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法定代表人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代表权制度,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提倡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原则的产物。法定代表人制度具有它自身的优点,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代表权被滥用的现象大量出现,突显出这一制度自身的不足与弊端。为了维护法人及其相对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使法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获得更大的发展,对法定代表人制度进行重新构建在当下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法学理论中法定代表人与法人代表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是一致的,都是指代表人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的法人的主要负责人。这种表述可经常见之于诸多的法学教材、词典、司法文书及政府公文中。我认为这种表述和理解与我国的立法和法学实践是不一致的,其主要理由是:其一,从立法角度看,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篇是只运用了“法定代表人”的称谓.尚未见到使用“法人代表”这一称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十八条规定:“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在我国的…  相似文献   

3.
确立法人产权共享制的关键是认识法人产权主体 ,法人产权主体根据收益分享权界定。资本、劳动、社会作为法人产权三位一体 ,缺一不可 ,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资本的法人产权是企业法人产生的基础 ;劳动的法人产权是企业法人有效运转的决定因素 ;社会的法人产权是企业法人有效运转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法总则》对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资格的定位,将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界定为非营利法人、公益性法人和捐助法人,并将其区别于宗教团体法人,这样界定有诸多法律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的成立条件中,《民法总则》允许具备法人条件的宗教活动场所取得法人资格,但并未规定宗教活动场所必须登记为法人。其治理结构应设有法人机关,包含决策、执行、监督三个机构;宗教活动场所法人享有对宗教财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但需依据宗教事务条例对其财产权进行保护和限制。同时,在宗教事务中,其需要对法定代表人的行为,教职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等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确认犯罪法人的诉讼主体地位是程序公正性、保障程序科学性、刑事立法协调性的需要 ,分析国外较有特点的立法例 ,提出我国应当实行诉讼主体与犯罪主体一体化 ,即确立由犯罪时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代表法人参与诉讼的制度 ,并从实体法和程序法角度论证其合理性。同时还对法人的子公司、分公司或其他分支机构犯罪 ,设立中的法人犯罪 ,法人犯罪后法人终止等实践中一些特殊情况下 ,犯罪法人的参与诉讼方式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票据签章各种形式的有效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票据法》把签名、盖章或签名加盖章作为三种法定的票据签章形态,而且对三种规定相当严格。自然人的姓名必须是本名,法人的签章必须是法人的印章加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章。文章建议无论对法人还是对自然人的签章都应该从有效性原则出发,从宽解释,并对实际业务中的各种签章形式的法律效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中的法人财产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法人发起人(参加人)对法人财产享有所有权,法人对法人财产享有限制物权(经营权和业务管理权)、法人发起人(参加人)对法人享有债权,法人对法人财产享有所有权和法人的发起人(参加人)对法人的财产不享有任何权利,法人对自己的财产享有所有权。俄新民法典中的法人财产权理论对于解决我国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争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5条明确否定了法人的非财产损害赔偿请求权,但现有的财产损害赔偿不能补偿法人的精神损伤。现行法确认了法人犯罪和法人侵权责任,因而也应当承认法人的非财产损害赔偿请求权。非财产损害赔偿的发展趋势倾向于赋予法人非财产损害赔偿请求权。法人的非财产损害赔偿可以分为侵害法人一般人格权的非财产损害赔偿以及侵害法人商号权、商誉权、信用权和商业秘密权等具体人格权的非财产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很多法人代表以法人名义进行非法经营,甚至进行犯罪活动,造成了严重的恶果。但由于缺乏惩治法人代表以法人名义进行犯罪活动的立法,法院对此类案件,往往以法人超越经营范围为由给法人以经济制裁,而不追究直接责任者的刑事责任,出现了“以罚代刑”的现象。作者认为:以法人名义进行犯罪活动,已成为新时期经济犯罪的一个新特点,实际是法人代表利用职务犯罪。因此,有必要根据新的情况完善刑事立法,以有效地打击法人代表以法人名义进行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学者大都承认凡以自然人生理存在为基础的人格权,如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自由权、贞操权等,法人无法享有;但不以自然人之身体存在为前提的人格权,如名称权、名誉权、信用权等,法人应享有之。所以,对于法人享有特定的具体人格权并无太大争议。但紧接着问题便是法人这种人格的范围究竟有多大?法人是否享有一般人格权?本文试对此问题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董事会中心地位的确立以及董事权力的扩张,必然要求强化董事的义务、责任。根据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应规定董事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即公司和董事共同地和连带地对公司侵权行为的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这有利于防止董事权力的滥用和第三人利益的保护。其中董事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应分为董事法定责任和侵权行为责任,这有利于明确董事责任的认定和承担,切实保护第三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2.
对<公司法>第60条第3款规定的"董事"应如何理解,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解释学和法律适用等方面,指出该条中的"董事"应作个别董事解释,而不宜解释为"董事会".为使公司法对董事善管义务规定得更加科学和准确,文章进一步对<公司法>第60条第3款提出了修改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董事薪酬制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公司法大多允许股东会或董事会决定董事薪酬并规定相应的决定机制。在公司董事薪酬决定过程中存在着利益冲突问题,从而削弱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导致董事对公司与股东利益的侵害。为此,有必要通过关联董事表决权回避、股东参与权保障、股权激励机制运用以及董事薪酬信息披露等制度对董事薪酬决定的利益冲突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4.
法律义务是产生法律责任的前提。财务报告法律责任是在信息义务人没有恰当履行财务报告义务时产生的。提供真实而完整的财务报告,是企业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内在要求,也是股东股权的要求。为保护资财提供者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目前各国均采用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并追究虚假陈述的法律责任,对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行为加以惩罚  相似文献   

15.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是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前提,失去独立性,独立董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目前在我国,由于独立董事制度没有基本的法律依据、股权结构不合理、独立董事的选任规则不严格不科学、市场机制不完善以及对独立董事制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等原因,独立董事并未能发挥其实质性的作用。对此,要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独立董事人才市场,积极改善我国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独立董事选任机制等方面加大工作,让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真正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16.
注意义务是董事对公司负有的合理履行技能和谨慎注意的义务。本文对英美法系的代表———英国与美国和大陆法系的代表———德国法律中关于董事注意义务的标准问题进行了述评,阐释了美国判例法上的经营判断准则,并指出其对完善我国《公司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股东派生诉讼将司法权力引入公司内部自治事务之中,其不仅是一种股东权利救济制度,也是一种针对董事、经理及控制股东权力行为的监督制度.从司法审查的角度认识股东派生诉讼,有利于全面发挥其公司治理作用,也有利于从理论上拓宽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相互关系的研究.在实务上,派生诉讼的司法审查要把握公司自治与司法干预相平衡的原则,并确定合理的审查范围.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权力分立与制衡思想在美国是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式展开的.陪审制度作为美国特色的制度,体现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民众与法官、非法律专业人士与法律职业人士之间的分权与制衡.  相似文献   

19.
国有独资公司是国企转轨公司制运作的较为常见的实现形式,一方面这是国有企业建立企业制度的积极探索,另一方面又因其具有股东唯一的特殊产权结构造成内部法人治理制度的局限性.文章分析了国有独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明确应以董事会建设为核心,以引进外部董事为措施,完善国有独自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