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经常看到不少低年级语文课上,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学习兴趣全无,学习效率低.学生也得不到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灌”为“导”,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角,教师做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发者。我在教学中大胆尝试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全班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中扎实学好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
圆子 《现代妇女》2010,(11):60-60
我从师范大学毕业.就想当个老师,可是到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老师的工作并不是很好找.而且要求还很多,每次招聘考试,笔试通过,可是一到试讲就被淘汰。从毕业到现在我已经参加过十几场老师招聘的考试。现在的我一看到招聘教师要试讲.干脆就不考了。  相似文献   

3.
“月”+“月” 我叫孙小月,是市里一所示范性高中的优秀生,跟我交朋友似乎没有那么容易,你得有某种“绝活”,将我震住。所以。当新来的同学姜小月说:“孙小月。姜小月,两个‘月’加起来就是‘朋’,干脆我们结成姐妹,如何?”我还是没有动心。  相似文献   

4.
石菊 《老人天地》2014,(1):28-29
在我赴美探亲的日子里,有件事令我至今不忘。记得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女儿对我说:“妈妈,今天你帮着照看孩子行不?我们想出去一下。”我爽快地回答:“没问题,放心好了。”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女儿和女婿驱车走了,房间里留下我和两个外孙女,我正在想:做点什么呢?“姥姥,我们做什么呀?”大外孙女马上问到。“看电视吧。”小外孙女提议。我知道两个孩子都很喜欢画画,常常自由自在地涂鸦,有时在画板上,有时还在自家的停车道上。“我们画画吧,像在幼儿园一样。”我像老师一样指挥着她们,“我们可以办个画展,让爸爸妈妈回来参观,你们看好不好?”两个孩子立马雀跃起来:“好,太好啦!”我们的画室只能设在厨房,其他的房间均铺着地毯。我将画画的调色盘、毛笔、彩笔、五颜六色的颜料全部拿了出来。而这些颜料真让我眼花缭乱,大开眼界,有的是装在锥形塑料瓶里,有的是巨大牙膏式的,也有精巧的小盒……我首先让孩子们坐好,我将调色盘分给她们,把不同颜色挤在调色盘内,然后在她们每人面前摆上可以涮笔的水杯,再分给每人一些白纸。“开始画吧,我们比一比看看谁画的最好。”此刻房间真的安静下来了,两个孩子乖乖地坐在桌前,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创作起来。这是极为难得的时刻,我暗自庆幸自己教育有方。大孙女5岁,在幼儿园里经常进行画画和着色练习,所以能够独立画出较为完整的图画,比如画面上有太阳、彩虹以及小动物,而老---4,,才3岁,纯属漫无目的地进行创作,将不同的颜色叠加在一起,一层一层地在画纸上涂呀,抹呀。看着孩子们作画,我也借此机会涂鸦一下。记得我小时候,很喜欢画画。一次,生了一场大病,久病不愈,后来父亲为我找到一位老中医,喝了三服汤药,竟然明显地好了起来。病愈后,父亲让我画了一个硕大的彩色寿桃,送给老中医,老人非常高兴。为此父亲确认我在绘画上有天赋,还为我找到了一位画画老师,教我学艺。但没想到“文革”来了,父亲被关进牛棚,我们的噩梦开始了。“姥姥,我的颜色没有啦!”老二的叫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天哪!老二画得太快了,一张纸一张纸涂画着奇怪的图案和颜色,几乎是把调色盘上的颜色转移到了白纸上。“我帮你。”我说着,又将不同颜料浓浓地挤到调色盘里。孩子们仍在天马行空地胡乱地画着,  相似文献   

5.
守住清贫     
关邑 《老年人》2009,(3):51-51
多年前,一位年轻教师来到一所山村小学助教。这是一个远离城镇的山村.村民们极少走出大山。因为贫穷.这里的孩子很少有人读到初中,更不要说读高中、上大学了。年轻的老师决心改变现状。经过走访,他发现小孩子辍学不仅仅是因为贫穷的问题,而是思想观念问题,他有了自己的打算。  相似文献   

