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斯·韦伯与教育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韦伯的社会学中,各个分支社会学之间存在着有机的关联,宗教、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混成一体,很难区分出中心和边缘。也正因如此,论述韦伯的教育社会学,就绝非是在描述韦伯社会学中一些处在边缘的非体系性的有关教育的散论,我们更应看到的是它内含着丰富的问题意识和思想性。在“韦伯的教育社会学”层面,我们可以讨论韦伯就教育究竟著述了些什么;在“韦伯式的教育社会学”层面,我们可以着重探讨后人在韦伯的理论和方法论的影响下进行了怎样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在“韦伯的社会学与教育”层面,要讨论的是,从韦伯的社会学原著中,或者从有关韦伯社会学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掘出什么样的具有深层次启发意义的教育研究命题。  相似文献   

2.
浅谈法律社会学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社会学是以法和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横跨法学和社会学两个领域的边缘学科。法律社会学始于西方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一门比较发达、比较繁荣的学科。本文将探讨法律社会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研究方法,提出我国建立法律社会学这门学科的重点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法律社会学的研究范式既要受到学术共同体思维进路的影响,更要受到社会变迁的制约。法律社会学孕育、成长于现代性的母体中,现代性是法律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内在理据。现代性首先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线性的历史时间意识,长久以来的历史决定论是社会理论传统的主导维度。全球化时代,时空体验的巨大转变使人们将关注的焦点从时间移到空间。现代性向后现代性或全球性的转变,使得法律社会学的现代式的研究范式面临终结,新的研究范式(全球性的)需要建构,法律社会学的研究范式正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转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从法律社会学的角度 ,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法制建设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然后阐释了对我国农村法制建设开展法律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并提出了法律社会学在农村法制建设领域中的重点研究课题 ,包括农村法治问题、农民的法律意识、农村传统法律文化、村民自治问题、农村法律多元问题、农村法律机构研究  相似文献   

5.
法律社会学是继自然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之后西方又一大法学流派,是一门在法律和社会的互动中以求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学科。由于法律社会学自身的特性,中国社会变革与法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解决中国社会现实的法律问题的需要等多种因素,决定了法律社会学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法律与社会科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从美国法律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史来看,存在三种不同的主张:作为政治学的法律社会学,作为社会学核心的法律,作为社会命令典型形式的法律。每一种主张均有不同的受众,这是法律社会学研究不和谐的根本因素,因此,独立的法律社会学研究仍然有待发展。  相似文献   

7.
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历程一方面体现研究者对该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另一方面又为转型社会的具体语境所建构.而研究法律社会学知识系统与社会的相互建构过程不仅在于对法律社会学发展历程、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有一个准确的解读,以此获得法律社会学研究的提升与超越.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一特定知识视角来解释和研究中国社会的变迁和转型.  相似文献   

8.
法律社会学的研究与社会转型法律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在不同时期其研究表现具有自身的特点。2011年法律社会学研究以社会管理创新和基础理论研究为重心而展开,论文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予以了梳理和评析,并从总体视角对既有研究的整体特征、得失等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视野下法律的现代性与地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形式主义的法学家们认同的现代性的法律是一个普适的价值体系,并不内涵有什么特殊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是法律发展的必然方向。法人类学家们则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视角出发,认为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既然是一种地方性知识,那就不具有普适的品质和推广的价值。这是法律现代性的悖论。根据法律价值体系的来源,可以将法律体系划分为三种类型:内生型、植入型和混合型。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是混合型的,外来法律、本土法律文化和社会现实构成了我国法律现代性与地方性互动的关系框架。  相似文献   

10.
法律社会学问题意识的隐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转型社会中法律社会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在不同阶段的转换隐喻了当代中国法律发展的基本逻辑:在法律社会学发展的初始阶段,法制现代化是其核心的问题意识.中期阶段的法律社会学开始在国家与社会的框架下研究问题.当前法律社会学的问题意识已经进入多元化理论阶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斯·韦伯法社会学方法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马克斯.韦伯的法社会学方法论的考察,发现韦伯独特的方法论不是来自社会学,而是与韦伯的法学教育背景密切关联。从韦伯方法论的两大基本视角(历史的视角和社会的视角)和韦伯方法论中的三个核心概念(理想类型、意义解释和因果分析)可论证说明韦伯方法论的形成得益于传统的法学研究方法和法律思维。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律社会学的发展反映了社会转型对法律需求所表现的某种特点,但作为研究者必须要有理论自觉.论文对中国2010年法律社会学研究的发展进行梳理,研究集中于文献的选择方法和分类基础;基础理论研究的梳理;方法论为入手的梳理;总体的评价与反思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90年代 ,是文艺社会学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时期 ,从建设脉络、进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四个方面 ,对这一时期的文艺社会学的研究作一番梳理和概述 ,具有毋庸置疑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法社会学方法--关于"活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发展的重心不在于国家的活动,而在于社会本身,必须从社会中寻找。我们发现,简单陈旧的奥地利法典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私法领域中,是完全被漠视的,代之发挥作用的是大量习惯法。以此为起点,就逐渐发展出“活法”学说。活法是和那些被法庭和其他裁判所强制实施的法律相对而言的,是那些支配着社会生活本身的规则;活法观具有独立的价值,活法构成了人类社会法律秩序的基础。从这一意义上讲,法社会学必须从探察发现活法开始。  相似文献   

15.
法社会学的百年历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科意义上的法社会学在中外走过了110余年的旅程,历经曲折而又异彩纷呈。它真实地记载了法律本位的变化,并日益呈现出历史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双向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16.
从埃利希提出"活法"概念直至当代的法律多元理论,从与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有关理论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活法理论的形成理路、鲜明特点和在当今的强势发展.此外,针对国内学者围绕活法理论和法治建设道路的有关争论,文章指出了活法理论的多重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的异同在学界出现不同观点,文章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分类后,提出笔者的对此问题的见解,即法学方法和法律方法二者存在耦合关系,并且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对这种关系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法律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我国法律社会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分析入手,阐述了我国法律社会学研究人员介绍外国法律社会学理论和建构本国法律社会学理论体系的状况,并提出了本学科的重点研究领域和若干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商人文化在历史的形成中,是以碎片化、不连续性、不完整状态呈现的.且在商人内部,观念、意识又是分裂的.而<申报>的运作是一个活生生的、积极的过程,它形式上是美查兄弟所有,但从它的产生、成长过程来看,又是中国近代上海社会自身发展的产物.近代中国上海的社会文化生产,就是通过<申报>所掀动的上海舆论和与此舆论互动的受众双方的经验元素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