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江户时代后期,清诗随着频繁的商贸往来大量传至日本并逐渐盛行,其中以袁枚的影响最大。江户晚期著名诗人广濑淡窗尤为赞赏袁枚和清诗。从真性情、个性、天分诗才三个方面比照袁枚与广濑淡窗的诗论,发现两者间相似之处颇多,而且有些观点显然是淡窗取自袁枚,由此亦可见袁枚和清诗在日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芳亮 《晋阳学刊》2008,11(3):112-116
日本江户时代后期,清诗随着频繁的商贸往来大量传至日本并逐渐盛行,其中以袁枚的影响最大。江户晚期著名诗人广濑淡窗尤为赞赏袁枚和清诗。从真性情、个性、天分诗才三个方面比照袁枚与广濑淡窗的诗论,发现两者问相似之处颇多,而且有些观点显然是淡窗取自袁枚,由此亦可见袁枚和清诗在日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红日 《兰州学刊》2005,(2):267-269
袁枚是清乾隆时代最大的诗人、最重要的诗歌理论家和批评家.本文主要从横向比较的角度出发,具体论述了袁枚诗论与其他诗论、特别是公安派的性灵说之异同,指出袁枚诗论的四个方面特征: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强烈的诗学叛逆性、高度的思维辩证性和博大的理论包容性.  相似文献   

4.
袁世硕 《东岳论丛》2004,25(5):封三
很高兴地看到石玲<袁枚诗论>的出版,应该说,这部著作的问世,是对袁枚研究的深入与拓展.  相似文献   

5.
<正> 清代乾隆诗坛泰斗袁枚倡导性灵说诗论。性灵说诗论缺陷之一是不提诗反映社会人生,只倡言诗写个人之“性情遭遇”(《答沈大宗伯论诗书》),《小仓山房诗集》有大量这类性灵诗。但是在创作实践上,袁枚却有相当数量的借古喻今或揭露社会弊端的诗篇,其大部分可以纳入讽谕诗范畴。这就以实践补救了他理论上的偏颇。首先应该重视袁枚的咏史诗。他认为:“咏史有三体:一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左太史《咏史》是也;一为隐括其事,而以咏叹出色……;一取对仗之巧……。”(《随园诗话》卷14)袁枚当然推崇第一体,借咏史而对社会人生发表看法,间接反映当代社会现  相似文献   

6.
《随园诗话》中的诗歌用典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枚《随园诗话》中多有对其诗歌用典观念的论述,主要包括用典非以多为贵,应避用僻典、对典故加以适当调度和锤炼以及用典不可太泥等几个方面.这些观念和袁枚所标举的“性灵说”诗论正相符合,而且也是针对当时诗坛上翁方纲的“以考据为诗”和浙派诗人的好用典故等风气而发的.  相似文献   

7.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论诗主张独抒性灵,与赵翼、蒋士铨齐名,号称三家。在清代乾嘉诗坛上,理论和创作首推袁枚。他所倡导的性灵说在当时影响最大,其性灵派也是当时诗歌的主要流派。对袁枚的诗歌理论作一番探讨,将有助于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对袁枚诗论的研究,许多人都持肯定赞扬的态度,认为袁枚的性灵说是一种进步的文艺观,但却把袁枚所说的“情所最先,莫如男女”、“阴阳夫妇,艳诗之祖”、“予最爱言情之作”斥为为宫体艳情诗和封建统治阶级及士大夫知识分子奢靡淫逸生活作辩护,具有明显的消极意义。我认为这正是袁枚诗歌理论的核心,是性灵说的根本,也是袁枚对中国古代诗歌  相似文献   

8.
袁枚对于古文创作主张取法乎上 ,复古拒今 ,以北宋以前的古文为圭臬 ,批判南宋以后古文为误于南宋理学、前明时文以及清代考据。于古文艺术则要求具有独创精神 ,讲究结构曲折跌宕 ,语言活泼、典雅、有文采 ,与其性灵说诗论精神相通  相似文献   

