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环境包括政治环境和学术环境两个层面。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政治环境中和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学术环境中,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健康发展。搞好政治环境建设要求切实贯彻“双百方针”,为此,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政治与学术的关系;二是理论宣传、政治思想教育与理论研究的关系。搞好学术环境建设要求培育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健康的学术风气,坚决反对学术腐败,建立、完善符合哲学社会科学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科研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学科建设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基础。加强云南哲学社会社会科学建设必须坚持“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方针 ,按照发挥学术优势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原则 ,重点加强具有全国比较优势和云南地方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 ,建设重点学科 ,实现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晓明 《社会科学》2022,(5):3-10+126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时代托付给我们的一项重大任务。这项任务意味着,当今中国的学术正面临一个积极的转向,即从长期以来对于外部学术的“学徒状态”中摆脱出来,并获得它的“自我主张”。这一转向又在思想理论上要求从“外在反思”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从而深入社会-历史的现实之中,特别是深入当今中国的现实之中。只有这样,中国的学术才能坚决地承担起它的思想任务,才能真正成为能思的和批判的学术。从性质上来说,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乃是获得了“自我主张”的学术,并因而才实际地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这项时代任务是在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发展到特定的转折点(新的“历史方位”)上被提出来的,因而对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来说,不仅是一项艰巨的学术理论任务,而且是一项由时代所指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现代性与社会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对社会科学的合法性和可能性提出了挑战。实际上 ,后现代主义对“元话语”和启蒙主义的批判及其对知识的差异和多样性的提倡 ,有利于社会科学摆脱唯科学主义 ,确立自己的独立地位。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形成是与现代性过程紧密相连的 ,现代社会的异质性和复杂性 ,决定了现代社会科学的经验性、客观性的研究路径。在强调社会科学的独立性的同时 ,维持其与哲学和人文科学的互动关系 ,在不同的学科、方法和范式之间保持丰富的想像力 ,是后现代话语带给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念 ,也是创新社会科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内涵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必须着力研究和解决影响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 ;大力加强学科建设 ;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以及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学术及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条件主要有时代基础、社会基础和学术环境。大科学时代、信息化时代和消费性时代分别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提供新机遇、开辟新方向、建立新领域。国家政党重视、学科基地齐全和人才培养完善分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政治基础、社会组织基础和社会教育基础。学术环境有宏观学术环境和微观学术环境,分别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环境和局部环境。深化认识这些条件,有利于研究者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则给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和要求。“以人为本”进一步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战略地位 ;“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强调“科研为民” ;“以人为本”凸现人才的主体地位 ,强调人才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从方法论上区分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是很有必要的。社会科学是一门近代性的学科 ,主要的学科是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 ,它们以近代以来形成的市场、市民社会和法制意义上的国家为研究对象 ,具有客观性、价值中立性和抽象性。而人文科学则来源于古代的“潘迪亚”传统 ,主要学科是文学、历史和哲学 ,具有价值性、体验性、历史性、文化性。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主要是方法论意义上的 ,而不是实体意义上的。从知识或学科的角度来说 ,它们之间是一种“家族类似”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周邦炳 《理论界》2004,(4):75-75
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指出,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本文对此作初步的探讨。 一、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伟大精神力量 人类社会发展史已充分证明这个观点千真万确。在西方文明史上,“文艺复兴”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反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一场持续广泛深入的思想解放运动,引导西方社会走出黑暗的中世纪,进入朝气蓬勃的资本主义,充满创造力及其丰硕成果造就了近现代的工业文明。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不仅促进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飞跃,而且造就了封建社会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的头号  相似文献   

10.
