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奴隶的世界     
当前的奴隶现象要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候都猖獗。如果人们彼此就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如果愿意积极打击它赖以伪装的所有形式;如果愿意给奴隶以权利、帮助他们捍卫自由,那奴隶现象也就能真正根除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将共同体看作是个人生活的基本形式,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在马克思那里,共同体和社会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个人只有生活在共同体里才能获得充分的自由,但并不是所有的共同体都能为个人自由提供保障。能够给人们带来自由的共同体是真正的共同体,即自由人的联合体。真正共同体是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统一的共同体,现实的个人只有在真正共同体中,才能实现自我、发展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自觉 自律 自立 自由--论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实现”是个体追求的目标。大学生要达到“自我实现”,自觉是基础,自律是保障,自立是关键,自由是目标。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在社会中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生中开展幸福观教育,应使大学生清醒认识到自我幸福是与祖国命运、社会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勤奋学习,踏实肯干,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懂得珍惜当下,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中有关房屋意象的描写具有重要的哲学意味。从性别角度上看,男性所建立和拥有的房屋对于女性而言意味着“牢笼”,而女性自己所建造和生活的房屋是女性自身向往自由的象征。房屋这一空间意象在不同性别领域中的意义转换,表征了女性的自我觉醒、自我建构的过程,进而指出女性的独立不仅是物质上的独立,更体现在真正的灵魂自由。莫里森小说探讨了在奴隶和父权制度下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以及更为深层次的黑人女性的人生命运问题,反映出作家更为超越的女性主义思考。  相似文献   

6.
历史阶段不等于时代。在马克思看来,具有重大历史主题、典型社会矛盾的历史阶段才能被称为时代。时代不仅是人作为主体力量的发挥过程,也是对对象作为客体力量的利用过程,本质上是一个重大革命过程。无产阶级从普遍激动的时代,即具有无限革命热情的时代,跨入阶级对立简单化的资本主义时代,才获得政治解放的物质条件。只有进入“革命的社会主义”时代才能开启人的真正解放的大幕。只有认识哲学革命是时代社会革命的先导,才能把握用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思想路线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相统一的时代,需要从《共产党宣言》时代观中,汲取革命意识,把握时代脉搏,倾听时代声音,坚持实践逻辑,回应时代之需和回答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7.
知识、赋权与自由--论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知识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探讨了一个社会性别话题 :女性与知识的关系。在知识垄断的古代社会 ,尤其是后来科举为重的时代 ,知识就是权力 ,权力保证下的权利之路通向自由。对于只有知识没有权力的女性来说 ,知识体现出功利化与依附化的特征 ,从而揭示出只有当女性拥有评价、再生产知识的话语权时 ,即实现了自我赋权时 ,才能超越性别的社会桎梏 ,真正走向存在的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8.
历史记忆对自我身份建构有着极大的影响。学者普遍关注的历史记忆对自我身份建构的积极作用,然而历史记忆对自我身份建构的消极作用却鲜有人提及。以美国亚裔文学评论家和作家公认的一部划时代的作品---雷霆超(Louis Chu)的《吃碗茶》(Eat a Bowl of Tea)为例来阐述历史记忆对自我身份建构的消极作用,并说明只有忘记历史才能实现移民真正的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9.
一个真正体验的人 ,爱着自己的生命 ,爱着行动本身 ,可称为一种历史的状态 ,这样的人经常经历着一种“无历史的瞬间” ,一颗无外在目的的任性的、自由的心灵 ,往往发挥了主体最大的能量而创造出历史和个人的伟大事业。在对历史的态度中 ,“纪念”的历史忽略了历史的客观真实 ,“批判”的历史不可能摆脱历史的内在继承 ,纪念的历史、批判的历史在价值意义上都无法与体验的历史相比。人文学科是需要体验的学科 ,只有体验历史 ,才能学习历史、充实灵魂和创造历史 ,而只有真诚的人才能成为历史的真正接受者、继承者和创造者。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必须以人文学科为底蕴 ,一旦沦落为“无情”便会将人类推向毁灭 ;同理 ,教育必须培养对人类文明史有“情”的学习者和继承者 ,无历史体验的教育便是无教育 ,教育对创造历史的作用更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0.
问:历史上,奴隶对奴隶主的阶级斗争没有导致奴隶阶级专政,农民对地主的阶级斗争也没有导致农民专政,为什么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呢? 答: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总是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而被剥削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则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历史上奴隶阶级反对奴隶主统治的革命运动,对于推翻奴隶制度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奴隶阶级却不能获得最后胜利和建立起自己的统治,而取代奴隶主专政的是封建地主阶级专政。这是因为奴隶阶级并不  相似文献   