9.
袁枚的诗才论——“性灵说”内涵新探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乾、嘉时代的诗论大家袁枚(1716—1797)以倡导“性灵说”诗论著称于世,并与当时诗坛盛行的复古格调说及以考据为诗等诗风相对立。性灵说阐述了诗歌创作的某些艺术规律,于促进古典诗歌的发展不无意义,对针砭今日诗歌创作的一些弊端亦有可资借鉴的美学价值。诚如钱钟书先生所评:“不仅为当时之药石,亦足资后世之攻错”。  相似文献   

10.
欲证明钱锺书不仅是现代学界最擅品鉴文学趣味的杰出专家,且是能从古籍读出批评史视野暨美学睿智的大理论家,范例之一,便是系统爬梳钱氏从《谈艺录》到《管锥编》,针对清代迄今300余年流传甚广甚久的《随园诗话》,围绕“探本”今释,所提炼出的一套既具国粹特色,又闪烁着现代思辨光泽的“诗品伦理学”。“诗品伦理学”含三个定律:一是“诗论尺度”须诉诸“町畦”,即在有限语境中说有效的话;二是“诗例笺释”须讲究读“全篇”,切忌“摘句”;三是袁枚在“诗论尺度”“诗例笺释”有悖“探本”或“探而未本”,病根是在袁枚“心乱”,做不到“心不待境静而静”,屡屡借诗话渔利,其借诗话渔利之手法主要有“权门保驾”“闺秀站队”“追星红利”三种。  相似文献   

11.
沈德潜、袁枚都是一代诗家,他们作为清代诗界四大派中格调派和性灵派的代表人物,有着众所周知的重大分歧和对立。但是,作为真正的诗人和诗评家,沈袁在诗学观念上的分歧并没有抹杀他们在内在层面上的某种一致性或契合。笔者认为,能够从相互争论的诗论中找到一种彼此双方都倡导的东西或隐含的观念将是十分有意义的,从差异中寻求趋同,这种共同往往具有特殊的深刻性和普遍性。笔者经过考察,在沈袁诗论中找出他们在诗歌艺术情感的倡导上归于一致的结论。拈出情感这一概念,看来过于一般,无甚新意,但对沈袁二家诗论的分析,我们却可以见到诗歌艺术的情感以一种整体结构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袁枚首先是诗论家,其主要功绩在于“性灵说”理论的建树;袁枚又是“作诗写性灵”(江藩)的诗人,创作实践丰富,有《小仓山房诗集》39卷传世,有道是:“数卷仓山集,先生道性灵,锦心罗万象,妙手通无形。”(《和希斋》)创作理论源于创作实践并指导创作实践,创作实践亦印证创作理论。袁枚的“性灵诗”与“性灵说”基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何谓“性灵说”,学术界尚有不同见解,我在《袁枚“性灵说”内涵新探》中曾作如下界说: “性灵说”的理论核心是从诗歌创作的主观条件的角度出发,强调创作主体必须有真情、个性、诗才三方面要素。在这三块理论基石上又生发出:创作构思需要灵感,艺术表现应具独创性并自然天成;作品内容以抒发真情实感、表现个性为主,感情所寄寓的艺术形象要灵活、新鲜、生动;诗歌作品以感发人心,使人产生美感为其主要艺术功能等主张。鉴于此,则须反对束缚性灵的“诗教”说及规唐模宋的拟古“格调说”,亦反对以学问代替性灵、堆砌典故的考据为诗之风气;但诗歌创作又不排除辅以学问与人工。要之,“性灵说”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诗论体系,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包括创作前提、创作过程,亦包括作品的要求、艺术的功能等。袁枚现存诗四千余首,并非皆符合其“性灵说”主张,因此不能认为都是“性灵诗”。我以为,所谓“性灵诗”应体现出“性灵说”对作品的美学追求:首先是抒写真情实感,表现诗人个性;其次构思新颖、感情所寄寓的艺术形象灵活、新鲜、生动,生趣盎然,显示诗人之“笔性灵”;再次,诗歌语言应自然通俗、表现手法以白描为主,不堆砌典故。上乘的性灵诗当然兼备上述各特色,但由于创作主体所抒写的感情性质的不同或所反映的审美对象的差异,每一首诗的特色也就有所侧重。一般来说,写人生感情的性灵诗真性情的特色更突出,写自然景物的性灵诗形象灵活生动、生趣盎然等特色尤明显。  相似文献   

