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迎昌 《城市》2015,(2):7-11
一、“大城市病”与“中小城市病”相伴而生 “大城市病”是“城市病”的一种类型.从一般意义上说,“城市病”是指资源配置方式不当导致城市整体运行效率低下,城市系统机能紊乱,聚集与扩散功能失调,居民幸福感下降的现象.“城市病”不仅存在于大城市,中小城市也可能发生“城市病”,但两者之间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在中小城市,“城市病”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缺乏,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因缺乏规模需求而运行效率低下,住宅有效需求不足,呈现出“过疏”特征;在大城市,“城市病”则主要表现为人口过度聚集、交通拥堵、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供不应求,房价飞涨,呈现出“过密”特征.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口、人力资源是上海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因素,其规模、质量、结构和趋势对上海经济发展方式选择和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的影响。上海要积极推进十七大提出的“三个转变”,加快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进一步提高人口和人力资源的宏观管理能力和绩效,为上海经济发展转型创造有利的核心条件。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伦敦的交通规划、建设、运营与管理措施,发现我国中心城市的严重交通拥堵主要源于落后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大量引入多层高架公路进入市中心而忽视轨道交通建设,对公交优先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执行不力;城市公共交通工具营运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协调与接驳;运营的低效率和管理不当,由此造成了典型的“大城市病”。根据后现代主义城市建设思想,结合当前中心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广州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12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特大型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暂时不具备在城镇落户的农民工,要改善公共服务,加强权益保护。上海作为外来人口规模庞大的特大型城市,必须高度重视解决"新二元结构",既要积极改善来沪人员的公共服务,促进符合条件的来沪人员不断融入上海,又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防止"城市病"。  相似文献   

5.
<正>上海市交通港肮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7月,是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所属的承担上海交通港航发展研究、决策咨询、规划设计、学术交流、技术服务等职能的事业单位。中心下设上海公用事业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通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投资实体以及《城市公用事业》编辑部。中心成立以来,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先后承担了上海交通港航行业重要智能化应用项目的研发与建设以及若干行业政策、标准、规划等项目的研究。交通智能化应用项目主要有:"上海虹桥枢纽公共交通智能化系统开发与建设"、"上海闵行公共交通智能化系统  相似文献   

6.
孙钰  郝帅 《城市》2012,(4):26-29
天津是一座有着1000余万人口的大城市,道路交通存在着巨大的需求.公共交通发展和对私人交通工具增长的适度控制,毋庸置疑是一项基本交通政策.伴随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人口与机动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针对城市病等问题,国内很多特大城市重新开始实行严格的人口规模控制政策,引起媒体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梳理了已有研究中关于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控制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代表性观点和主要争议。总体上,目前学术界主要从生产效率、公平性、环境容量及手段论等角度出发探讨人口规模控制的必要性;支持对人口规模进行控制的学者在应该控制哪些人的流动以及如何控制上仍然存在着很大争议。本文在对已有观点进行批判性吸收的基础上,提出特大城市的人口控制应该从全国层面入手,取消户籍限制和大城市的特权。  相似文献   

8.
邹哲  徐康明  李科 《城市》2003,(4):24-27
现代城市交通的总体目标是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安全、经济和高效地实现人和货物的流动.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城市公共交通在实现这一目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城市中,城市公共交通的地位和作用就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上海是我国最早实行计划生育的城市之一,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上海少出生人口达700多万,接近于当前上海户籍人口的一半.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对于控制上海人口规模的过快增长、提高上海人口素质、促进上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长期推行以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为主要目的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队伍老化、未来本地劳动力数量供给不足,等等.  相似文献   

