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一碗饭     
翁秀美 《社区》2009,(8):59-59
自我记事起,一家人吃饭时,父亲盛的第一碗饭必先端给母亲,然后再给自己盛。若尝着哪样菜觉得好吃,必要搛点给母亲,并笑着说:“这菜好,不咸,你多吃点。”待母亲碗里的饭快完了时,父亲会轻声问一句:“还有饭呢,再添点?”母亲摇摇头说吃饱了。父亲就说:“那,来碗汤吧?你喜欢的丝瓜汤。”母亲伸过碗去,父亲拿起汤勺舀了汤放在母亲面前。母亲也不谦让,安然接受。  相似文献   

2.
父亲种希望     
石爱娟 《老友》2013,(5):39-39
周末,我和老公一起带着孩子去乡下,只见母亲一人在家,我就问父亲去哪里了。母亲说:"你爸去买树苗了。""又买树苗?爸这几年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喜欢种树了?"我疑惑着问道。因为印象中,我长这么大也没见父亲种过什么树,可这几年他却迷上了种树,而且种的全是果树。没等母亲回答,父亲就到家了,手里  相似文献   

3.
康多莉扎·赖斯是个黑人,她的父亲约翰是一个基督教堂的牧师,母亲是音乐教师。父亲常带她去听教会里的各种音乐、献诗,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赖斯从小就显示出音乐天赋,还不会认字却会认乐谱,这让父母以及周围的人都很惊讶。  相似文献   

4.
1845年,罗丹刚满5岁,由于过人的聪明,父亲提前把他送到了离家不远的耶(yē)稣(sū)会学校上学,但是罗丹对宗教方面的书一点兴趣也没有,却非常喜欢画画。一天,收拾家务的母亲收捡出一堆废纸来,罗丹却把这一堆废纸一张张弄平后,在上面画上了许多自己喜欢的画。从这以后,罗丹经常模仿包装纸、报纸上的人物、房屋、动物的样子,把它们画下来。一次,在吃饭时,罗丹发现父亲脚边上有一张纸,他便趴(pā)下去,用笔画出了父亲皮鞋的样子。坐在他边上的哥哥发现罗丹趴在地上不吃饭,就叫了起来。“罗丹,你不吃饭趴在地上干什么呢?”父亲一看趴在自己脚边…  相似文献   

5.
高荣 《山西老年》2011,(6):26-26
记忆中母亲总喜欢搬家,从城里搬到乡村,又从乡村搬到了人迹罕至的沙漠边缘。每当我问及母亲,为何这么喜欢搬家时,母亲总是说小孩子别管大人的事。母亲很袒护我,一天三顿都吃小灶,家里舍不得吃的肉、蛋、细粮和好吃的东西都留着给我一个人吃。就这样我还经常挑食,不合口味的饭菜宁可饿着也坚决不吃。父亲经常在吃饭的时候眼巴巴地等着吃我的剩饭。十岁那年,父亲觉得母亲这样把我宠坏了,特地回四川农村老家把姑姑八岁的儿子过继过来当儿子。母亲坚决不答应,怂恿我不要这个弟弟到我家来。父亲为此狠狠地揍了我一顿。  相似文献   

6.
让爱一步棋     
于国源 《社区》2013,(7):55
男人一般不和自己的老婆下棋,一是喜欢下棋的女人少;二是水平相差大,对弈起来不在一个层次;还有输赢影响感情,得不偿失。但我的父母却是例外,从年轻到白头,下了一辈子的棋。20世纪60年代,父亲在部队服役。探亲时,经人介绍认识了母亲。父亲退役后到上海工作,母亲也到了上海。父亲是个棋迷,闲暇时间,便教母亲下围棋。母亲聪明,很快就学会了。两个人就你来我往地对弈起来。  相似文献   

7.
从小,我一直不喜欢母亲,与父亲倒很亲近。我和父亲说草讲鱼、谈古论今,母亲在一旁时,总想插几句话,问些问题,我总是不耐烦地用三言两语打发了她。后来渐渐的,她也就不再问了,只是默默地听。此时,我心里总有一种隐隐的报复后的快感,我认为这怪不得别人,母亲完全是咎由自取,谁叫她这副怪脾气!  相似文献   

8.
她是黑人,父亲是一个基督教堂的牧师,母亲是音乐教师。父亲常带她去听教会里的各种音乐、献诗,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她从小就显示出超强的音乐天赋。母亲从她两岁起就教她弹琴,她4岁时就举办了自己的独奏音乐会。  相似文献   

9.
数鞋子     
我的同桌小敏买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我也准备买一双。放学回到家,我就向母亲要钱买鞋子,母亲却不给,向父亲要,父亲也不给,我气得连饭都不吃就去了学校。因为心里有气,我上课老是走神,作业也写错了。下课后,班主任问我是不是病了,我说没有。班主任过来摸摸我的额头,说我的脸色不  相似文献   

