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脱魅到迷魅——20世纪中国神秘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与人类的神秘主义思潮有着亘古常新的密切联系,这主要是因为所谓神秘乃是人类面对可感可触却不可言说不可理喻的宇宙现象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灵颤栗。在人类古代思想史与文学史上,神秘主义是一股始终新鲜的泉流,有时明显,有时潜隐,但无时不在人类思想史与文学史的土...  相似文献   

2.
优秀作品与文学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在60岁以上的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学者大都有一个“文学史情结”,即钟情于文学史写作,他们至少参加过现代文学史写作,更多的人还独立写过、主编过现代文学史。因此,写史的酸甜苦辣,具有普遍意义。如果说前代人将修史看得相当困难,后来者却以为写史并非难事,文学史著作也就愈出愈多。文学史著作愈出愈多,还与现代的大学教育有关,各大学都开设了《中国现代文学》必修课。一般教师认为成果“不发表,即死亡”,于是往往将自己的教材经过修订找一家出版社出版。据黄修己先生统计,“各类新文学史著(含文体史、地区史、阶段史等)约…  相似文献   

3.
文学史具有广阔无垠的空间,具有永恒的潜在张力,回顾与前瞻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反思规范与挑战规范是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每个人都有自己阐释文学史的观点、视点和操作程序;理想的文学史是文学史家的人格、文化良知、学识、审美力和价值观念的高度结合;重写文学史是社会的需要和学术史的必然;文学史研究的整体意识是世界意识、当代精神;学院派将发挥文学史研究的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4.
谈到我国文学史的编著,一般认为始于清末的林传甲、黄人等人的著作,迄今已有百年之久。目前已出版的文学史以及一些断代的、分体的文学史更是数量甚多,难于有一个精确的统计。但是这些文学史著作虽然各具一定的优点,却还是难于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因此,前几年就有不少人提出了“重写文学史”的说法。这种愿望无疑是很有道理的。然而目前已有的文学史著作,其症结究竟在哪里,应当怎样重写,才能使面目一新?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一般来说,许多人都认为是编者的观点和方法的问题。这样说也未始不对。不过,要掌握一种理论,并…  相似文献   

5.
神秘文化的科学解读———《神秘文化与中国人》阅读札记晓磊神秘文化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态。从本质上说,神秘文化属于非科学甚至反科学的范畴,科学之光普照之所,往往是神秘文化匿迹之处;反过来,神秘文化的活跃往往潜含着科学的不昌。正因为...  相似文献   

6.
文学观念:文学史建构的必要前提张弘一80年代以来,我国的文学史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不足之处的存在。给人的感觉是,关于文学史建设的探讨主要局限在古代文学臾的范围内,缺少应有的理论厚实度和广泛的普适性。其中的原因主...  相似文献   

7.
如所周知,重写文学史的事情,从海外到海内嚷嚷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很多年了。意味深长的是,加入嚷嚷队伍的人中却并未见到重写得像样点的文学史之一或之二,而从未见参加嚷嚷的陈平原,却早已埋头理出了让人叹服的文学史重构若干。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陈平原并不像那些嚷嚷者大多是出于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厚积薄发,并从未游离于二十多年前他自己即已提出的“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个大概念。  相似文献   

8.
论文学史热中的现代文学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文学史观讨论”和“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使陈旧的现代文学史观处于被改铸、修正的状态,特别是“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从不同于“政治标准第一”的视角重新评估有关文学现象和作家,对于开拓现代文学史研究及文学史观新局面具有启发意义。中国现代文学具有某种宽容的素质,因此在对它的历史叙述中,也必然吁求着方法、角度、体例的宽容性和多元性。可这时期的现代文学史观的建设与开拓虽然相当活跃,却无法称为“多元”。此外,文学史观须具有可操作性,然而在这些讨论中,学者们指责了那种写文学史的人未必有自己史观的现象,而对那种光提出空洞的、想当然的文学史观却不顾其可否操作的现象指责乏力。这些观念上的缺憾导致了新时期现代文学史写作“热闹”而欠丰富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区域文学史建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文学史建构刍议陈庆元近年来,各种文学史的撰写方兴未艾,其中,区域文学史似有异军突起之势。囿于笔者所见,区域性的文学史,已经问世的至少有《东北文学史》、《山西文学史》、《台湾文学史》、《上海近代文学史》和《江苏新文学史》等。而且有迹象表明,这类文学...  相似文献   