10.
李红玉 《城市》2017,(9):18-26
笔者分析了我国超大和特大城市功能特征和功能疏解面临的问题、治理模式及未来趋势,在梳理了美国、日本等国家超(特)大城市功能疏解的模式和思路之后,认为我国超(特)大城市功能疏解应以去功能化、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模式,去功能化和空间结构优化要与人口治理紧密结合.由此提出适合我国超(特)大城市功能疏解的原则和思路,为我国解决这一难题提供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1.
合理控制上海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上海人口过快增长主要源于来沪人员的快速导入,而来沪人员数量的过快增长又主要源于低端就业人群、非法就业人群以及非就业人口的无序导入。同时,来沪人员过度集聚在城郊结合部的态势仍很明显,给城市正常运行造成一定压力。面对人口总量不断攀升、城市承载负荷日益加重的严峻现实,上海必须要有紧迫意识,切实贯彻中央关于"特大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的意见精神,把加强人口调控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在人口流动因素多元复杂的大背景下,重点抓住导致人口不合理增长的政策因素,审慎甄别其内在的驱动机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的强化、补充、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底,北京市推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北京市300万老年人口不论户籍,在乘坐公共交通或逛公园等公共场所、或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时,如发生跌倒、摔伤等意外伤害,均可获得意外伤害保险赔付,最高可获20万元。下一步,北京还将出台以企业、社会组织、单位为受益人的集体保险,以降低它们在为老服务中的风险。此前,上海、山东、浙江等省市已推出类似保险项目。  相似文献   

13.
德国的城市公共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成 《交通与港航》2008,22(1):46-49
<正>德国的城市中,一般都具有设施相当完善且运营效率高的公共交通系统。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中,至少设置有一个公共汽车系统。在规模较大的城市中,还另外设置了多种不同模式的公共交通设施。由于公共交通设施非常完备,人们往往不需要自驾私人小汽车出行。本文介绍了德国城市中常见的几种公共交通设施、交通地图和交通标志、公共交通的车票  相似文献   

14.
高向东  吴瑞君 《科学发展》2013,(3):58-71,26
上海常住人口密度呈“四级阶梯下降”态势,中心城区人口向周边区域扩散,少儿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加,不同年龄结构人口居住空间出现分化,人户分离现象严重,外来常住人口呈现“市少郊多”和“西高东低”格局,境外人口空间集聚明显。上海人口空间移动,对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应根据上海人口空间移动和不同类型人群需求特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平衡发展、均等服务、持续发展、高效利用”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对公共资源配置进行合理规划,促进人口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勇鸣 《科学发展》2011,(10):99-105
从“六普”数据看,上海人口状况与全国有较大不同,全国人口增速减缓,上海人口增长加快;全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上海常住人1:2的老龄化下降,户籍老龄化上升;上海“少子化”比全国更突出;上海比全国获得更多的人口红利;全国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上海人口向城郊结合部和郊区流动;上海劳动人1:7高峰年龄段提前全国5—10年,一方面给上海带来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使上海比全国更早进入退休高峰期,社会保障面临更大压力。大量外来劳动力进入上海,给上海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带来契机。扩大城镇养老保险覆盖面,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渠道,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加快老龄事业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从1980年提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以来,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大城市的数量仍在增多,规模还在继续膨胀。为了促进我国生产力与人口的合理布局,1989年12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城市规划法》时,将城市发展方针修改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修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园与人口协调发展是长三角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征。基于集对分析中的同异反联系度和集对势的协调评价模型对2006—2019年长三角市际公园与人口协调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整体上公园与人口两系统呈正向发展态势,协调程度趋好,但稳定性较弱;各协调类型城市公园与人口系统内部差异较大,公园系统协调性总体优于人口系统协调性,公园总量、公园格局、人口生活水平因子协调影响力强;时序上“一核五圈”城市群公园与人口协调能力保持正向发展态势,空间上圈层之间协调能力杭州、宁波都市圈领先、上海较差。研究可为长三角公园系统的优化、人地协调状况的平衡以及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蔡中为 《城市》2015,(8):63-68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公共交通作为承载率高、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被寄予很高期望。各城市对发展公共交通日渐重视,“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的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国外发达国家在发展公共交通方面的做法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蔡旭初 《科学发展》2012,(4):56-68,9
通过分析上海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征和趋势及其对上海住房需求的变化和影响,对未来5年上海居民住房供需情况作出预测。同时,在对上海现行住房供需体系及运作模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城市住房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与启示,从控制人口总量、分散居住人口、增加和优化保障房、激励空置房出租等角度,提出上海住房供需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路和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20.
曹伯虎  韩宇  徐志 《城市》2014,(8):23-26
正一、引言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京津冀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京津冀自身尚未形成合理的城镇群发展等级结构,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高度集聚,大城市病突出,人口、水资源、生态和交通等方面已成为北京承载力的短板,而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区域服务辐射作用尚未发挥,河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