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独立管制机构勃兴于各国政府进行大规模"去管制化"和私有化改革的时代,私有化后的公共设施、政府内部的其他行政机构以及参与公共服务提供的公民社会组织都成为独立管制机构在新的历史时期施加影响力的对象。独立管制机构的兴起标志着传统的"福利国家"被一个以管制为主要内容、结构上更为碎化的"管制国家"所取代,不过这种组织的激增也给政府带来了各种"代理成本"。独立管制机构对我国的事业单位改制以及若干政策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都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试论撒切尔政府的公共住房私有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公房政策最早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快速发展并完善起来,是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住房作为社会福利长期实行低租金,根本无法以租养房,导致英国政府的财政负担日益沉重。撒切尔政府上台后,对公房制度进行了私有化改革,在大规模出售公有住房的同时,还采取大量的辅助性措施,以促进住房领域的市场化,这正是撒切尔政府实行公房私有化的根本目标。撒切尔政府时期的住房私有化政策相当成功。一方面,住房的私有化降低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并使住房福利领域的市场因素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住房私有化削弱了地方政府对福利住房的垄断权,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住房私有化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出现大量的无家可归者。  相似文献   

3.
战后英国的福利制度从整体上是一种强调政府主导的福利取向型制度,它存在一个突出的内在矛盾,即过于强调使用国家的力量维护平等的原则,使英国的经济和社会以及人民的思想发生严重扭曲,特别是沉重的财政负担日益成为政府重振经济的巨大障碍。撒切尔政府执政后,私有化成为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一个根本思路和方向。改革主要涉及住房、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三方面。其中住房私有化政策最为成功;教育体制改革毁誉参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果不大。  相似文献   

4.
管制产业中的产权制度变革--对英国电力管制改革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电力行业的国有化虽然解决了私有产权条件下电力行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但又因此出现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最后不得不进行以私有化为导向的重组。英国电力行业管制体制改革的启示是:在电力管制体制改革中,要重视产权制度的改革和资产重组,以及电力市场运行模式的选择;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并不意味着政府退出电力市场,政府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倪学德 《东方论坛》2006,(2):128-128,F0003
私有化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世界性的保守主义浪潮,英国撒切尔政府的私有化政策是这一浪潮的领头羊。撒切尔政府所采取的私有化政策涉及范围广,成果显著,在发达国家中具有典型意义,被称为“西方私有化的最大试验  相似文献   

6.
作为战略性的私有化,撒切尔政府的私有化政策具有三个特点:私有化是撒切尔政府的一贯政策;撒切尔政府采取了多达22种不同的私有化方式;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为私有化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理论支持。通过这种战略的私有化,撤切尔政府成功地以货币主义代替凯恩斯主义,扭转了国家过分干预经济的趋势,恢复了市场和竞争机制,实现了撒切尔政府私有化的最终目标,即重塑英国。  相似文献   

7.
电信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管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有效的电信管制机制是继政企分离、企业重组之后,我国电信体制改革的首要课题,也是提高整体社会效益的要求.辩证地分析我国电信管制现状、认识电信产业自然垄断特性,结合产业技术融合发展趋势,加强管制政策研究,建立综合、动态、系统的电信管制体制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英国的社区治理是政策主导型治理模式,即政府通过加大社会政策的贯彻力度来实现社区发展的目标。采用事实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阐释了英国社区治理实践的基础、社区治理的总体战略和社区治理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英国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政策支持和进行过程监管。同时,"社会企业"在提供社区公共服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政府管制机构、被管制行业和消费者三个行为主体处于直接互动和间接互动关系中.直接互动主要包括收集信息、法制规定和行政裁决三个内容.间接互动是消费者和企业利益集团企图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渠道影响管制决策的活动.要在互动过程中实现有效的政府过程管制需要一系列制度安排:一是必须拥有互相独立又相互制约的行为主体;二是管制过程中的行为主体必须处于互动关系中;三是必须有相关的制约、监督机制.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为进行管制能够实现促进社会分配效率、刺激企业生产效率、维护企业发展潜力的政策目标,因此优化政府管制方法十分重要.激励性管制是相对于政府单方面强制管制而言的一种新型管制方式,应当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0.
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积极推行私有化政策,在英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私有化运动。在80年代,英国私有化政策经历了一个由试验性私有化向系统私有化转变的过程。作为战略性的私有化政策,是不成功的货币主义经济政策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1.
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行政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对我国行政法治建设和宪政制度建设具有良性推动作用。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关键是处理好政府角色、功能的合理定位问题,同时要处理好政府、公用事业企业、消费者三方的关系。具体途径是设立独立的管制机构,实现政府从公用事业的垄断经营者向竞争性经营的组织者的角色转变;积极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和听证制度,实现政府管制程序的法治化;要从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着手,进一步规范政府对公用事业领域的财政支出;要积极打造诚信政府,强化和完善政府责任的落实和追究。  相似文献   

