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基于既有的相关研究,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测算2006—2018年黄河流域九省(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各省(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但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均显著高于文化产业;黄河流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但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耦合协调等级普遍偏低,且区域间的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各影响因素对黄河流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存在差异。据此,提出推进核心城市群发展以强化辐射带动效应,紧扣消费市场动向以强化需求驱动效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以强化技术创新效应等对策,以推进黄河流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系统理论和协同理论,构建旅游业和旅游公共服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并评价2010—2020年桂林11县旅游业和旅游公共服务的耦合协调关系,并采用灰色关联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桂林旅游业和旅游公共服务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两者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但耦合协调度基础相对较差,耦合协调水平整体有待提升;旅游产业结构、旅游公共信息和旅游公共环境是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据此,桂林旅游业与旅游公共服务的协调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因地制宜制定相应政策,并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3.
文旅融合是现阶段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研究文旅融合对旅游业经济绩效有着重要意义.运用耦合分析法测算2009—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通过引入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SCP模型,分析文旅融合对我国旅游业经济绩效的影响,实证显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水平测度逐渐增大,耦合协调等级不断优化;文旅融合与旅游业经济绩效单位根平稳,且文旅融合是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的格兰杰原因,两者为单向因果关系;通过SCP模型分析,影响我国旅游业经济绩效的指标主要是文旅融合水平、旅游业市场规模和旅游业市场消费水平,其中融合度和市场消费水平呈正向影响,市场规模呈负向影响.为保证我国旅游业经济健康成长,应建立文旅融合新产业体系,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旅游经济高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评价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状态,通过建立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选取26个城市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时序特征,群内各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截面差异明显;资源子系统综合指数增长幅度最大,环境子系统次之,再次是产业子系统,人口子系统综合指数增长幅度最小,各子系统指数变化轨迹、升降幅度和截面特征不一致,使得26个城市综合发展指数呈现出发展平稳型、持续波动型和跳跃型3种波动类型;长三角城市群的耦合度和城市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不同年份的耦合协调度类型各异,城市间内部协调性不高,人口与其他子系统的矛盾突出,虽然两两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在逐年升高,但人口与其他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偏低,当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依然突出。据此认为应推动长三角城市群人口、产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耦合函数模型对淮南市2010—2018年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淮南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逐年递增,产业间耦合度总体呈增长态势,但2018年仅达到"濒临失调"状态.为提升两大产业融合效果,今后淮南市应积极推广和落实文旅融合发展理念、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融合精品、加强区域合作,提高文旅产业实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融合发展速度、加大政策支持,为文旅产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9~2019年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31个省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数据,分析两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时空变化特征、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及空间关联格局。结果表明:从两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来看,时间上呈现上升态势,属于文化产业主导型耦合协调,空间上呈现从沿海到内陆规律性递减空间分异特征;从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态势来看,时间上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初步实现良性耦合,空间上呈现"西低东高、北降南升"非均衡发展和空间分异特征;就两大产业空间关联格局而论,呈现显著的全局和局部正向空间集聚特征,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及中西部地区分别属于"H-H"和"L-L"集聚类型,中部地区属于"H-L"和"L-H"集聚类型。基于此,建议"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找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对接点,因地制宜制定促进资源整合、市场共享、人力资源共育的产业耦合发展政策,有效发挥产业耦合发展全局和局部正向空间关联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西藏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构建西藏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11-2020年西藏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系统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并构建西藏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测度模型,对西藏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以及相对发展类型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西藏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但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上还有待提高;(2)西藏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D值得分保持稳步上升趋势,并在2020年达到中级耦合协调阶段;(3)根据相对发展度显示,2018年以前西藏乡村振兴发展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2018年以后两大系统初步实现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长江经济带沿线36个城市2005-2015年的市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发现:(1)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呈不断上升态势,总体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产业结构升级要滞后于生态环境优化步伐,基本属于产业升级滞后型;(2)近十年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明显,这种区域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其中无锡、常州、南京、镇江及杭州达到高水平耦合发展阶段,泸州处于濒临失调发展阶段,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依次上升,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是未来一段时间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9.
