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中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也存在较高的失业率,这种经济现象是与西方经济学理论相悖的.文章依据中国国情,从高经济增长率与高失业率并存的客观现实出发,搜集了GNP、GDP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一系列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回归方法构建线性回归模型,表明中国总量经济增长与城镇登记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明显偏离奥肯定律.并且分析造成此种经济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对策,以求中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提高就业弹性系数,把失业率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增长和失业的关系一直是国内经济学家关注和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许多相关研究直接应用奥肯定律研究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的关系,探讨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认为奥肯定律在中国是不适用的、偏离的或以特殊形式存在的。从凡登定律的视角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与发达国家近似,即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是正常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奥肯定律主要源于中国每年大量新增劳动力。  相似文献   

3.
奥肯定理表明:与潜在增长率相比,高产出增长伴随着失业率的降低,低产出增长伴随着失业率的上升。根据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公布的宏观数据进行奥肯模型检验,认为奥肯定理在中国短期内失灵,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奥肯定理的前提条件还不完全具备,以及中外失业统计指标范围及计算上的差异等因素,但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奥肯定理,从长期来看,其基本思想在中国仍然是成立的。所以要坚持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使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要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今后转变发展方式和扩大劳动力就业的突破口来抓。同时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指标,使失业统计的口径与经济增长统计的口径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品的经济学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经济学的需求理论对社会保障品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结合恩格尔定律、库兹涅茨假说、奥肯"漏桶模型"等经济理论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经济虽然一直保持着快速稳定增长的势头,但在增长速度即"增长率"方面,就业增加与经济增长却表现明显的非一致性。基于此,部分学者提出了从经济增长优先向就业增加优先转变的战略目标。针对此战略本文分析了经济增长优先与就业增加优先的辩证关系。通过对1991年以来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二者关系的实证分析,辩证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为何不能理想地带动就业增加,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营造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的良性互动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陕西省的数据,对金融行业增加额、就业人员数量、城乡居民储蓄率、金融相关率四个因素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行业增加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独立做计量分析时呈正相关关系,而综合四种因素做计量分析时相关性不明显;金融行业就业人员数量、城乡居民储蓄率、金融相关率这三种因素在独立分析和综合分析时均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金融行业就业人员数量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储蓄率和金融相关率分别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数量关系□宋长青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世界各国发展进程中所反复证实的事实。在调查分析上,重点是要研究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数量关系。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一、研究就业弹性。就业弹性是指劳动力就业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以来宁夏产业结构演进的就业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以来,宁夏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就业规模的迅速扩张。相反,经济增长的就业拉动作用却在不断减弱,单纯依靠经济总量的扩张性增长来解决就业问题的传统观点正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找出经济增长但就业效应不断衰减的原因,笔者从产业结构的演变入手,通过考察产业结构与相应就业结构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现,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变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是造成宁夏就业规模难以伴随经济高增长而不断扩大的症结所在,并据此提出了一条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相协调的产业结构调整路径。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得出的结果也有差异,但总体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经济增长可以带动就业率的相应提高。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进行定量的研究,分析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的互动模式,并提出解决我省就业增长的途径,对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奥肯定律在中国经济转轨条件下的扩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失业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问题无疑是当前宏观经济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受传统理论思维定势的困扰,我们的政策目标往往仅注重经济增长如何增加就业,从而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即失业率上升对经济增长有何反作用。奥肯定律对此提供了一个现成的经典性答案,但是其适用范围受到体制及资源禀赋等条件的客观限制。本文通过对定律前提的修正将该定律内容作了扩展。其目的在于论证在我国体制转轨的特定阶段,失业率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动对GNP增长不产生显著影响,这样就从经济总量增长的角度为隐蔽性失业的显性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双困"毕业生是指就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的应届毕业生。在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的客观环境下,在全国倡导教育公平、高等教育招生向农村倾斜的主观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尤其是高校"双困"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文对高校"双困"毕业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教育管理、就业指导、心理调适等方面对如何加强就业能力拓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自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法学迄今走过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也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文章具体分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宏大历史背景下我国经济法学的嬗变与新生,概括了以“国家调节理论”为代表的新理论在对我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大经济法观点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法学成长与日趋成熟的导引和促进作用,并初步探讨了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未来之路,以期当前中国经济法学能鉴往知来,多一份冷静和理智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高中生在报考大学专业时,出现了"经管法"专业受追捧,而"理工科"专业受冷遇的现象。从专业预期收入、社会价值观念和寻租等三个方面探究了此现象出现的原因。同时,分析了人才配置不当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并对改进我国人才配置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存性智慧”与中国发展研究论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需“重新发现中国”,而其中一个重大使命就是对中国人的“生存性智慧”进行理论阐释。当下“中国模式”研究存在着知识导向、制度导向、唯理主义预设等缺陷。以“生存性智慧”与“未意图后果”为关键词对“中国模式”进行“实践导向”的解释,有可能成为深入探究“中国模式”的一个较为可行的路径。如果我们以“生存性智慧”来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那么晚近30多年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大体上可以被视为这样一个过程:“生存性智慧”在关于意识形态的“真假结构”的庇护下、以经济交往中的“熟人交易”和政治交往中的“策略行动”为基本形态、以不同层次“生存共同体”的“共同利益”或“共同善”为依据、以经济发展的后果为最高“责任伦理”判准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未意图扩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货币政策为经济增长"冲锋陷阵"的国际、国内的实践考察,认为货币政策不应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工具;主张放弃"货币政策无所不能"的思想,实施"中性"货币政策,通过稳定物价、减少宏观经济波动,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可预期的、稳定的货币环境,平滑经济过程,从而为经济增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时至改革开放30周年之时,邓小平的以“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法制”为主题的一系列经济法制思想,对我国当代的经济立法、宏观调控、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备等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发展的高峰,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现今正致力于法治建设的社会语境下,“法治主义”又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热门的语汇,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对法家所提出的“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和特色的分析,指出这种“法治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极端的人治,与现代法治理念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伯尔曼的“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一命题近年来在中国法学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对“法律”和“信仰”概念的不同理解。伯尔曼基于对20世纪美国社会现实的分析,认为法律与宗教荣辱与共,法律不仅是一种规范,还体现了人的正义终极的关切。伯尔曼是基于西方现代本体论的视角,提出“法律必须被信仰”这一命题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大学”,特指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实行“共建、调整、合作、合并”方针以来,面向基层,面向一线,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在高等教育地方化、大众化进程中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中国“新大学”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广东,以“城市大学”为其先声;发展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以90年代中期以来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为其圭臬。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征程中,中国“新大学”的未来将呈现出致力于内涵提升、构建区域性合作联盟、校地互动合作、建设应用型品牌大学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扩大内需,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社会稳定,建立公正、平等、有序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城乡发展的六大反差论述了西部地区实现国家这一重大战略的紧迫性,并提出了西部地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总体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