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水作文”是语文教师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导作,与学生同写一个题目的作文。一个语文教师不仅要能作精要地讲授,而且要能出色地作文。这是语文教师应有的基本功。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师之所必须自励者,一则自己善读善作,心知其所以然,二者能真知语文之为何事(如何以教学生阅读,何以教学生作文之类),而不旁骛耳。此话堪称为语文教师的座右铭。语文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方法甚多。用“下水作文”指导学生写作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不失为有效方法之一。我在十年多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下水作文”许多好处。“下水作文”能促使…  相似文献   

2.
赵雁南 《快乐青春》2009,(11):78-79
《义鼠》是我在《经典阅读》上读到的一篇美文,写的是一个小女孩和一只知恩图报的小老鼠的故事,那只小老鼠被作者称为“义鼠”。在简妙作文学习班的故事会上,我给同学们朗读了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陈新青 《南方论刊》2006,(6):72-72,66
怕作文是学生的“通病”,要想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变“怕”为“乐”。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一、指导仿写,激发作文兴趣一要指导学生模仿课文写作。例如教《白杨礼赞》一文后,我就指导学生以《——的礼赞》为题作一次仿写。写作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简妙作文法”学会了吧?怎么写结尾?对了,照应开头写所感。一篇作文首尾呼应、详略有致,这样才显得结构完整。可不少同学对“呼应”不够重视,一篇作文写到最后竟然忘了照应开头,读了给人一种虎头蛇尾或顾头不顾尾之感。这样怎么能算一篇好作文呢?呼应是一种简明而巧妙的写作方法,是文章内容在前后的关照呼应。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有了着落;后面说到的内容,前面已埋下伏笔,留下暗示。  相似文献   

5.
读徐汗小说,我感到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倾诉”。他的小说叙述话语中始终激荡着一股潜在的情感暗流,读后令人伤感、沉思乃至迷悟。他或借小说中的某个角色倾诉,或直接以“我”的姿态出现在小说中,絮絮叨叨地诉说自己的人生体验,生命历程,玄思冥想,性急的读者也许会厌烦他的这种耐心的罗嘴,这也是他的小说在香港那种快节奏商业社会里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鬼恋》中借“鬼”倾诉对革命的失望,对由“人”变”鬼”的一段人生惨剧痛定思痛后的愤感与悲哀。到了晚年写的《江湖行》、《彼岸》,徐汗直接虚设一个“你”,好让“我”对“你”…  相似文献   

6.
为迎战英语四、六级考试,现在的大学生都有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的强烈愿望,但由于英语教学存在问题,许多学生与“英语”学习无缘。他们硬着头皮做单调的模拟试题,背单词表,在听力和口语上表现出许多的无奈。实际上,只注重读、写、译而不注意听、说,或反过来只注意听、说而不注意读、写、译,都不能真正掌握一门外语。一、地道英语与中国式英语在我的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语言错误很多,有些错误反复出现多次,这是由于学生受母语的语法、词汇、发音的影响太大。学生语言中出现的问题并不复杂,通常都是很基本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所在,我…  相似文献   

7.
大家都说,废名的小说最难懂,这个评价,连作家自己也承认。《河上柳》就是其中之一。废名在谈到这篇小说的创作时曾说,“简直是一个梦,我不知这梦是如何做起,我感到不可思议!” “我写《河上柳》,是在某一种生活之中,偶然站在来地一颗杨柳之下”引起的。这确是一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别致,也颇费解的小说。其原因,是因为小说实实在在写了一个“梦”,写了作家“个人的脑海深处”的东西,所以有很多的跳跃,空白,联想,  相似文献   

8.
我在教学中,比较注意发挥读的作用,通常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整体读:即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朗读,获得第一印象。2.部分范读:即由教师或学生对课文的精彩段落进行示范性朗读,以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3.重点朗读:为了突出文章重点句段,使认知水平不停留在表面而从中抢掘出它的主旨来。4.答问朗读:这是在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读说结合的活动。可使文章需要讲述的要点、疑难得到解决。5.分析朗读:教师用课文中的语言作为讲述的观点,真正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休,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程序过程,6理…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基本内容是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两大部分,这大概没有人怀疑;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各有特点,这几乎也众所周知。然而,对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却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常有读归读,写归写,各自前行,结果是各自难行的情况。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纠正偏见、提高认识、有机地有效地实行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一位老婆婆在屋后种了一大片玉米。一个颗粒饱满的玉米想:“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可收获那天。老婆婆并没把它摘走。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而英语则是世界上运用最广泛的语言。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这五项基本技能,“听”和“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目前我院使用的通过教育部组织验收的《大学体验英语》,这一教学系统改变了过去传统教学大纲过分强调阅读的思想,注重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强调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苏童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童是一位从不愿固定自己的作家,从历史追寻小说到现实追寻小说,从“枫杨树”系列到“枫杨树后”小说再到“红粉”和“妇女系列”小说,他每次都以迥然不同的形象刺激读者的阅读习惯。他甚至不愿意自己的小说具有特定的风格,认为风格是一种“陷讲。”那么,苏童是以怎样的一种方式确立贯穿于这些小说中的主体形象的?苏重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区别于其他新潮作家的呢?为什么无论反差多大的小说我们只要一读就能认定是苏童的作品呢?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在琢磨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我一度曾以为是苏童的语言塑造了他的个性,然而当我怀着自…  相似文献   