13.
袁枚与蒋士铨交游考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英志 《江淮论坛》2001,(2):111-116
袁枚与蒋士铨及赵翼并称清代乾隆“三大家” ,而袁枚与蒋士铨私交最深 ,交往长达三十年。袁、蒋相交的思想基础是皆无心仕途进取 ,当然蒋态度不及袁枚坚决。袁、蒋诗学观虽不尽相同 ,但蒋视袁为师 ,亦受到袁枚的影响。两人为乾隆诗坛的发展皆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袁枚是清代乾嘉时期诗坛上的一代骚坛主。由他倡导的“性灵说”的诗歌理论在当时备受赞誉。金逸说:“格律何如主性灵,早闻诗论最清真。”(《呈随园夫子》)王飞鸮说:“先生(袁枚)说诗皆发人之所未发。”(《续诗品序》)在乾嘉诗坛上,从表面上看是轰轰烈烈的。以沈德潜为代表的“格调派”正执牛耳,他们大倡封建教化和形式主义文风,严重束缚了诗人们的手脚;力图与之分庭抗礼的浙派诗人,虽小有成就,但由于走宋人的冷  相似文献   

15.
王兆胜 《学术研究》2003,2(9):144-147
林语堂对袁枚十分推崇 ,赞赏其天赋独厚、性灵自由、思想解放、民本思想和退隐独居。不过 ,林语堂有更多地方与袁枚不同 ,像宗教信仰 ,科学、平等、自由等现代意识 ,白话文体 ,尤其是中西方文化的融会观等都有自己和时代的特点。袁枚生活放任甚至放荡 ,而林语堂则较为自律节制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的怨愤著书说,以其独特性审美机制和批判性阐释功能而对其时的文学理论和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与当时诗论中的性灵说和曲论中的戏曲写情论同为中国古代社会晚期古典艺术情感理论的典型形态,其三维审美机制构成自身话语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7.
结合古代社会的礼制与婚俗,可知《孔子诗论》第二十九简中的“■而”篇不是《诗经》佚篇而应当是《齐风》中的《甫田》篇。这一问题的研究有益于正确理解《孔子诗论》的相关内容,并可揭示《孔子诗论》某些部分的结构特点与《诗论》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清代性灵派殿军张问陶,其性灵诗既继承了性灵派前辈袁枚性灵诗之精髓,又因身处衰世及独具个性而使其诗作具有新的意蕴与特色。张问陶性灵诗以表现其狂放的个性、忧时伤世的忧患意识,以及抒发伉俪情、手足情、朋友情.还有描写寄寓性情的山本诗为主要内容,显示出沉郁、空灵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正> 沈德潜的诗论,虽有“格调”、“性情”、“论法”诸端,然究其根本,则无不归于“温柔敦厚”。其《国朝诗别裁集》凡例云: 诗之为教,不外孔子教小子教伯鱼数言,而其立言一归于温柔敦厚,无古今一也。在《说诗啐语》中更认为: 温柔敦厚,斯为极则。对于沈氏极力强调的这一“诗教之本原”,历来非议者颇多,如稍后于沈氏的袁枚就曾提出针锋  相似文献   

20.
<随园集外诗>为近年发现的袁枚集外诗,有390余首之多,系清代同治蒋敦复所编辑,为袁枚27岁以前之作.它不仅有诗学价值,还有史料价值.袁枚二十岁前的诗歌创作、生活状态、思想意识,诗中都有具体的表现与反映,可以填补袁枚其它著作记述的空缺;而其中二十一至二十七岁的诗作也可弥补<小仓山房诗集>同时期作品内容的不足.此诗集发现后,学界以前对袁枚的一些评论或许要作修订,这尤其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