基于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二者的协同关系,构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协同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并评价2011—2018年我国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就全国层面而言,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呈递增趋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发展滞后的耦合阶段、失衡阶段和发展迅速的协调阶段;就区域来看,东、中、西三个地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两大系统的综合水平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耦合协调存在空间差异:东部地区处于乡村振兴驱动的初级协调状态,中部地区处于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驱动的中级协调状态,西部地区处于乡村旅游驱动的勉强协调状态;经济发展、政府扶持、资源禀赋是影响两大系统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与相关产业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呈现相互支撑、融合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和旅游相关产业的统筹协调发展已成为时代要求。旅游业作为川西北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对相关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巨大,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休闲产业、农牧业、加工业以及生态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在新形势下,川西北旅游发展不仅需要以旅游线路整合沿线旅游资源、统筹协调沿线地区旅游发展,还应构建区域性旅游发展平台,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统筹协调区域内各种旅游要素配置、推进区域旅游整体协调发展,实施"线路统筹"+"区域统筹"的"双统筹"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旅游学界普遍地将旅游业归属于服务业的论断存在着重大的理论缺陷。实际上 ,旅游业与服务业在概念种类、资源依托、产品形成、满足对象、功能作用等方面均有根本而巨大的差异。因此 ,旅游业不应因为卷入了大量的服务性行业而被视为服务业的组成部分 ,而应被确认为一个新兴的独立产业范畴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市旅游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利用投入产出表对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作系统的定量分析,通过揭示旅游业的投入结构、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旅游业的波及线路、影响力及影响力系数、感应度与感应度系数等重要指标,旨在为乌鲁木齐市的旅游经济研究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产业升级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了产业结构的历史发展进程 ,但它对地区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并无直接意义。产业素质升级是以提高地区整体竞争力为目标 ,以政府资源创造为前提 ,通过产业资源创造 ,提高地区内产业质点素质和产业协同性。因此 ,产业素质升级对地区经济来说具有更直接的实质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产业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林业的整个再生产过程,包括它的培育与生产、加工制造及销售服务三大产业,都不同程度地纳入了经济全球化.我国林业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实际要求以及我国林业纳入经济全球化的实践等都要求我国林业必须可持续发展,继续顺应国际化趋势,遵循WTO规则,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大力"引进来"与"走出去",积极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与国际市场,以产业国际化来促进和保证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服务业与工业间的关联关系一直受到经济学家的关注,根据四川省1994~2004年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年增加值,利用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进行动态分析,可得到如下结论:工业、服务业均存在对其他产业的明显的正外溢效应;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存在对其他产业的正外溢效应,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包含实体部门和金融部门的生态产业体系理论模型,基于2004年至2019年全国农村和保险业相关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造了生态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数,通过OLS回归实证研究了寿险业资金运用创新对乡村生态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政策引导寿险业保险资金配置有利于提高生态产业发展水平;寿险业将保险资金余额投资于银行存款既可以保障资金安全,也可以通过银行对生态产业的支持,有效促进乡村生态产业发展;相反,寿险业将资金配置于债券投资对生态产业的促进效率较低,不利于生态产业发展。因此要加大力度研究寿险业助力生态产业发展的资金余额配置方式,提高寿险业资金对生态产业的投资规模,丰富和完善其投资结构,针对生态产业发展实施精准服务和精准补偿,为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与文化具有共同的融合基因,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与融合路径是指导两者融合的重要理论基础.从产业融合的推力、拉力、支持力和阻力四个层面构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模型,并依照旅游和文化双方经营主体在跨界资源重组中的角色与融合深度,提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四种路径:整合融合、吸纳融合、渗透融合和重组融合.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脱节现象已经成为一对比较明显的矛盾,这在城市新区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产城结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城市化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在新一轮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双轮驱动",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1997、2002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分析了我国流通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是流通业中间需求的主要消耗部门,不同类型制造业对流通业的中间需求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流通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水平很低,中间投入结构在不同类型的制造行业也存在一定差异.流通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大于制造业对流通业的拉动作用.我国流通业与制造业存在互动关系,但产业关联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具有优势的重合产业大都集中在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为避免落入产业承接的陷阱,我们认为西部地区在主动承接工业领域内具有优势的产业转移的同时,应加强承接农业和服务业领域内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