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970年代的台湾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空间日趋逼仄,而岛内又因奉行“戒严”时期钳制言论、打压结社的高压政策而暗流涌动。1970年10月,因台大哲学系研究生王晓波在《中华杂志》上发表了《保卫钓鱼台》的檄文,而催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保钓运动。1972年底,台大举行“民族主义座谈会”,在校园里首次开展关于统、“独”的论战,后因政治势力的介入逮捕王晓波、陈鼓应等多位台大师生而结束,人称“台大哲学系事件”。本期访谈对象王晓波教授是台湾保钓运动的推动者和“台大哲学系事件”的受害者,他对两次事件的背景和始末的口述,不仅展现了台湾高层的政治斗争和台大哲学系的学术流派纷争,也揭示了两次事件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台湾哲学学科发展乃至学术发展的深远影响。通过这篇访谈,我们可以管窥台湾民众在民主化进程中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以及台湾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干预学术、学术影响政治的双向关系。  相似文献   

2.
坐落在漳州马崎村的连氏宗祠又称“岐山宗祠”,是台湾已故著名爱国历史学家《台湾通史》作者连横、台湾资政连震东、现今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家族赴台前祖祠。全村近1900人中有1300多人姓连,  相似文献   

3.
发生于1721年的朱一贵事件是清政府收复台湾后第一次台湾民众反叛活动,虽很快被平定,但使得清廷对台政策有了很大转变,全面加强了对台湾的军政管理。这次民众起事被平定后不久,厦门民间士人黄耀炯依据所见所闻撰成第一本记载此事件的单行史书《靖台实录》,而被誉为“筹台宗匠”的蓝鼎元正是受到此书启发而作成《平台纪略》,后被编入《四库全书》,历来被作为研究朱一贵事件的重要史料。其后,《靖台实录》在中国大陆失传,直到近几年方在日本被“重新发现”,但尚未引起学界重视。对比上述两书,可知在对事件的记录上两书各有特色,尤其对平台功臣的评价上大不相同,借此可探知蓝鼎元为堂兄蓝廷珍争功的深层写作动机,或能对《平台纪略》部分史实有所修正。朱一贵事件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反响强烈,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的相关戏曲,而《靖台实录》一书在传入日本后为之提供了更为详实的材料,传抄甚广。小说家上坂兼胜更是在其基础上翻译改编为《通俗台湾军谈》,将朱一贵讴歌为像郑成功一样的“反清复明”英雄人物,其中所流露出的日本崇明鄙清的“华夷”心态颇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4.
台湾光复初期台籍精英的参政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过程中 ,台湾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渐成长起来 ,要求扩大台胞的参政权。台湾光复初期 ,国民党大陆籍官僚垄断了台湾各级机构的主要权力 ,严重挫伤了台籍精英建设家乡的积极性。他们转而参选各级民意代表 ,指责国民党大陆籍官僚的腐败统治。在“二二八事件”中 ,台籍精英要求实现台湾高度民主自治 ,国民党政权视其为暴乱行为 ,调兵残酷镇压 ,在日据时代成长起来的台湾一代精英遭到惨重打击。国民党高层被迫调整治台政策 ,吸纳台籍精英 ,以缓和尖锐的省籍矛盾  相似文献   

5.
大事记     
《福建社科情报》2008,(3):F0003-F0004
4月份 3日 《联合报》报道,台湾邮政工会理事长称,“台邮”“正名”以来不断遭到外界批评,因此多名董事将在6月提案重挂“中华邮政”招牌。  相似文献   

