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近代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近代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文化张巨成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基督教传入云南的时间虽然比沿海地区和内地较晚,但基督教在云南,特别是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之快,发展之广却是突出的。基督教与云南少数民族的本土文化的冲突,远较与汉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冲突为小;基督教在中...  相似文献   

2.
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与近代体育运动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宗教进入中国,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西方近代文化。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不仅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起了解体作用,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近代体育运动,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潮流中传入中国并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的。此后,它逐步取代了传统体育活动,成为中国体育运动的主流。可以看出,体育运动的发展又和宗教的传播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考察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在宗教文化的传播中所产生的影响应以多角度给予评价。对于它在中国宣扬宗教文化的同时传播西方近代体育文化、促进中国近代体育运动发展的积极作用,是要给予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教育在近代中日两国的发展路径存在巨大差异.日本基督教教育在明治初期由于顺应了欧化主义的潮流因而有了较快发展;但自19世纪90年代后,日本因修约问题引发的排外运动则严重阻碍了其发展进程.随着公立教育的完善以及文部省控制的加强,日本基督教教育被逐步嵌入到国家教育体制之中.相比之下,中国的基督教教育由于公立教育的滞后和政府限制的消极,因而得以游离于国家教育体制之外,主要表现为西方基督教传教团体和基督教教育会组织主导下的社会化办学."国家化"与"社会化"的相异发展路径,造成了两国基督教教育在规模与体系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近代中日基督教教育的不同演进历程,在更深层次上受到两国近代以来相异的民族国家建构方式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文化是欧美等信仰基督教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以基督教神学的基本观念为核心,并融入了近代资产阶级传统,是惯常所说的“西方文化”中的本质部分。伴随着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兴起和殖民扩张,基督教实现了世界性传播,基督教文化也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大潮涌动,文化全球化也正在成为一种潮流,作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主导文化——基督教文化,在这一潮流中居于明显的强势地位,并显现出文化帝国主义的特征和色彩。  相似文献   

5.
最近,由十余家全国性学术团体、宗教组织和省市社会科学院联合组成的“近代基督教在中国、东亚的传播与教案国际学术讨论会”筹委会发出通知,邀请中外有关专家学者出席将于1994年11月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共同研讨近代基督教(新教)各教派在中国和东亚的传播、活动特点与影响,传教过程中所引发的民教矛盾、冲突斗争与教案发展演变规律,深入探索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近代中国向世界开放曲折历程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题。会议及会议提出的中心议题,在中外学术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引起了广泛注意。有关人士指出,这是中国进入历史新时期以来极其重要的一次国际学术盛会,是建国  相似文献   

6.
李越 《兰州学刊》2012,(4):220-222
基督教信仰和近代中国社会民间信仰传统是严重对立的。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就是与中国原有民间信仰组织体系争夺信众的过程。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而言,近代很多民众之所以入教也和民间信仰问题密切相关。民众入教后的某些行为反映出其思想深处所潜藏的神功崇拜观念。  相似文献   

7.
丁平一 《船山学刊》2001,(4):126-129,137
基督教的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都曾先后传入过中国,来华传教士又以天主教和新教居多,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传教士依恃不平等条约,大量涌入中国,传教规模迅速扩大。基督教许多教派都派遣传教士到湘组织差会,许多差会在进行传教活动的同时创办了一些教会学校和教会医院。传教士的这些活动给近代湖湘文化涂上了一层有别于古代文化的色彩,而传教士的到来引发的多起教案也成为社会各界十分注目的事件。一、基督教在近代湖南受到的抵制基督教所受到的抵制主要是指近代以来连绵不断发生的教案。教案是指中国民众聚集起来,打砸、…  相似文献   

