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修辞中的隐喻、隐喻性思维和相似性思维是人们解释语言、思维和世界的关系的三个层次。修辞上的隐喻认为隐喻是对不同的客观事物所存在的相似点的揭示和创造;隐喻性思维借用了修辞隐喻的相似理论,认为隐喻是认知世界的手段,它充满了我们的日常语言中,并对语义的衍生和发展起作用;相似性思维理论也是从认知的角度,认为人们总是以特定的认知模型把新的知识和体验与大脑中的相似块相耦合,相似性思维的过程就是对知识和体验的概念分类和综合过程;“相似性思维”理论比“隐喻性思维”理论能从更广泛的范围上解释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2.
隐喻的认知与思维方式及隐喻理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隐喻研究的发展、传统的修辞观到现代的隐喻认知观探讨隐喻的认知本质和思维方式以及对隐喻的理解。认为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可以体现不同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所以隐喻理解需要额外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修辞学的发展,科学哲学家对科学隐喻的研究越来越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他们对科学隐喻的本质、功能、特征以及工作机制都有不同程度的切入,但从协调论向度分析科学隐喻的内在工作机制,不能不说这是具有开创性的。  相似文献   

4.
隐喻超越了传统的修辞学范畴,成为认知科学研究的题目。隐喻的认知过程涉及映射和概念合成机制,这一机制中隐喻主体的认知知识至关重要。隐喻认知关涉到隐喻主体的创造性思维,体现在对语言的拓展和创造以及创造性思维方式,隐喻的创造思维有启发灵感、组合创造、建立模式、产生假说等作用,在各领域能看到它的创造性表现。  相似文献   

5.
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指导,对英语和汉语在语言层面体现出的隐喻思维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隐喻式思维普遍存在于两种语言之中,而且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同时,通过对英汉隐喻思维差异的比较,说明了隐喻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带有民族烙印,对隐喻意义的诠释离不开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6.
隐喻·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类的思维是隐喻式的。隐喻式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科学对隐喻的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对隐喻的吁求,从根本而言,源于科学思维与隐喻思维的必然联系。隐喻并非科学外在的、临时借用来对已发明理论作进一步论证或生动浅显说明的工具,隐喻是内在于科学思维的有机构成要素,是常驻于科学思维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一种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是人们用以思考与行动的普遍概念体系之一。本文阐明隐喻思维方式与外语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指出将隐喻思维方式引入外语教学实践的必要性。并着重探讨在隐喻思维框架下如何提高外语学习者在词汇、阅读及写作方面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10.
隐喻思维与外语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锐利武器,如何提高隐喻能力已成为当前外语教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培养隐喻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写作教学,同时,隐喻思维可以大大提高外语写作教学的效果.本文在回顾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之上,具体分析了如何将隐喻思维有效地运用于外语语写作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11.
文章借助M.A.K.Halliday和C.Matthiessen提出的最新隐喻理论,首先探讨了语法隐喻产生的理据,指出语法隐喻的出现是对经验重构的结果,然后对英汉语科技文章中的语法隐喻类型进行对比研究,最终证明英汉科技语言中的语法隐喻不但在类型上一致,在功能上有惊人的相似。它们都是通过级降将句子打包或压缩,使次一级的单位可以起和上一级单位一样的语义功能,使科技语显得技术性强、抽象、客观、简练。语法隐喻是科技语言显示其语类特征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手段,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它的研究已从传统的修辞学进入了认知科学。本文在介绍隐喻的实质:替代论、比较论和互动论的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以大量的例子详细阐述了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研究对多义词和习语的影响,让英语学习者和教学者都能够在词汇习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观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从认知角度看隐喻以及其在教学当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重点讨论了概念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对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当中以隐喻思维去认知世界,尤其对英语教学中的词汇,语用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隐喻之中概念通常从可及性较强的概念映射到可及性较弱的概念。揭示这一过程并结合意义学习理论,我们能更加合理地系统地将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系统结合,从而学习并保持知识,这样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深层的理解和记忆系统。  相似文献   

14.
从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了英语语言的隐喻化特征及其与认知的关系。隐喻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隐喻的辨认,然后是隐喻意义的推断。语境在隐喻的辨认和理解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隐喻的语言并不是对会话原则的违背,其理解也并不像语用学家所假设的那样,需要先理解字面意义,如果发现字面解释异常,要根据语境推断出其比喻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分别回顾了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由Faucon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的主要观点。通过对比,总结出这两种理论具有相似认知过程的联系和对隐喻现象的有区别的理解,由此得出两者在解释隐喻现象时是互补的结论。最后指出了这两个理论存在的缺陷,为发展和完善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善于抓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和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为我国经济社会克服以往发展过程中的失误,取得科学?理性,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17.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有关科学发展观和人学理论的几个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召开之后,学术界对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哲学基础、内容、特点和意义,特别是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和价值理念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青年》中科学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青年》杂志对科学问题的探讨已上升到科学主义层面,并与中国新文学有着内在的学理逻辑联系。崇高科学的历史语境,使科学精神成为强势话语,决定了写实主义(包括自然主义)在现代中国的独尊地位,也使反科学主义的、按“进化论文学观”演变流程应处于前列的“新浪漫主义”退居其后。就历史理性而言,中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对科学主义的抗衡,是逆历史潮流的,但它们的价值选择却指向了对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负面成分的批判,趋向了审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中修辞格Metaphor的定义、起源、分类特征与汉语中暗喻有相同、相异之处,比如本喻体在句中出现情况,本体和喻体在句中的相似处等,掌握这些异同,将更清楚地了解Metaphor的特点和用法。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邓小平关于发展的系列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直接的理论来源和思想依据;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性质、发展目的、发展方向、发展过程及发展目标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发展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它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体现了我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飞跃与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