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直以来,学生都对作文有畏难、甚至恐惧心理,学生觉得作文难是什么呢?主要是老师留下一个题目之后,不知道该写什么,总是觉得很难找到素材,所以没办法,只好编,一编就落入了俗套.写出来的文章缺乏鲜明的个性:写做好事不是拾金不昧就是车上让座;写父母的爱,就是生病上医院;写老师,就是来家探病,替"我"补课;写到同学,就是关键时刻借给我学习用具或不会做题时耐心细致地讲解……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人.那么,怎样让学生书写真情,张扬个性呢?  相似文献   

2.
胡丽香 《科学咨询》2007,(12):56-57
作为本职校第一批"半工半读"教学模式尝试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我该如何帮助学生走上职业成才之路呢?我首先想到的是好好开辟作文这块领地.因为我认为,作文就是做人与做事的反映,我想借作文这块宝地让每个学生都树立起人人皆可成才的坚定信念,引领他们一步步走向职业成才之路.  相似文献   

3.
闾丘露薇 《领导文萃》2012,(19):103-106
很多学生朋友让我给他们写一句话,第一个跳入我的脑海的,就是"先做人,后做事"。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的隽语,但我真的相信,一个人只有先把人做好,才能够做好一件事情。小的时候,不管是课本也好,还是看的电影也好,或者是大人告诉我们的也好,这个世界是黑白分明的,人只有两种,不是好人,就是坏人。  相似文献   

4.
人区别于动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有情谊.情谊是人与人相互关切、爱护的感情.情谊对人的一生来说,犹如一种财富,占据一个人终生大部分思想和感情.人的地位有高低贵贱,情谊却是平等又一致.有了情谊好比精神沐浴,净化人的心灵;又好比加油充电,不断补充人追求美好的动力. 情趣一致.人的性情趣味背后是共享的活动和共同的需要.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人之间的相互喜欢、怀有共同兴趣、能分享感情和思想,是情谊的根本.世上的人熙熙攘攘何止万千,为什么唯独和这个人共度时光?因为我们喜欢有他们的相伴,他们挺有意思,他们逗趣又和善,能支持我们.情趣爱好不一致,思想和行为不一致,自然不是真情谊,有了也是假情谊.可以肯定,假装的情谊,即毫无共同之处和共享之处的情谊,是维持不下去的.而感情上既是同事又是朋友,工作上既能合力又能同心,生活上既做邻伴又做亲戚,发展上既要竞争又要双赢,这些品质最彰显人的情谊.“同师日朋,同志日友”,人之情谊犹如一条河,要不息地发展、变化和扩张,不断地吸纳新体验,唯有朝某个方向奔流才有意义.就拿做事来说,人生有大事、小事,有全局的事,有局部的事.不管大事、小事,做事都要有个标准,创造一流,还是甘居下流.这是大情谊与小情谊之间的区别.创造一流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冯仑在《野蛮生长》中写道,怎么能创造一流?就是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学先进就是找行业里最先进的,跟人家学;傍大款就是找做得更好的人,跟人家去合作;走正道就是做利于国家、社会和大多数人的利益的事.这是个基本经验,通俗易懂,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怎么造就伟大?要跟伟人一起干事才能创造伟大.当年跟毛泽东一起上井冈山打天下的人,与伟人一起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相似文献   

5.
原则是什么?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法则或准则,规范着人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可以怎样、不可以怎样。原则是事先制定的、具有普遍接受和自觉维护特征的一种行为准则。做事情一是一、二是二,一切按规定和要求办,这叫讲原则。原则是公正无私的,是维护群众利益的。群众希望领导干部讲原则,反对领导干部不讲原则。事实上,不按原则办事的行为,常常是从领导干部开始的。不按原则办事能给一些人带来好处和利益,因此特别具有诱惑性。领导干部不按原则办事所产生的影响要超过社会其他群体,因为领导干部在群众心目中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一个人是否…  相似文献   

6.
在记叙文写作中,学会记"实",善于写"虚",是一项基本功."虚"是相对于"实"而言的,它不是客观实在的人、事、物、景等,而是作者的主观情、意、想象.善于写"虚"就是在表现客观事物时,善于表达自己受外物触动而产生的感情和思想.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在<看书琐记>中记载了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写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的,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这说明好的对话对刻画人物的心理、感情效应等方面大有裨益.高中课本里的许多对话,写得非常精妙.我在教学中对其体现形式概括为"同位"、"对位"、"错位"三类,学生分析把握起来就容易多了.  相似文献   