10.
羽毛 《社区》2010,(29):54-54
江米芬是个女人.命运不如名字那么写意。 她的童年并不快乐,父亲喜欢酗酒,喝醉了就打母亲。母亲素来神志不清,无法讨他欢心。几乎每次挨了打。母亲就在凌晨悄悄离家出走。起床看不到母亲.江米芬心里就空了,她会挨家挨户去问,在每片小树林寻找,在山径边大声呼喊。  相似文献   

11.
尽孝要及时     
有一些事,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却永远无法弥补。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幼小,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延宕?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选一个连母亲都不热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赤子芽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  相似文献   

12.
淑女三代     
雷芳 《今日南国》2006,(15):76-76
姥姥是那种富贵人家的小姐。后来家世有点没落,于是,就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我母亲身上,希望能把我的母亲陪养成一代淑女。在我幼年的记忆之中,母亲的确很优雅。后来因病耳朵有点背,说话的声音就日渐高涨。加上我自幼淘气得很,母亲让我磨得脾气也大了,也会打人了,有时候气极了也要骂骂人。父亲都说母亲一点也不像年轻时候的样子了。一说起从前,父亲一脸神往。父亲说:“你母亲年轻的时候像个公主,无比的优雅,无比的动人,我一生从没再见过能比你母亲更有气质的女人了。但是现在,一见你们娘俩的样子,唉,不提也罢。”父亲说这话的时候,我正一脸坏笑地看着他。  相似文献   

13.
程应峰 《社区》2009,(17):62-62
节假日.或是有关父亲母亲的重要日子,若无法及时回老家,我就会给眷恋乡土的父母打个问候电话。平日,只要父亲在家,都是父亲接电话,母亲是很少接电话的。但感觉得到,这样的时候,母亲总在一旁侧耳倾听.有时还会插上一两句话,大多是关爱问候之类的话语。父亲出门办事不在家时,寡言的母亲才会接听电话。  相似文献   

14.
素时锦爱     
高龄父亲与岁月做着最后的抗争,无奈器官功能衰退,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老年性便秘深深折磨着他,他又折腾着母亲.母亲见面就跟我唠叨起来,说父亲白天也不到外面溜达,一躺在摇椅上,就呼呼大睡。半夜却将灯开得通亮,哼哼唧唧地磨人,真是前世欠了他的。  相似文献   

15.
江米芬是个女人,命运不如名字那么写意。 她的童年并不快乐,父亲喜欢酗酒。喝醉了就打母亲。母亲有些神志不清。无法讨他欢心,几乎每次挨了打。母亲就在凌晨悄悄离家出走。起床看不到母亲,江米芬心里就空了,她会挨家挨户去问,在每片小树林寻找.在村子的小道上大声呼喊。  相似文献   

16.
母亲年龄大了,就爱唠叨两件事:一是父亲,二是盆景。唠叨父亲是数落父亲的缺点;唠叨盆景是责怪盆景不给她争气,她那么不辞辛劳地养护,盆景却时不时回报她几片黄叶。有一次,为了讨母亲高兴,我顺着母亲的意思说:是啊,父亲年轻时不顾家,又很粗心,而且脾气暴躁好  相似文献   

17.
周虹 《可乐》2010,(3):16-16
维也纳人天生就喜欢跳舞。他们就连走路都有舞步的优雅,不到金色大厅(维也纳最著名的舞厅之一),一样要舞到天明。每个维也纳人都是艺术家,只要有地方、有音乐,理所当然要拉上异性伙伴转上两圈华尔兹。就算是个小啤酒厂的工人,也能把舞步跳得潇洒迷人。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秘密     
正外祖父家道殷实,母亲自小要啥有啥。然而,经过了几乎连性命也不保而民族尊严丧尽的磨难之后,母亲性格转向淡泊。与被誉为抗日英雄的父亲一见钟情而共结连理之后,家徒四壁,生活清贫,母亲却不以为憾。大家都认为母亲两袖清风,可我自小就注意到,她柜子里的  相似文献   

19.
孝心无价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  相似文献   

20.
天气转冷的那天,母亲从箱子里取出那件暗红色呢子大衣,穿在身上。大衣是父亲生前为母亲买的,虽然款式和颜色都很土气,但母亲却自是喜欢得不得了。每年冬天都会穿在身上。我们知道,那件大衣融入了父亲对母亲的爱。那种爱,朴实、熨帖、暖心。大衣是父亲十几年前进城办事时给母亲买回来的,当时我们都惊奇不已。父亲很少买衣服给我们,更别说买给母亲了。从小到大,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