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我国古代诗歌源流批评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在零散运用方面的承传,这主要体现在对诗体、诗风、诗法、诗意及诗歌历史发展源流叙论等方面;二是在集中地运用方面的承传,这主要体现在钟嵘、张为、吕本中、方回、许学夷、叶燮等人的承继线索中。上述两方面,从不同侧面映现出了我国古代诗歌源流批评的发展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曹禺的代表作《原野》中动作语言的戏剧功能进行解析。作者认为,《原野》中动作语言对人物性格刻画具有辅助和反义对比的作用,对剧情的发展也起到了暗示和烘托的作用,并能引导读者进入戏剧,激发读者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话剧最初是从学生演剧开始的,校园戏剧之于中国现代戏剧的发轫,曾经发挥了承前启后的影响,对后世戏剧的成长,功不可没。本文探寻了校园戏剧在史路上留下的清晰的足迹,同时结合实例阐释了校园话剧运动新时期的整个发展过程的状况,特别是90年代以降的校园戏剧状况特点,总结规律并提出校园戏剧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走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诗歌源流批评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成型期、小步发展期、大步发展期、深化期、完善期;其特征则主要表现在寻根性、文本分析性、类比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方守金 《东方论坛》2007,3(5):63-68
戏剧关键词的增减与内涵的变化,既反映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也表现出人们戏剧观念的深化。结合戏剧的创作和观赏实践,对戏剧关键词作新的解析,有助于清晰认识戏剧审美的本质与特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概述古代中医医案的发展源流,剖析了中医医案所蕴涵的学术价值。认为研读中医医案仍是培训中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途径,而书写规范标准的高质量医案应是中医从业人员的必备基本功。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饶宗颐先生作序,萧遥天先生撰写的《潮州戏剧音乐志》是第一部有关潮剧源流研究的专著;随着历史的进展和史料的发掘,关于潮剧源流的研究也展现出了众家学说各抒己见的争鸣局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潮剧源流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对潮剧源流的认识,逐渐明晰并也可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深入到莎士比亚戏剧的深层,从人物语言中探讨莎士比亚对戏剧创作的理论。因为莎士比亚本人没有留下任何理论著作,要寻找他的文艺理论无疑是一项既迫切而又困难的工作。作者运用整体阐释学的方法从剧本、演员技巧、舞台、戏剧语言等几个方面寻找莎翁的戏剧理论,并由此证明莎士比亚不仅是戏剧作家,也是戏剧理论家。  相似文献   

9.
由元入明,随着剧作家的主体逐渐由元代的下层文人和勾栏瓦舍的艺人群体,向普遍接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上层文人的转变,中国古代戏剧的发展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戏剧语言雅丽化;伦理说教色彩变浓;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得到发展;戏剧取材时事化;讽刺剧进一步发展;杂剧衰微,传奇兴盛。  相似文献   

10.
运用德国戏剧符号学家Manfred Pfister的戏剧语言“多功能性”理论,对戏剧话语所隐含的六大功能:指称功能、表情功能、诉求功能、寒暄功能、元语言功能和诗学功能作分析研究,指出戏剧翻译者要注重对源语和译入语在语言功能方面的差异研究,最大限度地再现戏剧源语言信息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从任半塘先生看中国戏剧研究的意义和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半塘先生在<唐戏弄>等著作中的论述,使学术界重新面对了戏剧的本质,认识了戏剧形态的多样性,也反省了戏剧研究的资料品质.此后,中国戏剧研究发展的趋向应表现为从以文学为中心转入以表演为中心;从一元的进化研究到多元的形态比较;在新的视野中开辟资料库藏,实现文献学、考古学、民族学方法的结合.中国戏剧研究的百年历程表现为思想解放的过程,先后完成了对等级制社会尊卑观念的超越、对文人狭隘经验与趣味的超越.现在,超越学科方法的局限,使戏剧研究成为现代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新一代戏剧研究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傩戏是古代戏剧的"活化石",通过对傩戏的研究,可以揭示我国古代戏剧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该文主要采用的是仡佬族傩戏资料,虽然它不一定能够代表所有的傩戏,但至少是傩戏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揭示我国古代戏剧产生和发展之一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典戏曲政教之论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宋元为萌生期,明代为拓展期,清代为深化和完善期。古典戏曲政教之论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历时承传、现实导引与梯度拓展等多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社会政治环境、文人的地位及文化思潮与文艺主流方面出发 ,对中国古代戏曲较古希腊晚出近二千年、较古印度晚出一千多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有别于单纯从戏曲的形成与发展史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古代戏曲之晚成。  相似文献   

15.
论古代戏曲的形成与民族文化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古代戏曲的形成与民族文化融合@田同旭$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中国古代散文自身矛盾运动和发展的特点,揭示出古代散文波状运动的规律,这个规律外化为古代散文的孕育、成型、昌盛、沉寂、徘徊、自觉、畸变、复归、喧嚣、新生等十个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华各民族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真实形象的艺术写照。中国少数民族在缔造华夏乐舞戏剧文化、中外戏剧文学与表演艺术交流的过程中,曾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建立过非常卓越的功勋。对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的研究,不能单纯套用西方戏剧与中国汉族戏曲研究固定模式,而应该以先进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文化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实证考察,即理论联系实际的田野调查法,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背景、研究意义与学术价值进行较为详细的实证以及全面、系统、科学、务实的研究。从民族文化、戏剧艺术的视角,以翔实可考的文献资料与理论知识,对中华文明史作出科学描述和总结。以国内外民族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的丰富资料、先进的科研方法,来佐证中国少数民族戏剧艺术在世界戏剧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学术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怀梆是河南梆戏中一个较古老的剧种 ,形成于明洪武永乐年间 ,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弋阳腔与板腔体戏曲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弋阳腔最初为诗赞体戏曲。后接受佛教俗讲梵呗及说唱文学影响,在南诸宫调的直接推动下形成南戏声腔,变为联曲体戏曲。在这个过程中保留了诗赞体戏曲的若干因素,后来发展产生了滚调。又吸收弦乐,促成梆子腔及皮黄腔的产生,最终形成板腔体的戏曲音乐体制。  相似文献   

20.
曾经经历过两度繁荣的当代中国话剧及其文学,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经济利益的决定性影响、新兴传媒的冲击、缺乏传统的保护与自身改革缓慢等因素共同造成了时下话剧与话剧文学空前寂寞的状况。而改革开放趋势的持续强化正是话剧与话剧文学虽然沉寂却绝非趋于消亡的根本原因,话剧与话剧文学仍将顽强地生存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