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马革裹尸是壮烈牺牲;从容就义是沉默牺牲,为了革命,我们就吃下这杯苦酒吧。”在中国近代史上,胡兰畦与国共两党许多名人都有密切的关系,可谓一位传奇的“文小姐”、“武将军”、“绝世佳人”。她曾被蒋介石驱逐出国,在德国留学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曾坐过纳粹德国的监狱,为苏联大文豪高尔基执绋,在抗战期间又被蒋介石授予少将军衔,成为近代中国第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作为明代小说的“四大奇书”之一,曾被作为一部“淫书”而深受人们诟病,而实际上它却是一部高度现实主义的作品。作者为我们呈示了小说诞生的那个时代的广阔社会画面,对很多社会弊病都有深刻的反映。其中一个方面,是中国古代极易滋生腐败的政治文化。深入剖析这一政治文化及其社会、文化根源,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  相似文献   

3.
默翰 《公关世界》2010,(6):59-59
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志平,是位颇有实力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曾入选《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家鉴赏》并被该委员会授予“当代书法艺术家”荣誉称号;他的草书《白居易诗》被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授予石家庄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精品工程”入选作品奖;多幅作品被收录入《中国书法家作品选集》;他曾出版过个人专集。  相似文献   

4.
随着“五四”以来的文学和文化革命,中国传统社会的“五伦”被当成洪水猛兽进行了扫荡,这虽然为人的自由争取了一片新天地,但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善的正常关系却一样遭到了破坏。这是当下中国社会人与人关系疏远隔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己”的结构位置——对“己”的一种释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社会是关系本位。“关系”作为重要的社会事实 ,不独中国社会所有。本文要研究的是 ,“关系”何以成为“中国社会之本位” ?“关系”如何左右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在这个研究中 ,我的关注点是中国文化的“己” ,力图通过对“己”作出的释义 ,寻求中国社会“关系本位”的文化根源。一、关系本位“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主体与客体、客体之间、客体构成要素之间相互沟通、由此达彼的“通路”(或称之为“桥”)。因此 ,“关系”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而不是其内容本身。从社会结构角度说 ,“关系”属于社会结构的概念 ,是社会结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文化建设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一切开始都是进行得轰轰烈烈的,先是一个开幕式,然后几个献礼工程,再来个万人大签名之类的,最后是不了了之。“文化”这个词也常常被滥用,什么东西都可以和文化扯上关系,似乎冠以“文化”之名品位就提高了,格调就高雅了,底蕴也深厚了。  相似文献   

7.
在早期人类社会,中外部曾出现过“生殖崇拜”、“女性崇拜”、“母亲崇拜”、和“生殖器崇拜”等文化现象。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作品很好地见证了中图古代的性文化。  相似文献   

8.
柏杨的时代     
就是他,就是这个人——他曾经是蒋中正的崇拜者,宣誓“愿为领袖活,愿为领袖死”,后来却阴差阳错因“侮辱元首”而坐牢;他多次企图自杀,也曾几乎被枪决,但最终活到了88岁高龄;他曾经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义无反顾地坚持“不但要崇洋,而且要彻底崇洋”;他也曾经因在牢狱中经受酷刑后屈打成招,而被一些人斥为没有骨气和气节,但出狱以后依然愤世嫉俗、嫉恶如仇、锋芒毕露,以批判者的姿态揭露文化的污垢和世俗的恶习,攻战不休;他时常痛骂传统文化,临终却没有忘记嘱托马英九找个忠心耿耿的“魏征”,仿佛一种回归;他嬉笑怒骂,其实内心沉重;1985年,他的《中国人史纲》当选为台湾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  相似文献   

9.
(一)变革思想观念,重视反对封建主义的落后意识。外国专家曾认为,中国目前观念变化的周转速度是其他国家的一倍;“代沟”和“文化位差”也在同辈人之中出现。但封建主义的思想意识及旧文化观念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韩剧热”的文化解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几年来,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的电视荧屏上,韩剧风光无限。《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明成皇后》和《人鱼小姐》等相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大长今》更是热爆香江,大结局播映时,香港万人空巷,一举打破了《男亲女爱》曾创下的纪录,成为香港电视剧集最高收视的新盟主。与此同时,一股韩国文化热也迅速在华人社会里兴起,“韩风”、“韩雨”扑面而来,青年人中出现了不少“哈韩族”,香港城市大学还将于今年9月推出全港首个韩语课程,韩国旅游亦因此被带热。  相似文献   