6.
牡丹社事件发生后,时任福建布政使的潘霨奉命渡海赴台,协助钦差大臣沈葆桢办理台湾海防事务,直接与日本侵台统帅西乡从道交涉撤兵事宜,从涉台实践中形成自己对台湾的认识及其理台方略。本文具体分析潘霨撰辑的《东瀛随笔》与《全台要略》两种未刊稿抄本的基本内容,认为潘霨等涉台官员对台湾的认识及其理台方略,为牡丹社事件之后清政府理台政策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布什执政以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制造了一系列不利于中美关系的事端,这反映了美国对台政策正在出现新变化。美国多年来在台湾问题上奉行“战略模糊政策”,但自布什上台后,美国对台政策正在走向“战略清晰”,具体表现为美国的“一个中国”原则“空心化”、美国启动与台湾的准军事同盟关系、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美国政策的新变化一方面是因为美国企图利用台湾继续遏制中国的崛起,另一方面也是台湾海峡两岸互动影响的结果。美国对台政策可能将进一步清晰化,并将对中美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台湾的早期认识始于1784年,一个在台湾东部探险的匈牙利人带给了美国有关台湾岛的讯息。此后,美国大量出版了介绍台湾的书刊,宣传夺取台湾对美国的巨大利益及其侵略的合法性。适应这一需要,美国商人开始到台湾从事非法贸易,美国也开始了对台湾的资源勘探和军事与物产的调查工作,为侵略台湾作准备。19世纪50—60年代,有三个美国人提出了侵略台湾的主张和政策,这就是佩里的台湾太平洋基地论,哈里斯的购买台湾论和帕克的最后手段说。这些主张成为美国政府对台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美国对台湾的日益垂涎,美国开始武装侵犯台湾,一手挑起了侵台的“罗佛号”事件,失败后,美国改变策略,支持日本割取了台湾,企图从中渔利。  相似文献   

9.
日本割占台湾之后,大陆名人访台者寥寥无几。故对孙中山等人的访台已有多篇文章论及。本文依据近年译读未刊日文档案所得,对孙、梁旅台的背景及经过作出补充,以说明孙、梁对待台湾问题的言行为什么会如此,并对二人的“台湾情结”略加解读。  相似文献   

10.
柯平 《东岳论丛》2004,25(3):155-158
在台湾学术界有一种论调 ,认为日本割台是台湾“被 (中国 )遗弃的历史”。而历史事实证明日本割台是蓄谋已久而且是分三步实现的 :第一步 ,利用甲午战争中国败绩之机非法“窃取”钓鱼岛 ;第二步 ,利用中日马关议和之机抢先攻占澎湖 ;第三步 ,通过《马关条约》“割台”条款完成了割台的三步曲。日本明治政府是发动侵略战争和割台的罪魁祸首 ,一些人别有用心地论证中国方面“遗弃”台湾 ,纯属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和颠倒。  相似文献   

11.
吸引侨生到台升学,是台湾国民党当局侨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拟就台湾当局吸引侨生到台升学的背景、措施与特点作一初步探索。一、吸引侨生到台升学的背景国民党当局被驱逐到台湾以后,争取海外华侨华人的支持成为台湾当局的“基本国策”。台湾当局的侨务工作包含“维护侨民利益、辅导华侨经济及发展华侨教育”三个重要环节,“而发展华侨教育是中心环节”。国民党政府的“宪法”第167条规定:“国家对于侨居国外国民之教育事业成绩优良者应予奖励及补助。”台湾当局将华侨教育分为台湾与  相似文献   

12.
周文顺 《学术研究》2000,26(7):88-95
台湾诸割时期系指“荷据时期”、“明郑时期”、“日据时期”,三代台湾经济,均呈鲜明大陆倾向。荷兰殖民者、郑氏政权顺应台湾经济之性格,竭力吸纳大陆人力资源,引进大陆生产工具,输入大陆生产技术,推动台陆商业贸易,并藉此取得重大发展。日本殖民者欲“移花接木”,强行牵拉台湾经济以摆脱大陆、粘接日本经济,但是,台陆之间出现以“反弹”为特征的“橡皮筋效应”,。台湾经济之大陆性格终未改变。  相似文献   

