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阐述利玛窦首创中西结合翻译介绍西方科学文献的历史,首次将“四书”外译,开创中国典籍外译的先河,同时培养了许多翻译人才。以他为首的西方传教士的翻译活动,形成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二次高潮。  相似文献   

2.
利玛窦对汉语词汇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主要表现在推动汉语复音化进程,促进附加式构词方式的发展,给汉语旧词灌注新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明万历期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在各种原因的驱动下,测绘了多幅中国经纬度地图。地图的绘制采用了西方的许多先进制图方法与技术,从而推动了中国测绘和地图科学的发展,对中国地图学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玛窦的《利玛窦中国札记》对明朝末年中国的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的文化进行了较为真实客观的记述和评价,认为当时的中国人具有和平知足、尊师敬老、愚昧虚骄、封闭多疑等特点。他的独到见解和真知灼见对于当今的中西文化交流,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塑造良好的国家民族形象都具有积极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玛窦全方位地把欧洲的科学文化知识介绍到中国,其“文化适应”策略架设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利玛窦得到历代中国政府的高度评价,他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传入中国的西方数学作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明朝末年,利玛窦传入的西方数学知识为代表的西方初等数学,在使中国数学面貌改变的同时,对我国科学发展起到的相当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邹代钧(1854-1908年),晚清著名的地理学家、地图学家及地理学教育家。早年出使欧洲。1895年春夏间,他独资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地理学学术团体———译印西文地图公会(简称地图公会,后改称舆地学会)。这个团体主要的任务是译绘出版各种地图,采取发行股票的方式经营,存在期间共出版了七百多张地图,在中国首次采用了烂铜版法印刷地图,使中国出现了彩色制图,对地图的出版水平、地理知识的普及与地名学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促进了中国地理学从传统的舆地学向近代地理学发展。本文就邹代钧的生平与舆地学会的经营活动等方面,分析邹代钧对中国近代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视觉传播的"中国意识"是在中西文化互动中得以确立的。尽管以文字为介质的文化载体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但传统的文化传播大都局限于文字介质,忽略了图像对"中国意识"的构建。回溯中西图像传播史,利玛窦及其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意义明显,其文化的"他者"视角对建构具有学科自觉的中国视觉传播学来说,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 ,利玛窦是最具影响的人物。西方近代科学及天主教在中国能有现在的发展 ,利氏是有开创之功的。文章从西学翻译的角度 ,通过介绍与分析利玛窦的著作来评价其对中国数学、天文学、地理学、思想文化以及语言、音乐等方面的影响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利玛窦与中西音乐交流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玛窦是中西音乐交流的第一人,他把西方的宗教音乐介绍到东方,也把中国的戏曲及祭祀音乐、民间音乐介绍到西方.他第一次把欧洲的击弦式古钢琴带到中国.他写的<西琴曲意>既有宣传基督教义的道言,也有自己艰难经历的人生感慨.由于他的音乐修养只限于粗晓音律,因而他对中西音乐的交流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利玛窦为了传教,一方面极力地在“天主”、“上帝”与“天”,“人性论”与“仁义道德”诸方面将基督教与儒学进行揉合和会通;另一方面又无法去摸平相互间的冲突。尽管会通和冲突并存,但利氏成功地开创了两种异质文化之间对话的先河。它昭示着我们对待异质文化的最好办法和最有利的态度是“君子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2.
审判动态地反映着司法权的全部固有属性并具体地实现着司法权的基本职能。裁判作为法律过程的产品,无非是法律从抽象形式到具体形式的转化,是在个案的落实。虽然在华经历了三次诉讼,但是,利玛窦对中国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评价是正面的、赞扬性的。通过对中西法律的对比,利玛窦认为宗教对法律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西国记法》及其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玛窦的《西国记法》是最早一部以汉文撰写的记忆术论著,也是20世纪以前惟一用汉文撰写的记忆术论著。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此书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西方学术界却向来对此书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利玛窦在华期间曾绘制世界地图数幅,这些地图的原刊本全世界仅存五件,其中有三件藏于日本.利氏地图经由传教士、中国商人和士人传到日本后,受到了日本社会的广泛欢迎,它不仅被江户时代的文献广泛征引和摹绘,而且还出现了许多以它为原型制作的世界地图.利玛窦在地图中宣扬的"地圆说"、"五大洲说"等观点,受到了以佛教徒为首的传统势力的抵抗,同时也得到包括兰学者在内的开明人士的欢迎,它对江户时代人们世界观的改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利氏地图还将许多崭新的地理学理论与世界知识带到了日本,对日本地理学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世界水平的提高有着颇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文化的核心差异是不同的政治权力结构——欧洲:教俗分权,一教独大;中国:皇权至尊,多教平等。利玛窦在《天主实义》中对天主、君王和生父之间的关系所作的阐述明显与中国儒家传统不同;在后来的实践中教权与皇权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中国统治者禁教乃是势在必行之举。利玛窦等耶稣会士成功地打开中国的大门,是由特定条件形成的一次历史的偶然事件。  相似文献   

16.
利玛窦《交友论》的译刊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友论》是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 1 5 95年在华编译的第一部汉文西书 ,也是明清之际由耶稣会士译著的第一部世俗内容的汉文西书。该书通过百则西方哲言的编译 ,向中国人展示了西方的友谊观。在明末清初重儒家的“四伦”而忽视友谊的伦理系统中 ,《交友论》使士大夫相信 ,在遥远的西方也有着像中国人一样对友谊的认识 ,甚至有的见解还在中国圣人的认识之上。因此《交友论》在明末清初曾被多次刊刻 ,编入各种丛书 ,成为后来中国思想和伦理变革的一个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宗教传播是文化交往的重要实现机制。明末耶稣会士利玛窦的宗教传播活动,不仅在形式上认同了中华文化,而且在内容上会通了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中西文化,促成了中西文化交往的实现。这一史实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往实践提供了一面“历史之镜”。  相似文献   

18.
夏伯嘉《紫禁城的耶稣会士:利玛窦(1552-1610)》(牛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是一本重要的新著,它被翻译为包括中文在内的多国文字。然而,此书远非完美,而是存在不少错误甚至严重的错误,这主要表现在为,罗明坚的汉语水平问题,利玛窦在南昌铁柱宫的遭遇,李贽在《与友人书》中对利玛窦的疑问,以及罗马耶稣会档案馆珍藏的一份官方文书,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