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有一千三百多万,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但由于历史原因,壮族没有全民通用的统一的民族文字。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自1957年国务院批准壮文方案后,壮文在全壮区(主要是广西)普遍推行使用,受到广大壮族人民的热烈欢迎。后来,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党的民族语文政策没  相似文献   

2.
推行使用壮文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提高壮族人民的整体文化素质的重大措施。本文论述了新世纪壮文推行使用工作的新思路 ,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广西民族报(壮文版)》自今年7月起以周二刊公开发行,它是一份用壮族文字编辑出版的刊物。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传播各地推行壮文的经验,宣传科普知识、脱贫致富典型、民族团结佳话、  相似文献   

4.
海内外各界翘首以待的《壮族百科辞典》(以下简称《辞典》),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500多位壮学研究专家、学者两年多的悉力协力和精心编纂,终于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值得一千五百多万壮族人民庆贺的一件喜事,她终于有了一部全面反映本民族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和建设成就的专门《辞典》。这是党的民族政策和壮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作为一个壮族的儿子,我为《辞典》的出版感到由衷的喜悦,并且为编篡《辞典》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专家、学者表示深深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时候,一部系统论述壮民族发展历程的著作——《壮族通史》出版了,这是一件值得一千多万壮族人民高兴的事情,也是一件值得全区各族人民高兴的事情。这部《通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观、唯物史观为指导,探讨研究了壮民族的渊源、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重大事件与特点。它的出版发行,不仅对弘扬壮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促进我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壮文方案》(修订案)关于隔音符号的表述问题作了评说。  相似文献   

7.
靖西是壮族聚居县,唱山歌、赶歌圩历来比较活跃。但是,在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干扰破坏下,壮族人民喜爱的山歌、歌圩却被强行禁止了。近三年来,在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中,在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过程中,我们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到群众中做了一些实际调查,使我们认识到,过去禁止山歌和歌圩,完全背离了党的民族政策,违背了广大壮族人民的意愿。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1958年3月15日,广西以壮族为主体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广西壮族自治区,从而实现了1400多万壮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增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30多年来,自治区的壮族人民及其干部,在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在汉族老大哥的帮助及各族人民的支持下,从本区实际出发,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民族政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政策,使全自治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都取得可喜成绩。政治上安定团结,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建立起来了;三十万  相似文献   

9.
壮族山歌和歌圩,千百年来一直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和社交活动,并成为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如何对待壮族山歌和歌圩,是关系到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和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问题。最近,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区文化局、区文联等联合召开了壮族民歌、歌圩座谈会。大家认为,  相似文献   

10.
从壮族的语言特点上进一步探究壮族对本民族的自称,能更准确地了解到壮族到底将自己的民族自称为什么民族.壮族的民族自称按壮语的表达习惯应为"陀族".壮族现有族称,是因为汉族按壮族人对大象称呼的语音,用汉语近似读音字来指认的,其原义为"大象民族".探明壮族族称原义,符合壮族的民族心理习惯,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也有利于壮族人民正确理解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1.
试论拼音壮文推行困难的基本原因──以广西武鸣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论拼音壮文推行困难的基本原因──以广西武鸣县为例覃乃昌(广西民族研究所)1957年(壮文方案)正式公布推行到现在,已经38年了。38年来推行拼音壮文工作几经曲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从当前的情况看,推行的难度越来越大。过去我们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韦拔群,早在大革命时期就热情关注党的民族政策,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并身体力行,堪称维护民族团结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壮族是个恋土如亲的农耕型民族。长期稳定的聚居生活使壮族形成了自己的乡村聚落景观选择模式和宅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和审美观念的物化体现,壮族的聚落及宅园营建艺术在壮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都占居着重要的位置,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壮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心理特征,对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广西推行使用壮文,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壮族地区推行和使用壮文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壮语文推行使用工作保障机制,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加大壮语文人才培养力度,拓宽壮语文应用领域,不断完善相关法规政策等工作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论推广新方块壮文的必要性韦星朗(中央民族大学语言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壮侗学研究所)编者按:文字对一个民族的发展关系重大。壮族是一个有1500多万人口的较大的民族,她必须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但是壮族用什么样的文字才能更符合壮语方言土语差别较大的特点?才能...  相似文献   

16.
论壮族历史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人们共同体,是属于历史范畴的。任何民族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都各自形成了与其历史发展相适的特点。我们研究壮族历史发展的特点。对于认识壮族的历史和现状,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搞好壮族地区的四个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分布地域稳定,民“惟知耕作,不事商贾”今之壮族,由秦初曾广泛活动于今全桂粤西的一部分、西瓯、骆越人并融合其它民族发展而成。这已经成为历史的公论。  相似文献   

17.
闲话壮文     
我们壮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多通晓汉语,使用汉文,这是吸收先进民族文化的结果,是可喜的。但在目前,许多壮族地区(主要是广西),尤其是山区壮族,由于交通不便,又长期聚居,仍然不能普及汉语。这样,符合我们民族的壮文就在介绍外界事物、传播信息等方面起着汉文起不到的作用。在南宋时,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自己的“土俗字”,它是利用汉字的形声、意和上下边旁构成的方块字。如“田”字,壮语叫“那”,“土俗字”写成“(?)”字。这种“土俗字”一直用来写经文、契约和作为民间记帐用。广西柳州地区就收集到用“土俗  相似文献   

18.
白荷婷的《创造壮族一中国的族群政治》是近年来西方学术界以解构中国民族识别为切入点、继而质疑中国民族政策为研究目的著作之一.在书中,作者通过梳理壮族身份认同的形成过程,考察了当代中国在不同阶段实施的政策与壮族族群认同之间的关系,认为壮族是中国基于政治需要而精心创造出来的民族.然而,这种基于西方中心主义的观念、视角、理论和方法在对壮族身份认同分析时陷入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危机中,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思路在解释中国民族识别的局限性和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绣球,是壮族人民世代相传极具广泛性和普遍性的民间手工艺品。其技艺精湛、风格粗犷、纹饰秀美、色彩绚丽、构图和谐,不仅承载着壮民族深刻的历史记忆,还体现了壮族人民独特的民族审美心理和朴素的民间信仰。壮族绣球工艺的产业化绣球作为壮族民众的传统手工艺品,内含吉祥寓意,传达爱的信息,集审美和收藏价值于一体,其符号性、识别性尤其具有鲜明的壮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壮族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早在新石器时代,其先民就与中原人民有了交流。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壮族文化一直受到先进的中原文化的影响、挑战和冲击。在这个过程中,壮族没有象楚等民族那样被完全地同化在汉族之中,这当然与壮族所处的岭南地区相对封闭有关,但也体现了壮文化的顽强的生命力。然而,先进的中原文化的长期影响却使壮族社会按特殊的轨迹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