6.
崇高的选择     
罗翔 《当代老年》2007,(6):30-31
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改变了我生活的航线…… 1979年7月,高中毕业回村的我经我的小学班主任李华老师的推荐在村小担任了民办教师。有李老师的悉心指点,业务上我进步很快。  相似文献   

7.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不知道天高地厚是我们共同的特性,我们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它——天高任鸟飞……于是,“记者”两个字在我眼前一亮,这份工作在一个没有社会经验的年轻人眼里显得金灿灿的。 刚到报社当实习生的时候,一位牙齿被香烟熏得发黄的老记者告诉我:要想当一个正直的记者,犹如屎里觅道。他堆满皱纹的脸冒出一缕不易察觉的神秘。当时,我以为这是一种幽默,所以我附和地傻笑着,后来我才明白,这句当时听起来不着边际的话,一针见血概括了一个行业的本质。 实习结束的时候,我就像一个小有收获的民工——实习期间刊发了大量的新…  相似文献   

8.
交际热线     
孩子王小鹿,我即将毕业离开师范学校,快要当教师了!可我还像个孩子似的喜欢玩玩闹闹,今后面对小孩子们,我这个孩子似的老师会受到欢迎吗?长春市有点心没底的江城雪我想会的。而且还会是个蛮受欢迎的“孩子王”。原因很简单,哪个孩子会喜欢只会板着脸说话的老师呢!遗憾上学时没遇到好玩老师的小鹿充电小鹿,我所在的单位效益不好,看来下岗是迟早的事。我虽然高中毕业,但一无技术二无信心。如果下岗了,我真不知自己能干些什么,我该怎么办呢?九台市前途一片茫然的马立新看来你需要“充电”了。所谓的充电就是要你想办法多学些技术和多读些书…  相似文献   

9.
1973年高中毕业后,我回乡务农。下半年,公社人武部组织一年一度的基干民兵集训,大队民兵连长通知我们几个刚毕业的高中生也去参加,于是,我成了基干民兵队伍中的一员。当时的国防政策是“全民皆兵”,特别重视民兵队伍的建设。公社有人民武装部,大队有民兵连,农闲时组织训练,以提高全民的军事素质,应付突变的国际风云。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在农村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出现错词或错句时,老师会十分恼火地大喊“错了,重读。”如果是学生读的结结巴巴时,老师会猛然打断“不熟练,下去练习20遍”。至于学生出现读的平平淡淡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淡淡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尽管如此,之后老师也就是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那么,对于农村小学语文阅读应该怎样做呢?笔者结合自己在上营屯从事多年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所积累的经验,谈几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1.
方向盘比汽车的还小 看起来憨憨的郑一鸣是个“80后”,lS岁时,他从甘肃兰州1前往美国特拉华州和做访问学者的妈妈团聚。“在学校里,我成绩不好,总受人欺负,很自卑。”虽然读书垫底,但郑一鸣的动手能力很强,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一所社区大学学机械原理。  相似文献   

12.
李桂芳 《老人世界》2011,(10):32-32
一位哲人说:忘不掉的人和事,才是我们的真生命。 一我于1956年3月由河北省定兴县初级师范学校应征人伍。因为没有毕业,学校给应征入伍的同学颁发“肄业证书”。我从班主任金振叔老师手中接过,在场的还有语文老师李老师。我看证书说了句:“肆”字两个注音吗?  相似文献   

