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篇文章对近二年在《北京大学学报》和《哲学研究》上进行的“生产力系统”概念能否成立与“生产力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做了综合评述。作者认为,生产力系统”问题是把生产力从它与其他社会要素的总联系中抽象出来做静态考察,生产力是组成它的各类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所形成的生产力系统整体的特定功能,驳斥了“生产力系统”、“生产力要素”、“生产力结构”不能成立的观点;“生产力发展动力”问题则是把生产力放到与其他社会要素的总联系中做动态考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动力,驳斥了“生产力的内部矛盾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动力”的观点。欢迎同行对这个问题继续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系统中的独立要素和非独立要素,而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序参量”。通过分析“序参量”的特,点和其在生产力系统运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论证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科学性,阐述了只有把科学技术看作生产力系统中的“序参量”,才能准确理解上述论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现代学科看传统和谐思想的恒常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早已认识到系统要素的多样性,推崇异质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追求对立事物之间的制约、平衡,以形成相济与互补的机制。古人所讨论的“同”、“和”、“不和”,恰恰对应着现代系统论中整体等于、大于、小于部分之和的三种要素组合状态。“和”作为活性的有序构成,包含了朦胧的生态观念,体现着高雅的人生境界,反映出群体生存的价值取向。“和谐”思想对中度效应的发现,对物极必反的发现,对持续发展的发现,都具有超时代的前瞻性,因而具有恒常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系统论观点看,生产力不是生产要素,也不是生产系统本身。生产力是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生产系统诸要素在相互联系和结合(即形成的结构关系)中产生出来的满足人们需要的整体性功能。生产系统的要素具有生产力的元功能;生产系统的结构(生产方式)即劳动方式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生产力的结构功能,"结构—功能"律说明了这个问题。环境对生产力具有潜功能,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的作用越来越凸现,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科学是潜在的生产力,成为对生产力功能影响最大的精神文化,其他社会环境也对生产力起着潜在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众所周知,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的教科书中,一般都认为: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者构成的,是这三者交互作用产生的力量。其中任何一种要素作为单独的要素不能形成生产力,其本身也不是生产力。而且认为,在这三个要素中“人是生产力中首要的因素”。笔者认为,这种传统见解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包括哪些要素,在我国理论界中有三要素论和二要素论两种不同观点的争论,分岐的焦点在于劳动对象是否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持生产力二要素论视点的人,主张劳动者和生产工具是生产力要素,否认劳动对象也是生产力要素。还有人认为,如果承认劳动对象也是生产力要素,就会“危害”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事业。(见《学术论坛》1976年第1期)所以,讨论生产力要素问题,是同探讨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密切联系着的,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从原材料在发展生产力中的作用的作用看劳动对象是生产力要素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人们在一定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形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一般是两种状态,即良性运行状态与恶性运性状态,此外,还有可能短时期处于中性运行状态.我国老一辈社会学家孙本文先生认为,影响和支配人类社会生活的要素有四个方面:(1)地理的要素,包括气候和地形;(2)生物的要素,主要指人口的数量和质量;(3)心理的要素,即社会态度与它的构成机制:(4)文化的要素,包括文化物质和文化模式。前两种,即孙先生称为“消极限制的要素”;后两种,孙先生称为“积极活动…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标准”的科学性,在理论上是无可置疑的.但生产力究竟包含哪些要素?这倒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蒋学模主编的获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指出,关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在我国理论工作者中,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同生产工具这两项构成了社会生产力;另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对象也应该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现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也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笔者认为以上观点还不够全面,因为忽视了构成生产力的另一要素——经营管理.为什么这样说呢?理由如下: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以自然力为主,…  相似文献   