8.
正1.领导安排事,不要讲条件,讲了惹人烦,活还照样干,落得一肚子气,干了还白干,何必?2.领导压担子是器重,领导说话直是信任,领导老批评是厚望,这些都没有,是放弃。3.把一个简单的动作练到出神入化,就是绝招;把一件简单的小事做到炉火纯青,就是绝活。4.世上很多事,当你心大了事就小,当你心小了事就大。5.什么叫情商?说话让人喜欢,做事让人感动,做人让人想念。  相似文献   

9.
白波  郭兴文  尤彬 《领导文萃》2006,(1):123-125
在仕途的博弈模型中,最优结果莫过于让有能力的人说话做事,没能力的人不敢说话做事,而不是相反的结果。《论语·为政篇》“子张学干禄”一篇中,孔子说:“多听听,有疑问就保留,谨慎地谈谈无疑问、有把握的东西,就能减少错误;多看看,保留疑问,谨慎地实行无疑问的事,就能减少后悔。言论少错误,行动少悔恨,官职俸禄就在其中了。”孔子的观点似乎是这样的:一个人怎么样才能得到官职(俸禄)呢?你必须少说错话和少做错事;那怎么样才能少说错话和少做错事呢?你必须谨慎(谨慎地谈谈无疑问、有把握的东西,谨慎地实行无疑问的事);那怎么样才能保证自己说…  相似文献   

10.
张著容 《科学咨询》2010,(14):65-65
一、打开思路,克服畏惧心理 作文就是说话,作文与说话本是一回事。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就说过:“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换句话讲,把嘴说的话用笔记录下来,就是作文。也可以说,凡是会说话的人、会写字的人,就会写作文。因为:平日说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想说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写。  相似文献   

11.
张楠 《经营管理者》2012,(4X):365-365
<正>叶圣陶说:"写作是用笔来说。"中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它是对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达情感的能力的综合考查。可见,写是读的知识的运用。通过学生写暴露出不足,促使他们产生研读范围的愿望,所以写能促读。"以写促读"就是发挥写对读的作用,从而提高读的能力。"以写促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写作与预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几个方面,他们相辅相存,多数教师对此很重视.但有的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其结果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难以提高,就是对学生的书面表达(写的能力)的培养也会带来极大不利.针对有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重"写"轻"读",重"写"轻"说",以及"读"、"写"、"说"严重脱离现象,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以为只有注重"读"、"说"、"写"的互补训练,方能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语:"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在《看书琐记》中记载了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写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的,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这说明好的对话对刻画人物的心理、感情效应等方面大有裨益。高中课本里的许多对话,写得非常精妙。我在教学中对其体现形式概括为“同位”、“对位”、“错位”三类,学生分析把握起来就容易多了。一、同位式对话同位式对话,就是对话双方对一件事、一个问题发表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往往表达的是一种同样的感情。比如《荷花  相似文献   

15.
与领导交际     
跟谁说话最难?跟领导说话最难。主要是你跟领导不熟,领导跟你更不熟;还有,你跟领导没什么话要说,领导呢,更没必要跟你说什么。这样就不好交际。这样的交际,就是困难的交际,微妙的交际,最容易出故事、见性  相似文献   

16.
<正>现在,一些领导"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领导若处于这种失语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领导者要摆脱失语的窘境,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只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实践训练,不仅要求学生说好普通话,而且要求学生能通顺、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和进行口头语言交流。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切实地进行系统的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读"、"说"两方面教给方法。一、从读入手,以读促说口语训练贯穿着两条线,一是朗读,二是说话,这两条线互相交错,螺旋式深入,朗读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为说话准确、  相似文献   

18.
《领导科学》2015,(9):61
<正>人,一辈子无非是两件事——做事和做人。做事要方,做人要圆。做事要方,便是说做事就要遵循规矩,遵循法则。人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所不为才可有所为",就是"方"这个道理。也就是说,做官绝对要奉  相似文献   

19.
说知论智     
王蒙 《领导文萃》2012,(12):100-101
什么是智慧?是"知识多"吗?不。知识多,是渊博,是活字典,未必就是智慧。掉书袋(指说话好引经据典、卖弄学问)的人,学贯中西,文通古今的人,是学问大家,但未必是最好的智者。仅仅有一种绝活儿,人们会称赞你心灵手巧,称呼你是能工巧匠,却不一定认为你很有智慧。  相似文献   

20.
上课时,手也动,脚也动,就是情不动;读书时,别人读,他也读,就是心没读;作业时,东也看,西也看,就是字不看;放假时,书也丢,包也丢,就是"毛病"不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