哲学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的合理化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都是某种知识,都具有可检验性、解题能力和社会认可三个共享的思想要素。当某种学术观点不仅被学界认可而且也被全社会所认可的时候,这种学术就会变成意识形态,而某种意识形态也无非是某种学术观点不仅解决了学术问题而且也能够解决政治和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就经历了从科学探索到社会思潮、再到政治制度的嬗变,也是从某种学术观点上升为意识形态的。从这个角度看,哲学社会科学是意识形态的思想库,意识形态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合力。因此,意识形态来源于并超越于哲学社会科学的自由探索。当某种意识形态能够包容并引导哲学社会科学的时候,这种意识形态就具有作为社会核心价值的先进性;但是,当哲学社会科学自由探索超越了现行意识形态的时候,这种意识形态就被更能包容哲学社会科学最新成果的意识形态所替代。因此,任何意识形态都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前意识形态(学术的自由探索)意识形态确立(某种或某些学术观点上升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反常与滞后(现行意识形态与先进学术观点的冲突)意识形态的变革(代表先进思想的学术观点替代了旧式的意识形态)新的意识形态(这种/些先进的学术思想经过全社会的认同特别是政治家的重建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和社会科学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蔡曙山 《学术界》2002,(3):7-20
本文从中国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和时代发展对社会科学的影响两个方面论述了社会科学评价对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社会科学自身发展方面 ,作者提出要注意社会科学本土化和研究成果多样化对评价指标的影响 ,提出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非单一性指标问题。在时代的发展对社会科学的影响方面 ,作者提出要注意市场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全球化和国际化、交叉学科和学科交叉、社会科学生产方式变化等因素对社会科学发展和评价的影响。文章最后从社会科学评价机构的性质、职责和任务几个方面 ,提出成立“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赵凌云 《河北学刊》2004,24(6):5-12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作为知识体系的西方社会科学正在出现一次全面而重大的转型 ,建基于牛顿经典科学之上的现代社会科学架构的一些基本层面都在发生重大转变。中国的社会科学在走向繁荣的过程中 ,应该重视和回应这种转变趋势 ,调整自己的发展基点 ,实现中国社会科学的中国化。一方面 ,力求生产出具有推进中华民族复兴这一本土价值意义的学术成果 ;另一方面 ,全面参与全球化的学术生产 ,成为社会科学学术生产的大国和强国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具有决定经济发展、调控政治发展、主导文化发展和推动人的现代化的重大作用,现代化所 以没有首先在在中国产生和实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社会科学的停滞落后和失误。因此要加速当代中国现代 化进程,必须大力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实施以社会科学率先现代化来带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彭书贵 《学术探索》2004,(4):124-128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是红河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推进城市化战略、坚持大开放,是红河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该文认为,内昆铁路开通后昭通经济发展方略研究报告,综合地和分别地回答了内昆铁路开通后昭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一个针对性极强的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性与实践价值的科学报告.该报告特点之一是,围绕党和国家的大局,从中确定选题,进行调研,作出论证,从而使研究工作成为国家大局幅射下的一个亮点.发挥了社会科学为全局服务的功能,这是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一条繁荣之道.特点之二是,它立足于集中回答一个区域、一个局部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特点之三是,全面地为探索和创造世纪性新文明服务.社会科学本身也将在推进新文明进程中,深化自己,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6.
不加区别地套用自然科学方法论造成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困境,现代初期的英式经验主义和法式理性主义知识传统难于回应这种困境。从康德起,特别是经李凯尔特和狄尔泰等人的努力,对两种科学的类型学研究取得了体系化的发展,相关成就应引起包括社会学家在内的社会科学从业者的重视。本文借对相关思想家的理论分析指出,社会科学从本体、认识、关系等方面区别于自然科学,并内在地要求历史方法。今天的社会学研究应思考并参考这些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视界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像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一样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通常也有理论学科与实践学科之别 ,人文科学被看成是形上的、基础性的学院性学术 ,并且天然缺乏实践性与实用性 ,与之相反 ,社会科学则属于一种非理性的、具有很强实践性和运用功能的形下性的学科。但本文试图表明 ,上述见解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各自设定的传统教条 ,而当代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正呈现一种前所未有的“视界融合”景观。所谓人文科学 ,一般指称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人类学、道德伦理学科 (也应当包括教育学 ) ,通常也称为“人文学科” ,这些学科总是…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科学的科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山 《河北学刊》2003,23(2):28-33
文章在概述科学的特性的基础上,阐明社会科学在追求学科合法化的过程中也逐渐获得了科学的基本特性,进而澄清了某些模糊认识,并对社会科学的科学性质展开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科学经过一百年的发展,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主体。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对先行学术、思想、文化的重新估定。为中国构建一个新的知识系统,一个新的范畴、概念、词语乃至范式体系,给中国的救亡图存,给中华文明的转型,给中华民族的复兴,给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方案。社会科学家则是中国社会科学诞生与发展的直接承担者。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过程也是社会科学家队伍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都是现代性的产儿,因此自社会科学诞生的那天起,就欲图将自己打造成像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但事实上人类行为的主观与能动性始终使其无法摆脱人文主义的纠缠,成为一门纯粹的实证科学。不仅某种流行的理论范式始终制约着人们对现实社会的研究,在实证主义的探索之外,人文主义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也继续扮演着重要的方法论角色,而关于价值中立的无尽争议更是说明了这一原则的相对性。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探讨无意终结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但却意在为这种非此即彼的争议提供一种相互包容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