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善于进行创新的党.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创新的理论旗帜,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并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的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毛泽东在三次历史性巨变中前承孙中山未竟之业,后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毛泽东对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战略和策略方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革命实践中成熟起来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对我们的启示是:1. 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 坚强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是推进中国社会巨变的有力保障;3. 发挥创新思维,敢做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分析了革命成功和建设受挫的深层次原因。20世纪初期,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80年代末90年代初,前苏东各国社会主义失败。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俄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苏东各国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无论革命和建设都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也是成功的革命和受挫的建设留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长期依靠它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邓小平同志根据新的实践和任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新形势下我国正处于新旧两种体制的转换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牢记党的宗旨,更显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以及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新时期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启示.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些历史启示,有助于我们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纲领、路线和政策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的行动指南。如果忽视了不断革命论,就会犯右的错误;如果忽视了革命发展阶段论,就会犯“左”的错误。坚持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无产阶级政党就会领导人民群众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雄辩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实现复兴伟业的光明之路,中国革命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成就。创新发展、理论先行,“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伟大世纪、伟大时代、伟大变革急需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坚持理论创新,在当代中国就必须根植于时代发展的伟大变化,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以理论创新推进实践创新,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8.
一、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继承和捍卫邓小平同志经常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老祖宗,我们决不能丢。十五大报告讲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从中国百年史看: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不能取得胜利;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如果...  相似文献   

9.
由于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欧洲以及马克思主义首先取得胜利的俄国是截然不同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勇于开拓,进行理论上的创新,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正是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改革世界的锐利武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把这种结合的经验进行最高的哲学概括,形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化的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了胜利,是因为有了以毛泽东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建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133页)实事求是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法宝。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上,海南人民的革命斗争占着光辉的一页。而海南革命根据地能坚持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最根本的原因是广大革命干部和战士坚信马克思主义终必将在中国取得胜利,因而满怀信心,前仆后继,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依靠群众,坚持海南革命斗争的结果。那么,马克思主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海南传播的?这是本文力图叙述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回顾党的历史: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力挽狂澜,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宋清渭 《中华魂》2011,(7):10-14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极不平凡的历程。9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领导人民军队,战胜了千难万险,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回顾党的历史: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力挽狂澜,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以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和解决矛盾的辩证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创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邓小平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正确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奋力开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特定时期主要矛盾的解决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相统一、坚持理论的人民性和实践的人民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0年历程赋予我们的深刻启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征程承载着马克思主义的前途命运,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面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始终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应深入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 ,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并创立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坚持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不变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动摇 ,从而使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使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现代化导向的具体体现 ,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主导现代化事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丁义照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一百几十年间,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一些国家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是能够成功的。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宝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二十世纪的中国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概括地讲、主要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翻身解放,作了国家的主人,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一件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使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中国逐渐摆脱穷困落后的面貌,走上繁荣昌盛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指导思想看,应归功于毛泽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