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讲到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时曾指出:“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免遭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摆脱沦于半殖民地的危险,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将欧美各国的科学技术,政治军事制度视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推行资本主义化政治的蓝本,提出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化开明”三大口号,自上而下实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公正的概念     
金斯堡在本文中既不同意自然法学派韦基奥和实证主义法学派罗斯的两种资产阶级公正观,也不同意亚里士多德等人从平等、自由、幸福或报应中引伸出公正的说法;而提出另一种适合现代资产阶级需要的公正观。金斯堡认为公正在国内就是“消除任意性”、维护“合法性”,这就是说对资本主义法制的任何侵犯都是不公正的。同时又主张“留给个人自由选择的范围”,这无非是宣扬资产阶级虚伪的民主和自由。在国际上就是要“国家放弃自己判断自己是非,并放弃用武力来维护他们自称的权利”。显然他在这里所说的“国家”是指那些受到帝国主义侵略和控制的国家,要它们放弃维护其国家主权的权利,这是道地的帝国主义口吻。  相似文献   

3.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的“千年大梦”,开启了中华民族民族觉醒的历程。长期沉溺于湘军收拾东南半壁河山事功的骄虚的湘人“转侧豁悟”;醉心于八股辞章的举子们幡然醒悟,发起公车上书;孙中山揭起了“恢复中华”的民族大义,开启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历程。自周秦以来多民族融合的中华民族开始觉醒,并由此而形成具有资产阶级民族国家意义上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4.
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转折点,使日本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独立的资产阶级近代化国家。史学界曾从各个角度总结它的经验教训。本文试就明治维新的基本历史经验,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武装夺取政权,为维新创造根本前提 19世纪中期的日本,由于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外列强叩关入侵,面临着严重的封建制度危机和民族危机。如果日本民族不想灭亡的话,正如马克想指出的,必须“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马恩选集》第1卷第255页)  相似文献   

5.
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都是清政府所搞的近代化运动,虽然这两次运动都没有成功,但它毕竟使封建的中国向资本主义近代化方向前进了一步。但以往人们很少把二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点尝试。一、洋务运动是当时把中国引向近代化的可行之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时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这样一条客观规律:一切国家、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社会主义.然而,一切国家、民族通向社会主义的途径却并不完全一样.如何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马克思对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曾经作过精辟的论述.早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就已指出:在“最先进的国家里”夺权成功的“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里,即集中于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要做到这点,起初当然必须采取向私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暴力干涉的手段,……并且是为变革全部生产方式所不可避免的办法.”同时“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了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把  相似文献   

7.
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建立了,它的建立标志着澳大利亚民族国家的正式形成。 澳大利亚民族国家形成问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历史问题。第一,“民族国家”理论首先是由列宁提出来的,后来斯大林在列宁的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资产阶级民族的学说,因此探讨这个问题,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其次,澳大利亚民族国家形成有自己的历史特点,研究这些特点既可以深入研讨澳大利亚历史发展规律,又可以为深入研究马列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民族识别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进行的民族识别工作,并讨论语言、民族和认同的关系。经过这次民族识别,中国民族最终形成1(主体民族汉族)+55(少数民族)的定局。一个民族中的多数成员能否使用自己的母语,是语言与民族属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语言与民族之间大致存在三种对应关系:第一种,“一族一语”,这是一种基本的、稳定的、主要的语言民族对应,属于这类对应的民族,占我国民族总数的70%。第二种“一族多语”和第三种“多族一语”对应,体现了语言、民族和民族认同之间的变异性或不一致性,它们是次生的、变化的、非主流的对应,属于这类对应的民族占中国民族总数的30%。  相似文献   

9.
然而20世纪由“十月革命”开创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后来发生的民族解放运动,造成一种新的历史状况。在社会主义国家,剥夺资产阶级和消灭剥削制度,使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奠定着一种新的政治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在取得国家主权、民族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也程度不同地通过剥夺帝国主义的控制权、没收帝国主义财产,逐步实行国有化。这就是国际垄断资产阶级推行新自由主义,对世界工人阶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进行大规模阶级的、民族的复仇行动的背景。“夺回失去的天堂”,就是夺回此前被人民剥夺的国内外资产阶级的权利和财…  相似文献   

