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群体的建设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类生活活动日益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战后日本的城市群体,是六十年代前后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地发展建设起来的。目前,日本全国已先后发展建设起来了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八大城市群体。一、城市群体的基本模式战前,在日本的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就曾出现过城市群体,但是,当时的城市群体不仅  相似文献   

2.
日本城市景观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强 《日本研究》2006,(2):44-48
长期以来,日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忽视发展城市景观建设。2003年日本制定并实施了观光立国战略,对城市景观建设提出新要求。为此,日本政府通过采取制定法律、成立专门政府机构、制定城市景观建设指导手册、对城市景观引入评价制度等措施,重点对城市道路、城市空间、水体景观、历史建筑等进行整顿,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日本发展城市景观建设的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及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支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之一.马克思的"社会扣除理论"以及社会保障的性质,为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快于城市,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却滞后于城市,严峻的现实需要国家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构建;我国持续2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的连年增长,为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在当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构建中,却出现财政严重"缺位"现象,主要表现为: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不清晰,缺乏资金的投入,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管理体制不适应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基于此,有效发挥财政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支持作用,需要推进制度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调整财政对我国社会保障的支出结构,建立"省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精神塑造与城市法治化的内在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碧华 《唐都学刊》2006,22(2):98-102
城市精神塑造与城市法治化建设具有内在的互动关系。首先,城市精神的塑造与城市法治化建设相辅相成,同步发展。城市精神塑造是城市法治化建设的内在品格和素质要求;城市法治化是城市精神塑造的重要内容;城市精神塑造与城市法治化建设同步发展。其次,城市精神的塑造需要城市法治化的支持。城市法治化为城市精神的塑造提供动力支持;城市法治化为城市精神的塑造提供各种援助;城市法治化为城市精神的塑造提供保障;城市法治化的过程也是城市精神塑造的过程。最后,城市法治化建设同样需要城市精神的支持。城市精神的塑造可以通过对人的塑造实现对城市社会的控制;城市精神的塑造对城市法治化建设具有明显的评判功能;城市精神的塑造对城市法治化具有多方面的维护功能。研究城市精神塑造与城市法治化的内在互动关系,有利于两者协调发展,对于城市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5.
范作申 《日本学刊》2004,13(4):82-98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遭遇城市发展冲击 ,是所有发达国家都曾遇到过的问题。本文从战后日本城市发展立法与地方城市建设开发政策及其利与弊的角度 ,回顾战后日本政府是如何面对城市发展问题 ,制定各种法律、出台各种措施的。作者在对这些法律、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少子高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人口结构的上述变化,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对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冲击,如何筹措资金建立更为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与此相应的也包括老年人居住及社区的建设问题,即建立能够满足老年人生活、工作需求的城市及社区。日本各地为应对少子高龄化,在城市建设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的探索。提出了"理想的少子高龄化城市建设"的理念,意指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体现生存价值的劳动或工作场所、不用住院就能够享受医疗和看护服务、各年龄段居民能够加强交流的新型综合性城市建设。沿着这一理念建设了不同模式的老年社区,如密集型城市建设、社区的无障碍设施化、兼具医疗看护服务的高龄化社区等等。我国高龄化程度快速提高,为此应该在多方面的为严峻的高龄化问题做出应对。日本高龄化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近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其城市的结构与功能都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 ,特别是近代城市的改造取得了很大成就。由于对日本近代城市改造的研究甚少 ,因此加强此方面的研究也就很有必要。一  在日本工业化的过程中 ,日本迅速形成一批工业城市和工业地区 (包括农村地区 ) ,从而带来这一时期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和城市的发展。  这一时期城市的发展 ,一是原有城市 (包括城下町 )的发展 ,如东京、大阪、横滨、神户等 ,它们基本摆脱了原有城市的特征 ,其经济性日益增强 ,不仅成为当时日本主要染织业中心 ,而且是重要的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大城市圈又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居住功能日益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战后,日本的大城市圈是20世纪60年代后与社会经济日益高度发展同步协调开发建设起来的。目前,日本全国已开发建设起了东京、大阪和名古屋等一系列大城市圈。日本的大城市圈主要是以圈域结构为地域特征的社会综合活动的集合体,它有效地发挥出了城市设施主体布局合理化和循环经济体系化、内外联系有机化,而且实现行政管理圈、工业生产活动圈、流通集散营销圈、居民生活居住圈、文化娱乐活动圈等多结构并存,布局合理的城市结构体系。目前,我国也正在开发“长三角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一系列大城市圈,因此,研究日本的大城市圈开发建设无疑对我国正在开发建设的“都市圈”有其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埠要闻     
正2015年12月30日,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建设与发展一论坛在青举行。本次论坛以"创新·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全面回顾了2015年三座城市共同开展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取得的成果。青岛市市长张新起、日本新潟市市长筱田昭、韩国清州市副市长尹在吉出席并作主旨发言,三城市共同签署《2015年东亚文化之都共同宣言》,为持续推动东亚文化之都城市未来合作,提供了有力和具体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近代横滨是日本沿海开放城市兴起与发展的缩影。与日本传统城市不同之处在于,横滨是在德川幕府行政命令和财政支持下在极短的时期内建成的,因而也呈现出某些畸形发展的特征。进入明治时期,横滨进一步发展为日本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引进欧关文明的桥梁,堪称日本早期现代化的实验场。  相似文献   

