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语用推理模式论析预设、衍推、含意与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设、衍推、含意与断言这些概念都涉及一定条件下的语用推理,但预设、衍推和断言又不同于含意,且互不相同.含意的获取必须依靠话语的语境信息以及交际双方的共有知识,也就是说,含意的推理不能仅仅依靠一个独立的语句.  相似文献   

2.
关于含意问题理论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意指由语句暗示出来的言词以外的意义。含意问题包含“何为含意”、“何故含意”、“何时含意”和“何知含意”等四个基本问题,对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意理论和含意本体论等有关含意的理论学说进行评述:上述理论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对含意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观点和原则,虽然不能说已经完全解决了“何知含意”即含意衍推的问题,但对含意的推导机制将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TFA概念中预设、蕴含及断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TFA概念和分析方法,探讨预设、蕴含和断言之间的区别及运作特点。从TFA视角,解析例句的预设、蕴含和断言之间的意义及关系,深入句子内部分析话语的语义特征和语用特征,了解严格意义上的预设与蕴含、蕴含与断言之间的区别,及预设与语境之间的关系,使识别真正意义上的预设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预设是S和S的否定式都能够推导出来的语句,也可以说是交际双方共有的背景命题。本文试图通过对预设与断言,预设与蕴含这两组概念的讨论,分析汉语预设的若干情形,进而探讨析出预设的逻辑方法以及预设在语言交流中的作用。预设与断言是两个相近而又有区别的概念。预设同断言一样,都是对义句的分析,都是句子意义的组成部分。请看下面的句子:S1.老赵不再抽烟。S2老赵曾经抽烟。S3.老赵现在不抽烟。S1可以推出S2,也可以推出S3。但是S2不同于S3:S2是S1的预设,S3是S1的断言。由此,我们把预设与断言的区别表示如下:S预设S’,S…  相似文献   

5.
语用预设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背景知识和语用意图。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如果听话人能识别说话人的预设信息进而推导出新信息,就能很好地理解说话人的话语目的和要旨。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如果语用预设知识能得到应用,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推理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6.
言语交际中预设对信息传递起到了推进作用,而预设在交际过程中所传递的并非都是已知信息或交际双方的共享信息,也可以传递新信息并以此达到某些交际目的.预设与断言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具有动态性的变化,即预设与断言信息以螺旋状模式推进言语交际的动态构建.  相似文献   

7.
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是语用学理论的基础。关联理论比会话含意理论更具有解释力。在分析两种理论基本差异的基础上,从交际模式、语境概念、语用推理三个方面探讨了关联理论对会话含意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预设推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食品广告语中指示语的内含寓意和潜在的选择性.预设推理是一种自然语言推理或心理认知过程,是人们思想的演绎过程;预设推理是一种通过不同的输入方式或输入手段,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从而寻找最佳关联进行推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对名词性同义反复话语分别从语法、语义、语用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引用心理语言学的实验阐明对同义反复语的理解既需要常规知识,又需要依靠语境。同义反复语的含意是可以推导的,其推导机制可以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来加以阐释。同义反复语的理解需要运用转喻推理。  相似文献   

10.
对诸多命题进行考察,发现很多相异部分具有"上下位关系"的命题并不能够进行包容式衍推。在此基础上指出:必须强化这样的认识,即上下位关系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两个命题中相异词语是上下位词或两个词语在词义上具有整体和部分的包含关系,它应该是指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包含关系;应当取消语法受定衍推和包容式衍推的界限,打通这两种衍推类型,在解释衍推问题时就能减少诸多麻烦。  相似文献   

11.
前提和会话含义是传统语用学范围内探讨的两个主要命题。本文尝试从认知的角度对前提,会话含义和特殊会话含义作出新的解释,并通过具体的会话分析,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前提在会话含义理解上的基础作用和先决性,即对会话含义理解的引导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非规约间接否定言语行为指形式和字面意义为肯定但含意和命题态度为否定的一种语用策略。以关联理论对意义的划分为标准,非规约间接否定言语行为可分为显义、预设和寓义三大类。显义包括指称指派类和命题意义类;预设包括语义预设类和语用预设类;寓义包括一般寓义类和弱寓义类。  相似文献   

13.
反预设主要是由表达信念与级差含义的词如think,know,a,the,all和both触发:一个带有think、a、all语词的句子的不适当性是与带有know、the、both并行句子的适当性相关的。反预设不同于预设,它不能用域条件进行解释;它相似于级差含义问题,但要为反预设与级差含义提供统一的解释却面临着问题。O.Percus和E.Chemla使用最大化预设理论来考察反预设,并对反预设进行了认知步骤的解释。但在最大化预设的理论框架下,反预设的一些具体性质还有待澄清。按触发反预设的词汇类型——命题态度词与量词——来考察,指出命题的投射状况能很好地解释命题态度词引发的反预设,而量词的不兼容性是引发量词反预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语用前提和会话含义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 ,但作为语言的附加意义 ,二者具有许多共通性特征。从其理解途径入手 ,探讨了其中涉及的语用推理模式和认知语境 ,并对语用前提和会话含义的隐含性、动态性和可取消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语用推论如语用预设和语用隐涵广泛运用于广告语言中。本文从语用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认为语用推论一方面能激发兴趣促成购买;另一方面又有一定的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语用学知识,以富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歌为例,从会话含义、间接言语行为以及语用先设等角度对传统经典民歌歌词进行语用推理和分析,以期为民歌的鉴赏与研究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论语篇语用学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语用学是对指示 (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 )、含义、前提、言语行为以及话语结构等各个侧面的研究。[1] 文章从语篇和语篇分析的基本内容、会话分析理论方法、交际民俗学理论方法、互动社会语用学理论方法等方面来分析语篇语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预设的语义投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并简单评述了国外有代表性的数家预设投射解释模式 :1、语义解释模式 :累积假设和通道 -塞子 -过滤器学说 ;2、语用解释模式 :组合说和含义取消说。认为要对预设的语义投射问题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必须同时考虑句法信息和情景信息。  相似文献   

19.
交际中的"言外之意"是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它在交际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从语用角度针对"指示词、前提、蕴涵、合作原则、会话含义以及言语事件"中所体现出的"言外之意"做分析,并列举具体事例使读者加深对"言外之意"现象的理解.为人们更好的进行语言交际和准确的理解他人的交际意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