不顺"的硬译观在我国文坛上曾经引发过极大的争议,其译文也因为生涩难懂而遭到攻击.然而,鲁迅翻译思想中的"信"与"不顺"体现了近代中国翻译活动救亡图存的根本目的,代表了文化转型时期中国翻译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探索和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