10.
文学史家的定位──关于文学史学的思考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史家的定位──关于文学史学的思考之一董乃斌为文学史家定位,弄清他们的职责、他们与其他文学研究者的不同,应是文学史学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弄清史实,是文学史家天经地义的任务,价值衡估是文学史家自然而然在做的事,而探索规律,则是文学史之成为科学的根据...  相似文献   

11.
“文学史研究转型”笔谈王锺陵陶尔夫彭黎明许建平张晶本世纪诞生的文学史学科至今已近百年。在世纪之交,对文学史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努力推进文学史研究的转型,建立文学史研究的新模式,是学术界同仁共同关心的话题。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反映了作者们基于文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文学史编撰其实是很势利的。哪些作家名声大、哪些作家作品多,甚至是哪些作家地位高,他们就会获得相应较高的文学史地位。我们倡导要重新“打捞”文学史上的失踪者,打捞那些被我们的文学史编撰所轻忽与遗忘的作家,主要是要祛除遮蔽,还原真相,以更加有效的文学史标准,重新建立当代文学史的“正典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空间的整体性特征出发,研究共时态中文学史团块运动的特殊规律,分析文学史空间维度的构成及各维度刻度选择对文学史研究的深刻意义,确立了文学史空间范畴,并将之上升到文学史观层面。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重庆文学史》是一部综合的断代的区域文学史。这部文学史的史料有可信度,对作家作品的评价适应了区域文学史的特点,文学史的论述有相应的科研成果支撑。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与文学史编写林继中文学史问题,首先是个历史观的问题。用科学史观指导文学史编写无疑是成功的前提条件。用唯物史观指导文学史研究至今仍是我们应有的选择。然而,选择代替不了应用。唯物史观是指南而不是公式应当说,在建国以来的老一辈文学史家中,以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6.
区域文学史是文学史研究的重要分支,而区域性儿童文学史又是区域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区域性儿童文学史纷纷问世之际,作为西部重镇的重庆却一直没有自己的儿童文学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可喜的是,彭斯远教授撰著的《重庆儿童文学史》(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使这一遗憾得到了很好的弥补。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个性初探王人恩旷世奇才曹雪芹除了一部残缺不全的《红楼梦》之外,留给后人的诗文资料几乎等于零,现在所能确认的为曹雪芹真迹者只有他为敦诚《琵琶行传奇》所题的残诗二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索鬼排场”①。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大...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史是鲜活的心态史──关于建立心态文学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是心态史的提法,似乎不新鲜了,自19世纪以来,勃兰兑斯那句文学史是心理学、灵魂史的名言,不知震撼过多少义学史家的心,尤其是以弗洛伊德、荣格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已悄然地走进文学史的写作天地,近十年间出版的不少文学史著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运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显示出心理分析在文学史撰写中比例不断加重的趋势。然而,从总体上说,心理学与文学史的结合尚处在摸索、起步阶段,尚未建构相应的理论体系,文学史是鲜活的心态史,依然仅是人们企仰的日标。这表明,一方面文学史研究已经开始了从外世界向心灵内世界迈进的…  相似文献   

19.
评文学史形态理论倾向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评文学史形态理论倾向及其意义徐公持文学史(本文所说“文学史”皆指文学史著作)应当具有怎样的形态?一些论者出于对文学史性质的不同理解,作出了各自的形态建构即形态设计。就以80年代末以来关于文学史观的讨论中发表的意见看,对文学史的形态设计大要有三种倾向。...  相似文献   

20.
经过一个世纪的辛勤耕耘,中国文学史这块园地,已是硕果累累。虽然“文学史”这个名目最初是由外国传来,但在有着丰厚的文学和史学传统的中国,它已生根成长,并且已经很大程度地中国化了。中国文学史,已是中国人文科学大家庭、特别是文学研究这个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成员。如果我们不是把文学史仅仅限制在古代,而是让它一直通到最近的当代,而又突破以往文学史忽略各少数民族的局限,努力把中华一56个民族的文学作尽可能的涵盖,那么,各种类型的文学史研究,几乎撑住了文学研究的大半个天穹。文学史作为一种著述样式,它本身的类型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