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
<正>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于认识运动过程的研究有了很大进步。这又促使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某些方面和似乎已成定论的观点进行再认识再研究。其中,关于认识运动具体过程的主要阶段和基本转化环节问题,关于认识运动的全过程及其表述方式问题,就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这里,我想就这几方面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实践—认识—实践”不是表述认识运动具体过程的公式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运动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过程。认 相似文献
3.
陈太福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3):10-12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 ,我们全区上下都在广泛开展解放思想的再讨论。有人觉得不可理解 ,他们说 ,解放思想的讨论不是搞过了吗 ?为什么现在又兴师动众再次开展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呢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广西有无必要搞解放思想再讨论”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我认为 ,开展解放思想再讨论 ,抓住了我们广西改革和经济生活中的根本 ,很有针对性 ,很有必要。首先 ,从理论上讲 ,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解放思想就是要人们从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其实质是主观要符合客观 ,从理论到实践都要做到实事求是 ,… 相似文献
4.
5.
6.
作者约翰希尔顿先生,英国人。现任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兼学术顾问。2000年,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LCCIEB)在南京召开工作年会,会上请约翰希尔顿就“终生教育”发言,原题目为“终生学习和21世纪”。发言中,他以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教育是一个终生的过程以及教育和就业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是:老一代的学习是为了终生就业,现代人需要终生学习是为了就业,给人以深刻启示。经编者摘编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艺术起源是一个历史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中起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6)
姜庆国同志的《“艺术起源于劳动”说质疑》(载《复旦学报》1982年第3期)一文,不乏某种真识,但他显然是把长期流行的庸俗社会学解释,即把艺术起源简单机械地归结为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视作对“劳动说”的本质性说明,结果歪曲了长期没有得到正确解释的“劳动说”的真正实质。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个过程”。我们认为艺术起源劳动,首先也是把艺术起源看作人类文明的一个历史过程。原始艺术产生的复杂状态远非我们今天的想象所及。人类最初产生的艺术不仅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那些分门别类的艺术,甚至也不是那种所谓“三位一体”即舞蹈、音乐、诗歌结合在一起的艺术,而是一种“不可分割的社会意识的混合体”的“一个方面”。这种 相似文献
8.
荣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5)
无产阶级民主建设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不能照搬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这是由资产阶级民主所固有的局限性决定的;也不能设想无产阶级民主建设在短时期内就能彻底地完成,这是由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和文化条件决定的。对无产阶级民主建设的过程性和艰巨性的清醒认识,将有助于区别无产阶级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不同性质,有助于确定无产阶级民主发展中的阶段性目标,从而使无产阶级民主政治不可逆转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9.
10.
要兴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5)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不仅是在表述未来社会时提出的一个目标 ,而且是一个过程。从理论基础来看 ,这一思想是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之上的。只有把它理解为一个过程 ,才具有实践价值。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人的全面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11.
王永昌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3)
按照传统的流行观点,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感性认识,再经抽象思维上升到理性认识之后,就能直接拿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改造世界了。譬如常见的说法: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飞跃(即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解决的是认识世界、形成理论的问题;而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飞跃(即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活动),解决的是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实现理论的问题。似乎在第二个飞跃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继续认识的问题。不错,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是有一个指导与被指导、检验与被检验的问题;认识过程的这第二个飞跃,也的确主要解决的是人们改造世界、实现理论的问题。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理性认识与未来实践活动的关系,实际上并非仅仅只存在着指导与被指导、检验与被检验的关系,而同样客观地存在着一个继续认识的问题。这个认识过程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小阶段:首先是处于理性认识与未来实践活动“中介”阶段的认识活动,其次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后者一直为人们所肯定,而前者始终被人们所忽视或否定。为此我们着重谈谈前一阶段的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12.
刘晓琴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4)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一国若能实现经常项目下的货币自由兑换,该国的货币就可被列为可自由兑换货币。 1994年,我国进行了步伐较大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的并轨。即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新的汇率制度使得人民币在经常项目实现了可自由兑换,但有一部分项目如中国居民因私出国旅游或出国求学等仍不可自由兑换。因此,严格意义上讲,新汇制还未能使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 相似文献
13.
颜晓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江泽民总书记在《论“三个代表”》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本文从人的历史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论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宋代,文人雅士把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四艺,成为重要的生活内容。一些小型香炉则成为文人把玩之物,此时也步入了中国香文化的鼎盛时期。中国人对吞的痴迷直到清末,随着士大夫精神的陨落,对香的迷恋也日渐式微。而叶文怡用陶瓷香炉,唤起了一个手艺人对千年香文化传统的回望。 相似文献
15.
马拱正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呢?许多文章和教科书中都这样认为:文学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是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本身是正确的。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社会生活是不断发展的,文学也必然会随之而发展。但是把它看作是规定和制约文学发展全过程的唯一的基本规律,而不进一步探讨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6.
一西子微色·阿错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2)
认识活动“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 ,是由自身内在矛盾推动的辩证运动过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必须通过制约和影响认识自身的内在矛盾才能实现。认识活动辩证运动的内在逻辑线索 ,是认识活动由其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起点经中介条件向真理性认识结论辩证运动、系统演进的过程。为逻辑分析的需要 ,我们将这样的过程称之为一个“认识单元”。作为认识活动辩证运动的逻辑起点的认识角度及其丰富的内在规定性 ,在理论形态内在角度分析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静默常常引起人的宗教之思、出世之思,这是无足奇怪的。因为人们的世俗生活是如此喧嚣.属于他们的静默时刻是如此短暂。所以当静默来临。当然渴望超脱,渴望出世。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决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实践证明了这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并揭示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然而,由于社会意识的历史传承性与现实敏感性,反映在“似是而非”的社会形态上的观念,出现了交叉,甚至混淆界限,以至于潜替概念,造成思想混乱,其根源则是没有把握辩证否定的这个对外开放的哲学观。本文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20.
辩证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献峰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2):146-147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国家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上。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一代,无疑将成为民族兴旺,国家发展的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必须站在新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