13.
“台独”倾向的陈水扁当选为台湾新一任“总统”,台湾政局由此发生重大变迁.民进党取代国民党成为台湾’‘执政党”,两岸关系朝非和平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增大。对于民进党的上台,美国出于基本战略利益的考虑,在其对台政策核心不变的情况下,也相应调整了对台关系。本文分析了美国调整对台关系的表现及其原因,并对美国对台政策的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大事记     
《福建社科情报》2008,(1):F0003-F0004
2007年12 月3日“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杨苏棣重申,台湾推动“入联公投”“不必且不利”,美国期待台湾新领导人开启美台和两岸关系新契机。  相似文献   

15.
一、台湾经济持续恶化的状况 1、台湾当局的财政陷破产各级政府欠债四万亿 根据台湾“监察院审计部”决算的报告,台湾当局未偿债余额已经累积到四兆多,是前所未有的高,各县市政府中有八个县市债务已经逼近法定上限,更有十个县市明年就面临破产压力。台“审计长”林庆隆在台“立法院”表示,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会两院“台湾联线”是两院议员针对台湾问题成立的非正式组织。它的成立既有适宜的“国际气候”,也有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根据,还有不容忽视的“游说催化剂”。其成立表明,国会亲台力量进一步凝聚,必然会在美国对华决策、台湾问题上有所动作,以期施加更大的影响。这点可以从“台湾联线”支持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中看出。  相似文献   

17.
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侵占了中国的领土台湾,并建立起总督专制独裁、警察恐怖统治和“保甲”“连坐”制度三位一体的殖民统治体系。作为日本统治台湾最高行政长官和军事长官的台湾总督,凭借着日本政府所赋予的立法权和军事统年权,滥施其专制独裁的淫威,对台湾人民实行残暴的屠杀政策。“警察万能”是日本政府在台湾进行殖民统治的重要特点。台湾是当时日本统治的所有地区中,警察配置人数密度最大的地区。台湾的警察不仅管辖的领域极为广泛,而且掌握的权势也极大。此外,日本殖民统治者还把实行“保甲”“连坐”制度,作为其实施“以台治台”政策的重要手段,用以大力“强化”台湾的地方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18.
七、八十年代,台湾文学界发生了一场所谓“台湾情结”和“中国情结”的争论。在这场时断续时的争论中,有人认为:中国情结只是中国大陆去台作家的创作意识,与台湾乡土作家无关。我以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也是不符合台湾乡土文学实际的。所谓“中国情结”,是台湾作家和人民在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共识的基础上,对祖国的挚爱和眷恋,它是中华儿女爱国意识的表现。这样的爱国情结,不仅时刻萦绕于大陆去台作家的心头,而且鲜明地表现于台湾乡土作家的理论和创作实践当中,陈映真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相似文献   

19.
台湾移民来自祖国大陆者,起源甚早。明代中叶以降,台湾移民渐增。移民主要来自于闽省之泉漳两州及粤省之潮惠两州。据台湾高贤治所著的《台湾三百年史)}称:“荷兰窃据时期,中华民族移居台湾者共有十万人左右。”①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帝玄烨统一台湾。自此,台湾设一府三县,隶福建省,重新统一于清朝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如何对待台湾的原移民,如何处置业已出现的闽粤民人移居台湾之潮流,已成为清政府管辖台湾活动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清代台湾移民政策,大体以同治甲戌(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为界,前期采取严厉的限…  相似文献   

20.
日据台湾 5 0年 ,以数百万台民为役使对象 ,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推行“以台制台”政策。为配合日本政府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 ,总督府一面隔绝台湾人民与大陆之间的往来 ,一面驱使大批台人渡海登陆 ,“经略对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日本为顺利“南进” ,不断派遣台人奔赴东南亚各地 ,破坏华侨的爱国抗日运动 ,打压华侨的政治经济势力。日据台湾时期 ,推行“以华制华”战略 ,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