9.
“本质主义”、“还原论”和“整体主义”是目前揭示文字性质的主要方法。本质主义突出典型特征,忽略其他特征;还原论把整体分为部分,注重各部分研究而忽略其间关系;整体主义承认系统的整体性、复杂性,但阐述不清楚。本文尝试运用系统理论揭示文字性质。系统论认为:系统的性质在于结构和功能,“结构”指系统内部各要素联系和作用的方式和秩序;“功能”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秩序和能力。因而文字性质的揭示应包括两方面,即弄清结构方面和功能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关于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一般认为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至于这些因素同生产力发展的关系究竟如何,是否还有一种根本的决定动力?我们觉得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切都自成系统,又互成系统。而作为归根结底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其发展动力也是一个由各种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它们在不同的层次上推动着生产力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提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对于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向新阶段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先进生产力与高等教育我们原来对生产力的理解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要素包括 :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相结合的 ,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马克思指出生产力里面包括科学。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江总书记又发展了这一理论 ,提出先进生产力的概念 ,并认为“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是由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及其他结构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经济结构是整个社会机体的物质基础,生产力则是这个结构的根基。而生产力自身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要素之间、整体与要素以及要素、结构与功能之间、层次之间、生产力系统与环境之间,无不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  相似文献   

13.
当前哲学界将生产力界定为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的三要素说是欠妥的;生产力是一种能力系统而非一种实体系统,它包括潜在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两种状态;其主要成分包含自然力、劳动力、科学技术力、社会结合力、自然与社会和谐力五个方面;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其重心存在着有序转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曾对系统进行过界定,他说:“系统可以定义为相互作用的诸要素f_1,f_2,…,f_n的综合体。”现在看来,这个定义是不完备的,它没有囊括系统自身的全部解析成份。笔者认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特定关系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整体。它内在地包含要素、关系、结构和功能四种成分。对这四种成分的解析,乃是科研人员完备地探索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基础。本文的主旨就是要阐明系统解析的方法义蕴,以对科研人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功能与结构这一对概念,很早以来就为人们所广泛运用着。特别是近半个世纪,随着系统理论的深入发展,功能与结构这对概念更加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实质上巳逐渐被提到哲学的高度,成为一对新的哲学范畴。一、事物是功能与结构的统一普通系统论告诉我们,世界上千差万别的诸种事物,都是以系统状态存在着的。所谓系统,就是由各种要素、各个部分相互联系而成的有着自身规定性并与周围事物处于联系之中的整体、体系。例如自然界,就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自然辩证法》,第54页);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庞大系统;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16.
(一) 马克思的“全面地发展生产力”思想,是在批判古典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对生产力片面理解和吸收他们思想中某些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生产力”概念的是魁奈。他说:“大人口和大财富,则可以使生产力得到更高的发挥。”其基本思想是强调人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人是财富的第一创造性因素。亚当·斯密专门研究了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由于他生活在以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末期,所以特别重视分工在生产力中的作用,认为“在  相似文献   

17.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新的论断中,我们认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换句话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要求、根本原则三“要素”构成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8.
文化生产力客体性要素是指文化生产劳动所指向的劳动对象以及文化生产劳动者所创造和使用的生产工具、劳动资料等。在文化生产力系统中,文化生产力客体性要素制约着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也是文化生产得以进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条件;同时直接影响文化生产力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由王小锡先生提出和论证的“道德生产力”理论,被夸大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实在是言过其实。以王小锡先生为代表的“道德生产力论”者没有搞清楚道德概念的真正含义,不了解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符合每一个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属于“经济人”道德。王小锡先生的“道德生产力论”是建立在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曲解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在不同场合所说的“××生产力”,实际上指的是在生产力中包含着“××”要素。因而,从马克思的“××生产力”的概念中,不能逻辑地推导出王小锡先生的“道德生产力”概念和他的“道德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1.生产力标准是“价值标准”,其内涵包括生产力要素水平、结构状况及其整体效应。2.实践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原因是,导致实践结果的因素是多样的、实践结果又有各种情况。3.人们的认识符合认识对象及其本质与规律的程度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