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公司治理是一项制度安排.对合谋行为的防范机制的设计和实施即可视为一项制度变迁.中国的泛家文化和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是影响制度变迁的制度要素.合谋防范的机制必须在满足既得利益集团的参与约束的基础上对已有制度进行一定的边际修正,同时需要对正确的文化信念进行宣传,进行制度增强,引导社会外部环境对合谋行为的监督,并积极促进社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江湖”:中国文化的另一个视窗——兼论“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湖是熟人社会以外混沌、非透明、乏规则的互动空间。在这种互动空间里,形成了历时性的江湖传统。它在组织模式上体现为模拟血缘关系的异姓结拜和结盟拜会,在价值模式上体现为等差有序、内外有别的义气。江湖传统表面上看主要存在于下层群体当中,实际上深嵌于常态文化体系之内。江湖作为一个独特的视窗,在中西学者熟悉的儒教中国、帝制中国、乡土中国等局部意象之外,提供了一个关于传统中国的整合性框架,即江湖中国。由此,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立体特征能够得到完整呈现。基层的乡土社区层面,呈现为费孝通所说的差序格局特征,顶端的庙堂层面同样如此。而介于乡土社区与庙堂之间的混沌江湖,仍旧要援引熟人世界的结构模型,同样讲究差序之别。这种一般社会层面的事实证据表明,差序格局概念确实具有立体社会结构内涵。 相似文献
4.
5.
公共精神的普遍缺失已然成为时下不争的客观事实。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剥离出问题的真正动因成为当务之急。追根溯源,作为个体精神结构之一的儒家伦理就成为问题肇始的原始成因之一。"差序格局"概念因其对儒家伦理特有的理论解释力,成为当下探讨儒家伦理公共精神困境以及重建的有效借鉴资源。 相似文献
6.
差序格局下,广大民众对政府的依赖性很强,政府在社会中起巨大作用,从而使得政府机构比较庞大;差序格局不利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差序格局下容易形成裙带关系、腐败现象.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使政府与社会、个人的权力关系得以重构;市场经济的实行,使我国基层社会家族制度中长期存在的“人对人的依赖关系”解体,造就出具有“独立性”的人;构建法治社会,为社会团体的出现创造了法治条件;实行市场经济,使社会异质性成分增加.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2012年最新一组数据,我们发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背景下,从家人、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到陌生人,中国人之间的信任呈现出逐步递减的差序格局。已有研究者指出,对陌生人的普遍信任与民主价值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基于社会交往同心圆内圈的特殊信任则与民主价值无涉。较高的普遍信任会促进和活跃公民的政治参与,而现有文献中呈现的中国人的高信任度绝大多数来自同心圆的内圈信任,使得信任与民主价值之间因果关系的链接出现断裂。本文的分析是社会资本理论跨文化应用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8.
"差序格局"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实质是家庭本位主义,"差序格局"的社会必然是"礼治"的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差序格局"从"农村版"走向"城市版","差序格局"的内涵在丰富,边界在扩大. 相似文献
9.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差序格局”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实质是家庭本位主义,“差序格局”的社会必然是“礼治”的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差序格局”从“农村版”走向“城市版”,“差序格局”的内涵在丰富,边界在扩大。 相似文献
10.
监察院是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监察机关,是法治的实施机关。本文以监察院弹劾权行使的情况和监察院打虎失败的案例,探讨国民党统治下的法治困境。从差序格局的社会生态出发,阐述其差序有别的私伦理、情大于法和关系原则与法治所蕴含的公共、理性、平等、公正精神的根本冲突,以及对监察院监察实践的影响:执法者因私废法,不打老虎,专打苍蝇;违法者因情违法、恃情违法,凭借关系逃脱法律惩戒,令监察院打虎不成。 相似文献
11.
差序格局概念揭示了中国人行为方式中那种以家庭关系为核心、在一个水平面上由亲至疏层层外推的模式,而地位格局则刻画了中国人围绕垂直的社会地位等级所形成的关系模式。这两种格局对于理解传统和现代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以亲亲和尊尊为线索则能够使我们把握这两种格局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制约和相互矛盾的复杂的社会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12.
差序格局的结构及其制度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是建立在中国本土社会资源基础上的,但却经常被简化为帕森斯的模式变量来使用,这一化约主义的误区主要在于缺乏对差序格局概念学理方面的分析,模糊了中西方的空间差异,纠正这一错误的关键在于从社会结构方面对这一概念作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3.
14.
提及中国民族资本家,便不得不说首户——荣氏家族,不仅财富得到继承,社会公益实践也得以传承,并且不断加以创新.本文从社会学的差序格局出发,分析荣氏家族内传统社会影响社会公益实践传承的因素.在差序格局下,荣氏家族的社会公益实践沿着血缘、姻亲、拟血缘关系、地缘和业缘关系传递,影响辐射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个人利益最大化与群体利益最大化之间的这种矛盾就被称作社会困境。治理社会困境,就是用规范的制度、控制体制和组织模式,促进群体内合作及抑制个体间的竞争。在合作治理公共物品时,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地方政府并非是最好的治理公共物品的方式。因此,可以考虑选择与其他治理方式相结合,寻找更好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6.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描述了中国社会"波纹型"的结构特征和中国人"自我主义"的行为特征,对于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的特质与中国人的性格很有启发。但是,费孝通先生认为差序格局仅按照亲疏远近有别的血缘关系形成,也留下了理论上的难题:一是无法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为什么没有形成普遍的封闭型家族结构,而是"以己为中心"既可扩散又可收缩的差序格局?二是按照血缘关系亲者恒亲、疏者恒疏的特性,差序格局内位于中心点的"己"与外围圈层上各人之间的亲疏远近距离必然是固定的,而这与实际状况明显不符。为回答这两个问题,本文提出:差序格局是在权力、利益、亲情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们既按照亲情形成差序格局,也按照权力和利益结成各种"小圈子"。它们之间既有区别,相互矛盾、冲突,又有共同性而交叠嵌合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融汇状态,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诸领域提供了共同的内在格局和微观运行机制,也将各领域联结起来,使公域和私域、国家与社会、利益交换与亲情往来难以分开,成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差序格局在社会变革中的变化——以江西安义古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序格局是著名社会学家、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运用结构主义研究乡土中国时提出的.它为人们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家庭和社会关系结构提供了理论框架.后来,在时代变化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差序格局发生了变化,逐渐瓦解.本文以江西安义古村为例,分析差序格局在最近30多年的社会转型时期变化的情况和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及其未来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正赵建国的新著《中国式关系批判》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从书名可以看出,该书是研究中国社会关系的著作。与以往大多停留在实证性描述和分析上的书籍不同,《中国式关系批判》是一部理论研究性专著,其研究对象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的社会关系。该书最大的理论贡献在于发展了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众所周知,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关系社会,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文化的明显特征。中国式社会关系的经典概括是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它 相似文献
20.
差序格局一种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分层结构和人际关系特质的概念,至今仍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域之一.费孝通先生提出这一概念后,学术界将其与当前中国农村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有机契合,考量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独特的表征.作为问题域的研究,我们试图从非理性化和理性化两个维度,论述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非理性特征,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和基层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历程,论证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差序格局的理性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