11.
行政监察是一个国家按照国家意愿对本国或本地区政府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政治力‘量。日本战后恢复经济的成就成为世界奇迹,引人注目。各国人民不仅对日本的城市建设感兴趣,而且更加关注那些维护和推动日本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力量和政治要素。东京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的发展和变化对日本,乃至对世界都要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城下町是日本封建城市中较有代表性的城市类型。从战国后期到江户时代,它遍布日本,垄断大部分的工商业活动,排挤其它类型的城市,形成了日本城市发展史上的城下町时代。一、城下町的形成和发展城下町是以领主城馆为中心,主要包括武士集居区域和工商业区域的封建城市。它起源于地方领主对基层市场的控制。在濑户内海地区,集中了家臣的领主居馆与周围市场的结合,大致是在十四十五世纪。但当时它们还未形成为一个整体,是一种具有松散联系的城下  相似文献   

13.
东京不仅是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而且,也是日本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60年代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近年来“国际化城市”地位的显著提高,城市人口逐年增加,城市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使日益增加的人口和广域的城市空间推动城市文通日趋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事实证明,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必须以高度发达的城市交通设施来保证,进而把人的活动与空间连接在一起,保证高速化、效率化和标  相似文献   

14.
商业作为商品流通的国民经济部门,是连接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生产与消费的桥架和纽带,是实现商品剩余价值的必需过程,它的发达也是城市建设现代化和经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东京作为日本政治中心和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城市,也必然促成商业活动的高度发展。归纳起来看,东京都内的商业区主要分两大模式,即集中建设的商店街和分散存在的中小型商业网点。商店街一般都建在闹市区,它与工业区相隔离,但与文化和居民区相毗,并独占一条大街形成商品集散与分流的中心。从大的方面看,商店街可分为四大  相似文献   

15.
都市化进程既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重要的现实背景,同时也为中国城市更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与具体的模式。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密集、金融资本市场空前活跃、现代服务业与文化产业已有起点积累等特点,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指导思想和原则,推动城市结构、功能的全面发展。在文化大都市的战略框架下,切实地发展与提高文化产业水平,为中国大城市扬弃以制造业和重型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模式起到表率作用。对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的创新,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其城市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以上海"艺术之城"建设为中心,率先完成生活和消费模式的创新,为中国其他城市的城市文明建设做出表率。上海的毛桥模式对于解决"新农村"建设与"城市群"发展的矛盾,落实中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都市化进程中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划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包含很多方面,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其形象的建设就成为了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对一个城市来说,优美的城市形象,能使投资者驻足,使旅游者留步,使居民怡然,还能扩大城市的知名度,能产生很多经济、社会、人文方面等的良好效益,进一步为城市发展与建设提供了动力。而对城市形象的建设当然少不了形象工程,说得更加详细,形象工程就是(对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生态环境等社会形象进行的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包括塑造和经营等的战略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17.
《探求》2017,(1)
中共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广州要"着力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城市发展目标,应清楚广州在当代世界城市网络格局中的位置和世界城市网络中枢纽网络城市发展的规律。本文对世界城市和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的理论脉络和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并对国外世界城市网络研究发展进行简要述评,期望能为广州建设世界枢纽型网络城市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简论日本现代化的成就与弊端青岛大学李威周研究东西方文化与日本现代化,总结日本现代化的成就与弊端,是为了给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日本把明治维新至现在的历史,一般都用“近代化”这三个汉字表示。本文把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建设称作日本近代化,...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才,高校毕业生是城市所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毕业生的留城问题关系到区域经济增长、民生发展和城市进步。城市文化影响城市的活力、潜力和创新能力,更影响大学生的留城抉择。以广东省职教城为例,从高校大学生的留清意愿出发,探讨城市文化品牌对大学生留城就业的影响,阐述引导职教城毕业生留城就业的策略,为城市人才开发、建设与创新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9,(7):54-56
京津冀地区城市群研究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而协同发展是推动城市群建设的重要动力。正是因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才为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为城市区域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思路。京津冀地区的城市群有自身独有的特点,所以在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就要根据这些特点,利用已有的优势,进行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