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美国交通运输革命极大地推进了西进运动的进程。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西部拓荒农业和地区专业经济的发展 ,促使西部农业由自给自足向商品化转变 ,同时人口的西移加快了西部地区城市化。  相似文献   

2.
1980年,美国人口调查局10年一度的人口统计结果显示,美国有史以来西部和南部的人口第一次超过北部和东部,这标志着发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经济结构的地区性变化至此已成定局。而且,据美国经济分析局预测,这一趋势仍将持续,到2000年,西部和南部的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64%①。显然,对于这种现象的考察,是我们认识当前美国政治经济动向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于我国开发落后地区也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系统梳理人口迁移规模、人口迁移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变动规律。采用耦合模型测算1992—2012年我国大陆31省相关变量的耦合度,实证检验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耦合机制,考察人口迁移模式的演进态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推动了区域发展格局的转变,人口跨区域流动从过去大规模向东部地区迁移转为向多个增长极迁移;同时,受到人口承载压力的影响,东部地区偏向迁至省内的趋势有所逆转,人口向省外迁移的迹象加强,但东北、中部、西部地区对东部迁出人口的吸引力仍相对不足。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回流"与东部人口偏好区域内迁移的现象并存,表面上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区域分割,实质则体现了在各区域产业升级转型及区域间产业转移背景下劳动力的合理分工和有序迁移。  相似文献   

4.
美国经济重心西移,反映美国西部城市的崛起和当前区域经济走向,是非常重要的现象。经济重心,有其特定的内涵,其中人口的变化是关键环节,可资定量分析。大量数据表明,美国经济重心确实不断西移。相应地,西部和南部在全国经济和政治等方面日趋显要。东北部和中西部经济虽稍有起色,但尚未进入全面复兴阶段。区域经济的这种结构性变化,对于认识一个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的变化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战后美国人口流动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人口流动的地域结构方面,墨西哥等拉丁美洲国家取代欧洲和非洲国家成为重要的移民流出地,南部、西部取代东北部、中西部成为主要的人口流入地;美国移民政策的重心由面向合法移民转为面向非法移民;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由“城市老板”管理转为政府主导下的松散管理。美国政府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适应工业化进程的需要,调整人口流动政策及管理方式,对于我国调整、制定新的流动人口政策及管理方式,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部的崛起是美国在20世纪所发生的最重大的社会变迁之一,为多方所关注。“唯华府论”、“唯市场论”和“南部地理优势论”等观点对其成因的解释,都有值得商榷之处,历史地看,南部的崛起并不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区域平衡发展计划或市场自律的产物,而是“大萧条”以来各种内外因素互动的,制度变迁的结果,外因是打破南部社会传统机制的关键力量,而内因而是推动南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外因的诱导和内因的主导的复要而有机的结合所导致的制度变迁,是促使战后南部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作为历史上美国的落后地区,南部的崛起可为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提供资鉴。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和美国的西进运动不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美国阳光地带是指两部和南部辽阔的地区,曾是美国最落后的乡村地区。战后阳光地带崛起,成为美国经济最活跃的新兴工业化地区,改变了美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阳光地带的崛起,成为落后地区赶上发达地区的一个成功的范例,引起美国及世界各国区域经济专家的注意。1980年以来,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差距日益拉大,其经济地位、发展目标及条件与战前美国阳光地带极其相似。研究美国阳光地带的崛起,对于我国西部地区末来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阳光地带的崛起阳光地带的崛起表现在城市化与工业化两条发展主线上。城市化与工业化是…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期,美国绝大部分黑人生活在南部的乡村地区,但经过两次黑人大迁徙,有近一半的黑人迁移到北部和西部城市地区。与此同时,南部城市黑人的数量也迅速增加,黑人成为美国一个高度城市化的种族。但与白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相比,黑人的郊区化水平却十分低下。同时,不仅在中心城市,而且在郊区内部,黑人的分布又存在着高度隔离化的现象。低度郊区化和高度隔离化是黑人分布的两个主要特征。这种分布模式给黑人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比如进一步的贫困化、教育水平低下、就业困难、生活环境恶化等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南通市发展重点向南部倾斜,行政中心和学校等机构纷纷向南部新区迁移,东城区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一大批投资项目纷纷落户我市东南部地区,新建的楼盘也集中布局在上述区域且价格不断攀升,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人气和发展水平。但是,长期以来,南通市市区两北部地区发展却相对滞后,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居民就业机会和收入增幅不高。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劳动力人口具有存量多、增量大、质量低等特点,使得该地区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高适性、应用普遍性等特点。为西部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方面为西部地区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为西部的发展积累资本。  相似文献   

11.
从人口流动迁移角度研究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旨在分析人口集聚、产业集聚以及经济集聚的相互影响和作用。通过构造人口流动迁移的微观经济模型,掌握人口流动、迁移和集聚的动因;通过人口与产业的空间布局分析,说明泛珠三角区域先发展地区的人口集聚与产业集聚过程应该相互适应,而后发展地区的人口“回流”与产业转移过程更应互为补充。所以,泛珠三角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应该结合本地区的产业优势和人力资本现状制定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和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城市史是一部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自从在东海岸建立起一些小城市之后,南部、北部、西部,以及最后西海岸地区的城市就逐步发展起来。这个城市网络一旦建立,这些城市的内部发展便成为美国城市风貌的主要特色。到了二十世纪初,美国向城市发展的这个倾势开始加快。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西部开发先后勤经历三次,历时100多年,基本上实现了西部与北部和南部的平衡发展。采矿业先行是美国西部开发最初的基本动力,交通业的迅速发展是西部开发的催化剂;特色农业的发展是西部开发的基础;兴修水利和保护土壤保障了西部开发的持续进行,电子、航天等新兴工业的发展是西部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西部的区域优势是其持续开发的潜在优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西部开发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许多有益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美国南部农业经济与黑人大迁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美国南部农业黑人掀起了美国历史上声势浩大的两次大迁徙运动。大迁徙使南部缺乏田间劳力,引起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种植园租佃制最终崩溃。同时,二战后联邦政府鼓励缩减耕种面积,南部农场加速集中合并,促成南部农业人口不断迁往城市。  相似文献   

15.
湖南东、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状况等四个方面存在着经济发展差距;而人口因素的差距及其时经济发展影响是湖南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是发展湖南西部地区经济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口控制与经济发展对比分析文/国家统计局徐钢人口控制与经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个问题。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人口控制与经济发展情况,可以发现有三个基本特点: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就能有效控制;经济发展水平高,吸纳人口的...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自身发展条件决定了西部大开发只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认为,在西部大开发中,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近期发展和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及人口生产的辩证关系,才能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联系我国西部实际情况 ,根据党中央加强开发西部地区的重大战略问题与思路 ,对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口战略问题作出一系列思考和探索。西部地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作超常规的跨越发展 ,以“富民为本”、“以人为本”,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博弈论的方法论证了:如果在政府不干涉的假设下,人口自由的迁移会造成进入地区公共设施的过度使用,破坏进入地区原有的资源配置.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应在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上发挥作用,引导人口正向迁移.  相似文献   

20.
西部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决定性因素。目前,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匮乏,人口素质较低,这些是西部开发中的制约因素,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西部地区人力资源质量和西部地区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