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孙国军 《东南学术》2012,(3):150-155
该文考察了在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体系中作为重要交通工具的铁路的重要作用。工业革命是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体系建立的第一步,工业革命不仅要有原始资本积累所准备的技术条件和自由劳动力,而且必须具备严格意义上的交通条件,而铁路是优先考虑的交通工具。工业革命为铁路建设准备了条件,铁路又是工业革命完成的重要标志,铁路的发展、改进有赖于工业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体系的建立也离不开铁路。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是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动脉,没有铁路就没有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  相似文献   

2.
一、股份制的产生与发展 从历史上看,股份经济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物。远在两千年以前古希腊、罗马社会就出现过集资合股经营初级股份经济。股份制经济成熟发展时期是在十八到十九世纪英国产业革命以及欧洲各国开始工业化的时期,以纺织机、蒸气机为代表的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作坊工业,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资本有机构明显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社会化的程度提高的更快。这时个别资本的有限性与创办大型企业需要巨额资本的矛盾日益突出。生产社会化要求实现资本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何洪涛 《兰州学刊》2010,(4):186-190
近代早期英国贵族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成为工业的“投资者”,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物质条件。随着工业化的深入,贵族在19世纪逐渐退出工业领域,重新恢复到“出租者”的角色。针对这一现象,论文力图用身份认同作为分析性概念来解析英国经济转型时期贵族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 工人阶级是近代大工业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中国早期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这三种近代工业而产生和发展的。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产生于19世纪中期外国资本在中国开办的企业中。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在中国建立了他们的近代企业,进行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要方式的经济侵略。英、法、俄、美等外国列强相断在中国开设船舶修造、轮船运输、轻工业加工和公用事业企业,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久,外国资本所设的工业企业共达100余家,雇佣工人约34000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30  相似文献   

5.
工业革命发生于美国绝非偶然现象.在前工业时期,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城市化和工业发展均已居于欧洲首位,从而为工业革命奠定雄厚基础.人口因素、圈地运动和农业生产力进步是推动前工业时期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宁全红 《兰州学刊》2006,20(11):44-46,105
本文简要回顾了晚清时期中国引进西方公司制度的历程。一些资料表明,作为一种有效筹集资本,极大的促进西方近代生产力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在引入中国后即被“扭曲”。在近代中国各种条件的“滋润”下,一些企业中贪污腐化严重,阻碍了对于清政府命运至关重要的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因而,本文呼吁大力开展西方公司制度的中国“语境”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代西方工业化社会的形成,有力地改变了西方社会中传统的社会状况和生活结构,使有史以来的以农业为主要职业和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出现一个大的转变。农村人口大量地向城市迁徒,祖祖辈辈从事于农业生产的农民,迅速地转向各种工商业工作,新兴的工业城市不断地涌现。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到来,因此,城市化是近代工业化社会形成的一个重要标  相似文献   