13.
春和 《职业》2012,(10):34
人这一辈子,做什么工作好?上小学的时候我就想,毕业了要当一个“车老板”,坐在新漆过的马车上,鞭子上系着红缨,赶着两匹枣红马,多惬意呀!这或许是那个时代农村孩子最现实的职业理想了。大学毕业时,我想去农村当一名小学教师,把老师教给我的,在图书馆里读到的和自己领悟到的最好的知识,传授给最渴望得到教育的乡下孩子们,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4.
在乡下老家,我极喜欢夜逛池塘。一为图静。河面悄然无声,四周万籁俱寂,唯塘面波光潋滟,点点成片,泛着星光。在这种境况下,人很容易沉入一种超然物外、浑然忘我的状态——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肉体和灵魂的一并回归。二为求真天地之间,惟吾一人,这时节,人是真的人,思想也是真的思想,剥去了世俗的伪装,一切都变得单纯而美好起来。所以,当我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无须老师指出文中的“通感”修辞手法,便能全部理解作者当时的心绪和文字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要说说“知青”,我忽然想到,词典里是不是收了这个词?到网上《词霸》里一查,有。“中国在本世纪60年代、70年代对知识青年的简称。特指那时受过中等文化教育,以后又上山下乡参加劳动的青年。”这条解释还挺准确。文革前下乡或回乡的学生,如邢燕子,叫“知识青年”,不简称“知青”。文革中毕业(或实际肄业)的大学生,无论到工厂还是到农村,也不叫“知青”。就是文革中毕业(或实际肄业)的高中、初中生,分配到工厂、参军,或待分配留城的,也不叫“知青”,“知青”就是这词条里写的,“特指”的“上山下乡参加劳动”的中学生。我就是一个知青,撰写这词条的说不定也是个知青。要说这词条还有什么不足,我认为最后一句应该是,“以后又上山下乡参加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青年”。这“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重要,现在回头去看,实际比“上山下乡”更重要。  相似文献   

16.
3月29日是我今生难以忘记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我作为一名优秀少先队员代表,参加了我们葛沟镇中心小学组织的“开展红色旅游、缅怀革命先烈”活动。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华东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相似文献   

17.
1931年我在沧州高小毕业。高小毕业了,下一步怎么办?这件事,我自己并未认真想过,倒是教我们数学的吴兰村老师首先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记得那是毕业离校后的第二天。头一天离校时,我将一把紫砂陶小茶壶忘在教室里。那时,我并不懂得什么紫砂陶,只是觉得那把小壶好玩,就偷偷带到学校,藏在课桌底部深处。离校时竟忘记带回家。如果回校去取,又怕碰见住校的吴老师,说我小小年纪就这么大的茶瘾。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去了。我走出教室,吴老师已经站在他屋门前。我脸上一红,凑到老师跟前。他见我手里拿着茶壶,倒也没说什么。老师问我毕业后有何打算,我当  相似文献   

18.
绘丹 《现代妇女》2005,(10):32-32
我的朋友晓峰是一位电脑迷,电脑里有一个“回收站”,小图标是一个上开口的小箱子。晓峰依样画瓢,用硬纸板也做了一个上开口的小箱子,同样地为小箱子命名“回收站”。关于电脑里的“回收站”我已经很熟悉了,明晰它的用途和特点。晓峰做的“回收站”是干什么用的呢?不等我细猜,晓峰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回收站里放的都是大大小小的“烦恼”,也就是说,他把“烦恼”通通放进了回收站。这倒是很有新意的做法!我从晓峰的回收站上开口探进手,摸出了一张小纸条,只见上面写着晓峰的狂草:“今天炒股不顺,割肉赔了,烦!”我又试着摸出第二张,晓峰见状索性把…  相似文献   

19.
殷海平 《职业》2016,(19):79-79
在到处都讲“互联网+”的这几年,他开了一间互联网公司,并在大学未毕业,就把公司打理的年年赢利。当别的同学毕业后,开始到处找工作,他却把互联网公司给关了,回到乡下要做出“农业+”的事业。而且,还真给他折腾出年收入千万元的收入,三百多位农民愿意叫他“头儿”,平均每位农民,年收入增加二万元以上,并拥有了三十多人的团队。得到了南开大学书记的肯定和当地副市长的关心,他就是“挺会折腾”的宫祥瑾。  相似文献   

20.
陆丽娟 《职业时空》2008,4(10):20-20
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内涵的把握必须确定“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的学生,体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权威,其主导着课堂教学的过程,但课堂内容的接受者和吸收者是学生,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或是否有能力接受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要素,为此教师的教学过程不是为了控制学生,传授、灌输既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而是应以大纲课程向学生自己的课程转变,体育教学更需要和谐、平等融洽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体育教师也应由原来的“带路人”转变成帮助、促进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要求更多的教学策略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