12.
有限政府要解决日益扩大的行政事务,必须借助于政府以外的力量,行政权运行过程中引进市场机制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于公共行政领域的一种变革。政府职能内部市场化、政府职能非行政化、公用事业民营化、政府参与市场运作是行政权运行过程中引进市场机制的突出表现。目的的公共政策性、手段的市场性、意思表示的政府主导性、适用范围的有限性、法律适用的综合性是行政权运行过程中引进市场机制的主要特征。为使市场机制在行政权运行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优势,必须从适用范围、审查制度、公共产品供给的评估制度、法律责任等方面加强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3.
英国国有企业民营化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从八十年代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到九十年代中期已基本顺利地实现了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本文对英国国有企业民营化的主要经验、改革顺利推行的社会原因以及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进而从英国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中,找出一些对中国国企改革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政府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用事业民营化是现代各国政府公共行政改革的重要方面。公用事业的民营化改革,能够激发公用企业的经营活力,提高公用企业的生产绩效,为公用事业市场提供有效竞争。从国外的实践经验看,民营化改革与政府监管二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政府对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行政监管,能够确保企业间有效竞争的实现,同时减少公用企业生产的外部负成本。我国政府对公用企业的监管模式,包括采取特许经营制度以及对公用企业进行行政指导等方式。  相似文献   

15.
论政府在公共服务民营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政府失灵"的分析,指出公共服务民营化是解决"政府失败"问题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必然选择,并已成为全球行政改革的主要取向和不可逆转的趋势,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主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参与作用、监督作用、引导作用,所以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公共政策功能,从激励和规制出发,消除不合理的管制,完善相关的监管机制,对公众进行必要的帮助,以促进公共服务民营化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县权力主体不明,行政不统一,自治政策不切实际,导致国民政府县政无为、无力、无效乃至失败。国民党第二次内政会议决定对县政制和政纲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国民政府初步建立起权力主体明确、组织充实有效、行政统一、政策适宜的县政。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北京、上海成为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试点,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职能管辖范围基本明确化,案件办理逐步正轨化;机构设置不断科学化,业务人才不断专业化,工作机制不断规范化。但是,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仍然面临着法律地位不明,立法较为滞后,层级设置不合理,案件管辖规划不科学,机构建制不明等瓶颈。为促进继续深化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构建跨行政区划检察院体系,要从明确法律地位、建构组织体系、完善管理体制三个方面着手,全面落实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政策,促进权力跨行政区划落实落地。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高校学生公寓项目民营化的研究多集中在项目管理模式及风险分类方面,几乎没有涉及项目计划阶段的政策分析。通过对高校学生公寓项目计划阶段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分析,指出了高校学生公寓项目可以获得土地使用、融资担保、税收、资本金比例、风险承担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项目的计划编制和决策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旅游行业管理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旅游行业管理制度的改革既要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又要考虑现行制度的连续性。改革内容包括现有制度的保留与深化、取消与淡化、创新与拓展,以及执行主体从政府向协会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