8.
最近,由十余家全国性学术团体、宗教组织和省市社会科学院联合组成的“近代基督教在中国、东南亚的传播与教案国际学术讨论会”筹委会发出通知,邀请中外有关专家学者出席将于1994年11月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共同研讨近代基督教(新教)各教派在中国和东南亚的传播、活动特点与影响,传教过程中所引发的民教矛盾、冲突斗争与教案发展演变规律,深入探索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近代中国向世界开放曲折历程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题。会议及会议所提出的中心议题,在中外学术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引起广泛注意。有关人士指出,这将是中国进入历史新时期以来极其重要的一次国际学术盛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学术界和中国宗教界在开展学术研讨和国际文化交流方面所进行的第一次携手合作。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早期的革命家中,基督教徒已经成为骨干力量,而孙中山则始终是个忠实的基督教徒;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政治家,基督教的宗教意识,是他们进行革命的肯定性精神力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中国传统思想与近代西方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重要基础则是孙中山所吸收的基督教文化;在总结中国近代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发展中的有价值成果,形成了辛亥革命时期文明的宗教政策,即政教分离的政策,这本身也反映出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民主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文化对中国话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意义上的基督教文化, 是部分中国话剧作家的思想文化资源之一。1. 基督教文化对中国早期话剧的影响, 集中在话剧形式: 只说不唱的演法, 与话剧观念: 追求真实的、生活化的表演观念与方法两个方面。2. 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现代话剧的影响, 比较广泛。这时的翻译者、改编者, 从注视与基督教文化有关的剧本, 过渡到注视圣经题材剧。使中国既出现了一批反基督教精神的作品,也出现了一批客观上有助阐明基督教精神的作品。3. 现代剧作家经历了一个从注视与基督教文化有关的剧本, 到注视基督教文化内涵的变化过程。基督教文化与中国话剧的“汇合”, 成为中国话剧蜕变、发展的一个条件, 也使中国话剧剧作更加多彩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在华早期医疗事业论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834———1887年是近代基督教医疗事业在中国的早期发展阶段。这一事业之所以在近代中国产生,与基督教的宗教本质、中国政府的宗教政策、中国的医疗卫生、生活环境、西方社会发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中西社会交互作用的产物。早期教会医疗事业以1860年为界,分为初创时期和初步发展时期。教会医疗事业的早期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中国新时期文学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是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维度。在这一维度中,新时期文学的基督教文化言说有其特定的发生背景,新时期文学中呈现出对基督教文化的独特言说方式,基督教文化精神可以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价值建构提供一种有效的参照。基督教文化不仅是一种"罪感"文化,更是一种"爱感"文化,其"博爱"之情与"谦卑"之心有利于博爱现实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基督教文化是一种"普世"文化,有利于消解中西文化对峙,促进文化融合,构建世界文学;基督教文化亦非"审判"文化,而是"赦罪"文化,其"宽恕"、"宽容"精神有利于善意、平和文学批评原则的倡行,从而有利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家庭和家族与基督教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的教案,是史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有些论者对于造成近代教案的原因,只归结为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忽视甚至否认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的因素,因而往往不能自圆其说。帝国主义侵略,无疑是造成近代教案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早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以前的明清初时期,中国官绅反对基督教的教案就已经多次发生了,虽然那时的反教者也怀疑外国教士有侵略中国的意图,但终究是怀疑而不是事实。然而,明末清初反教者的衣钵,却被近代的反教者继承了下来。因此,研究教案要能够“自圆其说”,不能忽略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孕育出近代科学的争论,并没有抓住科学与文化的关键问题,同样,马克思在科学问题上的独特见解长期以来也没有得到切实的把握.从马克思对科学的独特理解看,过分强调科学的功利性、不适当地强调思想的统一性,是中国近代以来科学发展和文化进步存在的痼疾.在当前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的过程中,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务必要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
张晓 《社会科学论坛》2007,13(19):15-28
明清间输入之西学,除了基督教教义以外,其主体是西方近代科学文化,这对于中国古老的科学技术走出传统向近代过渡,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6.
明清间输入之西学,除了基督教教义以外,其主体是西方近代科学文化,这对于中国古老的科学技术走出传统向近代过渡,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古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神学两条线索,论述了近代科学兴起的渊源,表明近代科学之所以产生在 16、 17世界的西欧,正是由于两种文化相互融合改造而促成的。基督教虽然与科学在本质上对立,但其教义中某些观点,有助于消除希腊思想的某些障碍,对于近代科学的兴起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当代探讨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族主义运动与华南基督教会的本色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义雄 《学术研究》2004,42(12):96-102
20世纪前期, 华南地区基督教势力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但 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的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开展, 使基督教会认识到, 必须消除基督教的“洋教”色彩, 建立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的自养、自治和自传的本色教会, 以适应社会演变, 求得新的发展。华南地区基督教会通过推进合一运动、建立“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大会”、在此基础上对其加以进一步改组、各传教机构向中国教会移交各种事业等等过程, 展开本色化运动, 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的思想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基督宗教在此时不但要继续面临中国传统思想的排斥,同时还要迎接近代各种新兴思想的挑战.正是在这种历史与文化因素的交织下,1922年发起了非基督教运动,这是一场基督宗教与中国近代思想的历史互动.基督宗教在这场互动中遭遇了来自科学主义的经验对超验的社判、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批判以及新儒家道德本位对神本位的批判.面对这些批判,继承了基督教信仰与文化的中国基督徒积极地作出了自己的回应,并强烈认识到将基督宗教融入中国文化体系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20.
宋德华 《学术研究》2002,(8):103-108
拜上帝教是近代中西文化结合的先驱 ,但却带有严重的畸形性。突出表现为在拜上帝教中 ,中西文化的结合极为混杂 ;其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 ,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拜上帝教对中西文化结合采取的是极为功利主义的态度 ,将文化完全屈从于现实的乃至私利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