8.
《东方乌托邦——近代南通》一书用现代化分析框架,全面呈现近代南通发展进程,强调工业化与多元开放的文化品质是南通早期现代化的动力机制;同时指出南通以工业化带动圈地运动及农村对工业化支撑的发展道路与西方工业革命并无二致。通过比对张謇与日本近代产业之父涩泽荣一的人生经历、实业思想、企业理念,折射出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条件、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以及两国企业家成功与失败的巨大反差,解释了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不同发展之路的终极缘由;通过比较近代中国商埠城市可以看到,正是大生资本集团的多元化经济形态,才成就了一个能向纵深发展、城市规划与功能合一的近代南通。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国有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明孔认为,中国前近代社会的政府经济职能主要在政府直接经营一定的行业或领域,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法规等三个层面。朱荫贵认为,近代中国国家资本企业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国家资本企业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应给予适当地肯定。武力认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由政府来推进工业化,由国营企业贯彻工业化意图,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也付出了经济运行波动大、结构失衡和资源浪费的严重代价。剧锦文认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进入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的新时期,国家资本的运行形态日益市场化,国家资本的实现形态更加高级化,国家资本大大提升了控制力;国家资本壮大的同时,国有资产、国家资本正遭遇巨大的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10.
魏明孔认为,中国前近代社会的政府经济职能主要在政府直接经营一定的行业或领域,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法规等三个层面。朱荫贵认为,近代中国国家资本企业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国家资本企业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应给予适当地肯定。武力认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由政府来推进工业化,由国营企业贯彻工业化意图,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也付出了经济运行波动大、结构失衡和资源浪费的严重代价。剧锦文认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进入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的新时期,国家资本的运行形态日益市场化,国家资本的实现形态更加高级化,国家资本大大提升了控制力;国家资本壮大的同时,国有资产、国家资本正遭遇巨大的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11.
转轨时期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性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明孔认为,中国前近代社会的政府经济职能主要在政府直接经营一定的行业或领域,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法规等三个层面。朱荫贵认为,近代中国国家资本企业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国家资本企业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应给予适当地肯定。武力认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由政府来推进工业化,由国营企业贯彻工业化意图,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也付出了经济运行波动大、结构失衡和资源浪费的严重代价。剧锦文认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进入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的新时期,国家资本的运行形态日益市场化,国家资本的实现形态更加高级化,国家资本大大提升了控制力;国家资本壮大的同时,国有资产、国家资本正遭遇巨大的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12.
钱庄是传统中国金融机构的典型和代表之一。中国近代新式机器大工业企业诞生后,钱庄在资本市场上扮演了重要作用:洋务运动时期在资本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清末新式华商银行业出现,直至南京政府银行业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金融力量时,钱庄在资本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仍然不可低估。为适应中国近代资本市场的需求,钱庄在经营习惯和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相当多的改变和调适。钱庄在中国近代资本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使人不得不对传统金融机构在中国近代的作用进行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3.
魏明孔认为,中国前近代社会的政府经济职能主要在政府直接经营一定的行业或领域,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法规等三个层面。朱荫贵认为,近代中国国家资本企业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国家资本企业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应给予适当地肯定。武力认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由政府来推进工业化,由国营企业贯彻工业化意图,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也付出了经济运行波动大、结构失衡和资源浪费的严重代价。剧锦文认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进入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的新时期,国家资本的运行形态日益市场化,国家资本的实现形态更加高级化,国家资本大大提升了控制力;国家资本壮大的同时,国有资产、国家资本正遭遇巨大的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14.
贵州企业公司的经营旨趣在工矿业方面,其兴办工业的过程可分为初创时期、业务调整时期、鼎盛发展时期和衰败时期四个发展阶段.贵州企业公司在促进贵州近代工业发展方面贡献卓著,经营的工矿事业范围广泛,初步为贵州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近代工业体系;产品种类和产量飞速增加,为贵州其他相关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5.
按大历史断代和工业化主体的不同,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依次呈现为清中期以前早期工业化过程中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共同发展,晚清与民国时期近代工业化过程中洋务企业与乡村半工业化的并行,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和农村社队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工业化与乡村工业化的双翼腾飞。其特殊性在于国家主导的城市工业化与农民兴起的乡村工业化并行耦合,共同推动着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罗群 《学术探索》2007,(1):108-113
在近代云南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货币及货币经营资本的作用日渐显著,而以货币经营资本作为对象的旧式金融业,如一般的民间借贷资本、典当业、票号业、钱庄业、汇号、煎销业等也有相应发展。但随着近代企业的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扩大后,旧式金融业已不能满足生产和流通发展的需要,旧式金融机构或日趋衰落乃至消亡,或悄然向近代金融业演化。  相似文献   

17.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1760~1850年),随着生产的飞速发展、社会关系的巨大变革,人口生产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显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因此,研究总结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运动的规律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这对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近代英国经济“起飞”的奥秘将不无裨益。对理解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工业革命时期是英国社会急剧变动的时期,其间作为生产力首要素的人自身发展也必然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的互动:以天津近代工业化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迁移理论认为,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人口向工业部门转移。本文以历史的视角,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天津近代人口迁入与工业发展问题。一方面证明了在工业化过程中人口由农业人口向工业部门转移,另一方认为人口迁入对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贡献也并非单一提供劳动力,同时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所必需的资本、技术和市场。  相似文献   

19.
韩民青 《东岳论丛》2006,27(2):32-39
如何认识当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是深入把握中国国情变化和现代化战略的前提。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两大特点和趋势:第一,由于资源短缺和生态恶化,工业经济已经出现危机,全球不可能普遍实现工业化,更不可能在全球范围建设发达工业化。第二,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以及工业危机必然导致新工业化,新工业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21世纪的现代化不再是工业化或发达工业化,也不是社会经济服务化,而是新工业化。面对工业危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难以建立发达的工业化,即使建立起来也不可能持续,中国必须避免陷入工业危机。工业危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形成了严峻的挑战,而新工业革命又给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只要我们抓住这个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就必将会在21世纪的新工业革命中崛起。  相似文献   

20.
目前,资源匮乏和生态恶化两大危机,正在严重地困扰着全球工业化进程乃至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同时,一场新产业革命——新工业革命也正在全球兴起。面对工业危机和新工业革命的全球发展新挑战,世界各国都必须认真对待,必须根据自身的国情积极选择应对工业危机和参与新工业革命的发展战略。应对工业危机的战略举措主要有两条,一条是"调适性工业化发展战略",另一条是"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第一条依然是工业化发展战略,但它是一条经过调整、转变的工业化发展新模式,以应对严峻的工业危机,延缓工业化的持续发展。第二条则是新产业革命的发展战略,通过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开拓出新的生产方式而彻底走出工业化困境。此外,在今天,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作用并不仅仅限于应对工业危机,它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当代人类走向更高级文明的发展道路。事实表明,21世纪的人类面临空前的挑战,也面临空前的机遇,只有在应对工业危机中积极开拓新工业化,才能走出困境走向历史发展新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