13.
我,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是从自学起步的。在三十五年漫长而又曲折的自学道路上,我尝到过不少甘苦,也有一些深切的体会。语文学科的自学能力,应当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限于篇幅,这里拟就“读”的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一、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经验证明,一篇文章,如果学生预习好了,就能达  相似文献   

14.
引言 不久前,意大利媒体报道了某中学老师惩罚某13岁学生欺凌行为的案例。该学生阻止同班的另一个男孩上厕所,说他“同性恋”、“娘娘腔”,逼他写100遍“我是白痴”。  相似文献   

15.
“正笔”与“闲笔”——金圣叹美学思想研究之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圣叹在评点文学作品中,多次使用了“正笔”与“闲笔”这一对概念。他在《水浒传》十二回回评中,对此作了较为明确的阐述,他说: 如此一回大书,愚夫读之,则认为东郭争功,定是杨志分中一件惊天动地之事。殊不知止为后文生辰纲要重托杨志,故从空结出两层楼台,以为梁中书爱杨志耳。故篇中凡写梁中书加意杨志处,文虽少,是正笔;写与周瑾、索超比试处,文虽绚烂纵横,是闲笔。 金圣叹很看重文学作品中的“正笔”和“闲笔”。他认为,能把二者的不同读出来的,才算会读书,否则,就是不会读书。所以他说:“夫读书而能识宾主旁正者,我将与之遍读天下之书也。”他提出的这一对概念,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现象,对于揭示文学的本体之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1859年4月19日和5月18日,马克思、恩格斯分别由伦敦和曼彻斯特写信给当时在柏林的斐迪南·拉萨尔,评论他写的五幕历史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这两封信谈到了一系列重大的思想问题和美学问题,是不可多得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文献,也是今天我们在文艺理论领域里批判“四人帮”,拨乱反正的锐利武器。一马克思在信的一开始就说:“如果完全撇开对这个剧本的纯批判的态度,在我读第一遍的时候,它强烈地感动了我”,并说,剧本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恩格斯在信的开始处也说,第一二次读这个剧本,“使我在情绪上这样地激动”,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中的"写"的能力.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均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为,学生的作文过程,其实质就是运用语言来表现思想认识、思维方法、传达感情,并且反映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过程.作文训练,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近年来,我在对作文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实践方面做了一些的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面对时代要求,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应采取以下对策:1.强化专业基础的训练。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山大学中文系在全国高校中首倡加强“国学”基本功训练,以原系主任黄天骥教授为代表的中文系老师发现,不抓学生的基本功不行了,这些学生知识结构普遍“虚弱”,只会应试做题,没有多少人文素质,系里规定学生入学头一年要读好一百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同时写好至少一百篇题材自由的作文。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该系逐步形成一个强化基本功系统——一年级写一百篇作文,二年级写八篇读书报告,三年级写学年论文,四年级写毕业论文。1997年,中大中文…  相似文献   

19.
《反美学》:从世界到境界齐红伟(南京大学中文系南京210093)第一遍读潘知常先生的《反美学》的那段时期,也正好是我同时选修他的“美学概论”和“中国美学精神”两门课的时期。读他的书和上他的课,在我同是要加以控制情绪的乐事,我像读诗歌一样读完了《反美学...  相似文献   

20.
学习的开端一九五四年春天,我因负伤从部队转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疗养。到了那里,自然要读一读毛主席写的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这就是我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开端。我第一遍读这篇文章,就被毛主席的亲切教导、白求恩同志的光辉形象感动了,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当时,我伤痛很厉害。又想到今后自己的健康问题、工作问题、前途问题,心里很沉闷。读了这篇文章,心里觉得一亮。我一口气读了好几遍,越读越感动。毛主席说:“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