10.
一自15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产阶级国家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的势力伸向世界各地。它们凭借巨大的生产力、先进武器和廉价商品的重炮,到处开辟贸易市场和势力范围,“摧毁一切万里长城”,“迫使一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推行所谓文明制度”①,以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于是,西方基督教文明、人文主义、自然科学、启蒙思潮和生产技术,便伴随着西力的扩张而淼然纷至,出现了如容(?)所称谓的“西学东渐”的潮流。所谓“西学”,指的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是区别于  相似文献   

11.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张学良走的是一条从比较开明的新军阀到为了国家复兴和民族的解放而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千古功臣”民族英雄的人生道路。“九·一八”事变摧毁了张学良做为一个新军阀的基础;“家仇国难”使‘抗日救国”成为张学良的主导思想;为实现“抗日救国”伟大目标的艰苦实践与探索使张学良成为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在共产国际“左”倾理论的指导下 ,中共先后出现了三次“左”倾关门主义错误。依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 ,国民党不仅是一个政党 ,而且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而共产国际视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从而割裂了国民党与资产阶级间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必然在认识上出现一误区 ,即将大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混为一谈。一旦大资产阶级叛变革命 ,共产国际便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破坏统一战线 ,从而打击它们。  相似文献   

13.
我们国家要振兴,民族要富强,一定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柱。这个精神支柱就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奋斗的精神。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更离不开这个精神支柱。更要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以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保障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各民族间的关系历来就是国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辛亥革命时期也不例外,在此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起民族主义的旗帜,领导各族人民广泛开展“反清”武装革命,努力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在他们的革命意识中,争取民族解放是这场革命的重要目的。因此,正确把握这一时期国内民族问题的趋向,是关系这场革命的性质和影响这场革命能否推翻清政权,实现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理想的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是消灭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一八四八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明确指出;“无产阶级运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所有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里,即集中在已经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无产阶级怎样“运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如何“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所有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里”呢?无非有两种办法:一是无产阶级用暴力手段无条件地没收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6.
对跨国资产阶级的认识是解析全球化中阶级关系变化的一把钥匙。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全球化现实和近年来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论述了跨国资产阶级的现实存在及其必然形成的经济和政治根源;从五个方面讨论了跨国资产阶级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跨国资产阶级对国家机器的性质和功能,对民族国家内部的阶级结构,对全球阶级斗争以及民族国家内部阶级斗争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英国学者艾伦·米尔沃德提出,欧洲一体化源于战后西欧民族国家拯救自己的内在需要,是它们在一体化和相互依存两种国际框架之间进行自主选择的结果。这种“民族国家选择论”阐释了欧洲一体化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维护了民族国家的主权地位,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但其单因性阐释也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洪仁开目睹旧中国已“失色”、中华民族的命运“可哭”、中国社会贫穷落后“可慨”!他们不能无动于衷,但中国向何处去?是继续闭关锁国或是变革进步,做为“先进的中国人”,他们在戎马倥偬中想到了用变革的手段来振兴中华,这是难能可贵的。十九世纪中叶的西方科学文明已进入繁荣阶段,因为“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化国家。”这使久居香港与外国人  相似文献   

19.
从晚清到民末,联邦制在中国踯躅五十年。它伴随着中国资产阶级,共同经历了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北洋军阀与南京政府统治的悠长岁月,尽管未能在中国实行,但帮助中国人认识了这一有着生命力的国家结构形式,丰富了中国近代史的内容,促成孙中山均权思想的完成。中国是一个政情民情复杂的大国,它对政治制度的要求具有包容性与适应性。为使多民族、大地域的中国长治久安,从孙中山到中国共产党都对各种民主政体进行过考察。其中关于联邦制的探索,孙中山始于清末,止于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则从诞生之初直到抗日战争。而从联邦制在中国的五十年全程看,资产阶级始终是联邦制的主要关注者,其间成败兼具,毁誉互见。本文试就中国资产阶级探索联邦制的历史作一些粗浅的评介。  相似文献   

20.
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年轻、奇特而伟大的民族,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该民族的形成。近代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出现都以民族意识的形成为先导。因此,研究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对于理解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及认识美国这一国家的民族特性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对此作一历史探讨。斯大林对什么是民族作出过科学的定义。至于什么是“民族意识”,经典作家似未曾有专门的论述。笔者以为,所谓“民族意识”,顾名思义是一个人群共同体已经意识到自身是一个民族的自觉认识,属于观念的范畴。它包括人们的社会观、政治观、伦理观、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