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是”的意义“于是”在现代汉语中是连词。各种大学教材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张志公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都指出“于是”是表示承接关系(有的叫顺承关系、有的叫连贯关系)的连词。但是具体意义和用法在各教材中均未涉及。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对“于是”的解释是:  相似文献   

2.
多义词义项的划分,目前在语言学界并不统一。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种: 一、把多义词的意义分为基本义和引伸义,引伸义又分为一般引伸义和比喻义。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以下简称胡本)和张静主编的《现代汉语》为代表。也有把多义词分为基本义与派生义,后者又分为  相似文献   

3.
《语文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二辑刊载了拙作《试论以句法结构为纲统一词组和句子结构分析》(下简称《试论》,本文简称《再论》)。《试论》结合对张静和黄伯荣、廖序东分别主编的两套《现代汉语》的语法体系的评述,谈了笔者对汉语句法分析的一些看法。其中说有下面两段话:  相似文献   

4.
词、词组、词汇的区别和联系问题,特别是词和词组的界限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它既涉及到现代汉语的词汇、语法,也涉及到语音、修辞。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语言的分析和运用,对于编纂一部注有词性的新型汉语词典,对于将来实现汉字拼音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这个问题正在引起语言学家们和从事汉语教学研究工作的同志们越来越大的重视。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和张静主编的《现代汉语》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述。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花了较多的篇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有机会读到张静同志主编的《现代汉语》(上册),很受启发,也获益不少。该书在许多方面与一般的现代汉语教材不同,很有些独到的见解,但可商榷之处似乎也有。例如:现代汉语究竟有没有所谓“数量词”?助词这一类可不可以取消?就是可以商榷的。现在就这两个问题谈些不成熟的意见,以便向张静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6.
关于拟声词的问题,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到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和高明凯的《汉语语法论》,都没有阐述过这个问题,就是在1956年制订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中,也仍然没有提及拟声词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都没有给拟声词以应有的语法地位。但在吕叔湘,朱德熙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和丁声树等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却重视了拟声词(他们叫“象声词”)的研究,在张静先生的《新编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也承认了拟声词的语法地位,并把它列入形容词的范围。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则认为拟声词有同叹词相近的一面,也有同叹词不同的一面,并把它归  相似文献   

7.
<正> 现行影响较大的现代汉语教材有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三版,下文称“胡本”)、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上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下文称“张本”)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上下册,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三版,下称“黄本”)。我们在现代汉语教学实践中,直接或间接地使用了这些教材。用得多了,读得精了,在了解它们的许多优点的同时,也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说法有待商榷,特别是那些似乎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几部有代表性的《现代汉语》教材都认为 er 是单元音韵母。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以下简称胡本)认为:“单元音韵母是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共有10个;7个是舌面元音,3个是舌尖元音。”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以下简称黄本)  相似文献   

9.
01 我国语法学界目前流行着两种语法分析方法,一是传统的句成分分析法,又叫中心词分析法;一是以结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层次分析法,又叫直接成分分析法。对于二者的利弊,1981年的《中国语文》有过热烈讨论,本文不拟赘述。但有一个事实要提及,即目前语法学界采用层次分析法的日多。例如,三本高等院校《现代汉语》》教材(胡裕树先生主编的,黄伯荣、廖序东两先生主编的及张静先生主编的)“析句都基本上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又如,中学课本的析句系统正酝酿改用层次分析法。02 各教材采用层次分析法还只是尝试,有些问题是需要再研究、再改进的。例如语  相似文献   

10.
也谈普通话儿化韵的发音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 ,是一部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现代汉语教材。我们用其中的普通话儿化韵的发音规则去观察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儿化韵现象 ,发现存在着不少反例。因此 ,我们给出一套新的普通话儿化韵的发音规则 ,希望它能正确地刻画现代汉语普通话儿化韵发音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若问汉口方言有几个声调,汉语音韵学、语音学或方言学界的专家们很可能会一致答曰:“四个:阴、阳、上、去。”有入声否?曰:“无入声,古入声已归阳平。”看来,这个问题早已有定论,而且事实上这种定论已载入有关专著和高等学校的现代汉语教材。张志公先生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黄伯荣和廖序东两先生主编的高等学校协作教材《现代汉语》,都在其语音部分刊用了同一内容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声调对照表”,兹摘录其中有关汉口方言声调的部分以为证:  相似文献   