11.
高健 《公关世界》2009,(4):24-25
盲目转型 成本激增 作为中国本土快递的代表企业,宅急送曾被视为“中国本土快递”的样板。作为企业领导者的陈氏兄弟,把宅急送由一个三辆车起家的物流公司打造成一艘年收入上十亿的“本土航母”。  相似文献   

12.
当西方误读中国之时,她挺身而出,在她面前没有文化的鸿沟、没有厚厚的坚冰.她的优雅、睿智、坚韧和干练,让鸿沟成了桥梁,让坚冰成为活水。傅莹,这位曾被外媒评价为“善于发挥智慧和魅力攻势的大使”,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之后,再次吸引着公众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3.
冯俊 《国学学刊》2023,(3):1-4+13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每一次重大理论创新都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它否定了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了“文化保守主义和复古主义”,超越了“体用论”,提供了一把重新认识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钥匙。“第二个结合”深化了我们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在理论和实践上焕发出思想解放的伟力。  相似文献   

14.
兴衰论     
2012年龙年大吉,迎来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提高的年代。按照中国文字学“字形藏理、字言通意”的成字考虑分析,“文”、“化”二字所组成的“文化”一词,应该把“文”与“化”分两层来理解。“文”是天理与人意的交叉,“化”就是天理被人类理解并应用的过程,也可以说文化就是“人化”。根据这一解释,“文化”一词的本质概念就是自然规律被人类认知、顺应、运用与传承的过程和结果。所以说人类的兴衰都来自于文化的发展,就以上观点浅谈一下兴衰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人民之间的交往很早,远在伊斯兰教兴起前,中阿之间就已有了联系.两千年以前,阿拉伯半岛就为中国人民所了解,被称为“条支”“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两通道的开辟,使中阿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阿拔斯王朝的第二代哈里发曼苏尔决定在巴格达建立新都时曾说:“这里有底格里斯河,可以把我们和遥远的中国联系起来.”因此到了唐代,中阿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公元七世纪初,伴随着“穆罕默德的宗教革命”,阿拉伯半岛在政治上统一了,建立起强大的哈里发国家.此时的东亚出现了强  相似文献   

16.
彭雅青  姜学霞 《职业》2009,(12):4-7
他,曾是个典型的职场“倒霉蛋”:他曾一次次被推上成功的巅峰,又一次次被折腾进失败的深渊:他甚至遭遇了一场莫须有的牢狱之灾……但在100次跌倒之后,他终于101次站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主席说 :“创新是民族之魂” ,“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国家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 ,体制、技术、文化等多方面的创新 ,关系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华民族是富于智慧的民族 ,在人类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曾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于西方来说却处于相对的落后状态 ,其原因之一 ,就是中国传统观念中的消极因素 ,导致国民性格的拘泥保守 ,影响和制约了国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宏扬。国人特别是跨世纪的青年一代应对此进行理…  相似文献   

18.
孟学农之所以被突然免职,显然与防治“非典”不力有直接关系。在当时见诸于公开媒体的说法中,起初还很少有这样的明确表述。官方报道中第一次直接地把孟学农的免职归因于防治“非典”不力,出现在5月8日新华社的一篇报道《中国首次在突发灾害事件中大范围处分失职官员》,此时距4月20日已经半个多月。 4月20日,是中国抗击“非典”疫情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孟学农成为这个分水岭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的人生在这里拐了个大大的弯。中国政府铁腕问责高官之举,向国内外发出了强烈的信号:中国政府以非常手段向“非典”宣战了。上任仅3个月的孟学农曾把“看病就医”放在了北京市民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的首位,可谓抓住了要害,但遗憾的是没能把“看病就医”与已经在广东蔓延成灾的罕见疫病“非典”直接联系起来,反而被“非典”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座座古窑炉静静地矗立,水井和耙池点缀其间,满目是用制瓷模具“匣钵”垒砌的院墙……北方瓷部彭城,一个神秘的磁州窑陶瓷烧造中心,中国陶瓷文化的“深水区”。然而,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民间瓷窑窑系,以及它的民间陶瓷文化,曾几何时仿佛被湮没了。直到不久前,河北省邯郸市提出为磁州窑陶瓷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消息传出,这千年民间陶瓷文化的声声倾诉,一时引来了海内外众多关注的目光。  相似文献   

20.
北京城西门头沟区斋堂镇境内,有一座至今仍保存着大量文物遗迹的千年古村——灵水村。该村自古崇尚文化,明清时期曾出过很多举人,因此又被称为“举人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