11.
在匮乏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消费束缚于“需要”的满足。随着自由支配收入和自由时间的增长,消费如果摆脱资本逻辑的宰制,就可能摆脱被束缚的状态而获得解放。解放了的消费要面对的不再是“如何活”,而是“为什么活”,也即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由此,消费活动将成为一种以自我实现为取向的自我实践。这种实践活动不再是功利性或工具性的,而是以活动自身为目的的;不再是单向度的,而是全面而丰富的;不再是刻板化的,而是个性化的。并且在这种自我实践中,消费和生产不再呈现为分离的两端,而是合而为一。以自我实现为取向的、作为自我实践的消费活动,只有在相互给予承认的主体间协作关系中,也即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展开和实现。  相似文献   

12.
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自我成长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涉及到备课、师生互动、爱与责任、师生关系等。备课不是排练好的表演而是即兴的生命对话;基于学生本位的理解才能发现潜藏于学生心底的"诗意";教师的爱不仅关乎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只有突破教育场域中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心灵才能真正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13.
<伦理学>这本哲学著作阐释了人怎样运用理智来克服情感,从而摆脱奴役状态,达到自由.人们对这一思想的理解出现了误差,就这一细节问题展开论述,即斯氏究竟是主张用理智还是理性来克服情感,对这一问题的澄清有一定意义,一方面可以防止人们阅读上的误解,另一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这本书的真正精神,即斯宾诺莎所想表达的,人只有运用理智的力量才能摆脱情感上的奴役状态,享受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活动中,译者是主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也就是拥有一定的自由;但译者的自由是有限度的。译者的自由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理解。语境、文本类型以及译者个人因素均是影响译者自由度的主要因素。译者只有把握最合适的自由度,才能真正实现翻译在语言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手段性本质,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性本质,离开发展生产力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只能是幻想,或导致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贫穷的社会主义。放弃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单纯搞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就会使人成为物的奴隶而日趋异化。只有使社会主义的手段性本质与目的性本质辩证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魏晋人士不得不以痴狂的面目对抗现实,他们或静观人生,或玩笑人生,或表演自我,而在骨髓中却是一群真正的思考者,是一群严肃对待信仰的人,又是历史上第一批争取思想自由与个性独立的"反叛者".他们推崇艺术的形而上学,赋于人生以一种审美价值,由此而超脱自身,玩味自身,以喜剧的态度面对悲剧的人生,在超越现实的基础上实现自我,从而达到生命自救.  相似文献   

17.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时间、共产主义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论述了时间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时间这一概念进行简要的划分,通过时间的划分,得出发展时间这一新概念,进而认为只有在发展时间里,人才能进行自由选择和自我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个性和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并分析了各种形式的自由观及其缺陷,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自由现,认为自由首先是人类主体区别于动物界的类本质,是人对必然的认识、利用和驾驭;其次,作为主体能动性和自主性的体现,它是在人类实践认识活动中逐步实现、逐步发展的过程;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类及其社会制度,是人类自由追求的最好理想和奋斗目标,但自由的发展永远不会完结人类自由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从自然界和动物界中分离出来——从对人和物的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最终达到“自由王国”这样几个有机联系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正说明了自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但自由若作为真正人人平等的各种个人权利,则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处在清末至五四的历史大潮中,鲁迅清醒地看到了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他用小说,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当下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迷失。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多是彷徨于明暗、新旧之间,游离于两个社会、两种文化之间的多余人。在鲁迅眼中,知识分子只有构建独立自强的理想人格,启蒙并引领大众,中国才能全面立人然后自立,知识分子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20.
历史是谁创造的?是英雄创造的,还是奴隶们创造的?这历来是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斗争的焦点。几千年来,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一贯颠倒历史,宣扬“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把人类历史的发展说成是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决定的,称他们为“天赋才能”的“圣人”。而真正创造历史的人民群众,则被诬蔑为“小人”“渣滓”,是只能受他们任意摆布的“群氓”、“阿斗”。二千四百年前,孔老二以奴隶制卫道士的身份出现,反对新兴的封建制度代替没落腐朽的奴隶制度,横身躺在历史车轮的前面,声嘶力竭地狂吠“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就是要人们相信:奴隶主世世代代是“上智”,是生来统治人的;奴隶世世代代是“下愚”,是命中注定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