12.
编写成语词典中,条目的组织、语义的诠释和资料的运用,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汉语成语大词典》的编写来谈谈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汉语成语大词典》由湖北大学语言研究室三十多位同志编写,主编朱祖延先生,副主编舒焚先生。这本词典收成语约一万七千条,其中包括少量古今常用的熟谚。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3.
论“能”“愿”等词的属性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1汉语中有如下一些词,各家的语法著作里都曾提到,可是给予的称呼和所作的解说却不尽相同. 能能够可能会可可以应应该应当要得 (dei) 愿愿意甘愿肯敢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里称为助动词.他把助动词分为前附和后附两类,这些是属于前附助动词.同这种看法相近的有丁声树等著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张志公著的《汉语语法常识》和近期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黄伯荣、寥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不过,需要说明一点:这些著作只是对上边列举的一些词看法相近;至于每部书里所  相似文献   

14.
前些时候,在昆明召开的《现代汉语》教材协作会议上,不少同志谈到现在学生不重视《语音》学习,有的学生甚至提出《语音》不必教了(北方话区的情况尤为严重).语音是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物质外壳.《现代汉语》作为一门语言科学,怎么能不要语音部分呢!这是个大问题.下面谈点改进语音教学的粗浅意见.大学中文系开设的《现代汉语语音课》,与中、小学的《汉语拼音课》应该有明显的差别,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事情,可是前几年,有的却把《语音课》上得近似《拼音课》了.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语音课》的教学内容被砍得太厉害,一般只剩下了“教会汉语拼音和学习普通话”两项.这两项内容,中、小学早已教过,到了大学,如果只是再把它们重复一遍,学生当然会感到没什么学头,会觉得“可以取消”.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扩大《语音课》的教学内容.增加什么呢?作为一个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通过《语音课》的学习,应  相似文献   

15.
“突然”一词在汉语中使用频率颇高。它属于何种词类呢?从当前高校通用的几本语法书里,可以找到三个答案:一曰形容词,二曰副词,三曰形容词兼副词。在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语法书里,甚至还出现自相矛盾、或前后不一致的地方。如张静《论汉语副词的范围》中,在引例说明副词可以修饰名词时,列出了“突然事件”的短语,他在这里把“突然”作副词,但在文章的结尾处,又主张把“突然”等词排除在副词范围之外。(《中国语文》1961年八期)再如,黄伯荣主编的《现代汉语》里,时儿把“突然”  相似文献   

16.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语言,现代作品的早期版本呈现了现代汉语早期的语言面貌。现代作品不同版本中的异文有语言要素的异时变动。忽视现代作品的早期版本,会影响部分词语源流的考证,对现代汉语词汇史研究也会有误导。《汉语大词典》是汉语词汇研究时代成果的集体反映。《围城》文学地位高、语言成就突出、版本情况明晰,《汉语大词典》征引《围城》书证数量多。计量分析《汉语大词典》中《围城》书证的版本情况,分析当前学界对现代书证的关注状况,可以反映现代作品版本意识在语言学界的存在状况,并为《汉语大词典》的高质量修订提供有用资料和修订视角。  相似文献   

17.
一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汉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近代汉语有个历史期限问题(起讫期),我国语言学界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三种意见: ① 13世纪至19世纪(王力《汉语史稿》,1957)。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现代汉语》这一门课“对于非语言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大学院气了。”(《中国语文》1987第一期22页)这当然是指《现代汉语》课(其实说话人所指主要是现代汉语语法知识部分)很少有实用价值。但下面几种语言现象,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白杨礼赞》发表已经快四十年了。……它犹如琼浆玉露,沁人心脾,它又象一颗宝贵的艺术明珠,耀人眼目。  相似文献   

19.
大学精神,已成为近年来从大学史研究、学术史研究到现代大学研究,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多年前,就有人写过《北大,魂兮归来》,现在看来作者是为整个中国大学写的,表达的是一种悲哀和警醒。后来国内又有陈平原、夏晓虹主编的《北大旧事》,刘军宁主编的《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杨东平著的《大学精神》,陈平原《北大精神及其他》等等;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师范学院教授朱星同志给郑州大学教授张静同志的信,以及张静同志的复信,谈论了高等学校中文系科现代汉语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有关语法教学、语法研究和文学语言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语言学界一直关注的,值得认真讨论。二位同志的意见有相同之点,也有不完全一致的。征得作者同意,现予以发表,欢迎争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