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迅速有效地缓解和逐步消除广泛存在于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现象,是当前中国西北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极为紧迫、艰巨而又十分棘手的难题。就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来看,它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生态环境恶劣、民族文化差异大、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国家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对高原地区的农牧民进行生态移民、产业扶贫、旅游先导战略。  相似文献   

2.
反贫困战略在帮助贫困群体化、解贫困风险和顺利摆脱贫困循环圈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喀什市作为新疆的贫困市之一,反贫困战略的抉择必将是喀什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目前,喀什市处于经济大开发的关键时期,但是,它仍然面临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新贫困群体不断涌现等问题的挑战。随着国家对该地的大力扶持,当地政府结合地区特点,使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利用环境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采取项目扶贫、社会扶贫、能力扶贫等综合性扶贫等措施,使喀什市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效,为喀什市的经济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但是,喀什市当前扶贫开发进程中仍然存在忽视扶贫对象的需求和主动参与性,以及过于强调开放式扶贫等问题,从而使扶贫开发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喀什市反贫困战略必须与时俱进,培育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真正有效地促进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和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通过几个阶段的反贫困攻坚,采取了一系列坚强有力的财政反贫困措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依然存在着许多反贫困的制约性因素.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现状特点,力求找到当前反贫困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生态贫困与生态型反贫困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困状况的发生和贫困程度的大小与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在中国西部地区有着更明显的体现。中国政府对西部贫困地区一度实施开发式扶贫政策,但很快就从反贫困问题转向“返贫困”问题,其重要原因就是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西部地区的生态贫困使其不具备经济开发的基本条件。不能够按照传统的一般性经济发展实现脱贫目标,应从生态的角度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建立生态型反贫困战略。其基本思路,是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作为扶贫政策的中心,重建西部生态系统,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使西部地区的经济性和社会性协调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输血式反贫困思路正在转向造血式,由物质、资金等济困的方式转向对贫困者赋能与增权。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特别选择了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异地安置、对口帮扶、小额贷款、科技扶贫以及生态旅游等模式,从着重保障贫困人口的能力建设、增加就业渠道与途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出发,实现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积极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多样性是旅游业赖以存在的基础.但是,强调对遗产的保护并非要走杜绝开发的绝对静止的路子.因为老少边穷地区旅游开发不仅使遗产资源依凭其社会、美学、历史价值发挥经济功用,反过来也为更好地保护遗产提供了更加稳固的经济基础.目前,我国遗产地脆弱的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环境仍面临着协调旅游需求与供给能力的严峻考验.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老少边穷地区旅游开发的模式应为:在反贫困与保遗产耦合的新视角下,涵盖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多元目标,包括宏观、中观、微观即政府、企业、居民多元主体,既尊重文化个性特色又适应多样化市场需求,既创新开发又注重保护,稳速高质增长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维贫困概念,采用效用分解模型,从社会效用的视角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反贫困总体绩效进行了评估;基于收入贫困概念,从普惠性"三农"政策和扶贫专项政策着手,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增收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反贫困总体绩效显著;普惠性的农业政策和扶贫专项政策对于减缓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收入贫困问题均具有显著效果,且普惠性的"三农"政策的减贫效果要优于专项扶贫政策的减贫效果。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反贫困行动,到2000年底,已基本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赞扬.但在边疆民族地区,反贫困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新世纪尽快完成边疆民族地区的反贫困任务,是西部大开发得以尽快启动的前提条件,也是事关中华民族能否尽快实现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回顾了20世纪末叶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反贫困行动的历史进程,总结其经验教训,提出了新世纪边疆民族地区反贫困行动计划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9.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战略面临的挑战及调整思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新世纪初,新疆反贫困战略面临时间紧迫、最后攻坚、财政困难、脱贫与返贫等四个方面的严峻挑战。应对挑战的思路是:一是观念调整,二是机制调整,三是方式调整,四是指标调整。  相似文献   

10.
藏族地区贫困与反贫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问题在我国藏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我国藏族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解决贫困问题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安定和平和长远发展,也由于我国藏族地区的特殊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解决贫困问题也面临诸多的制约因素和困难,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藏族地区贫困问题的现状及其成因、反贫困的实践工作和贫困治理模式创新路径进行探讨,从而为我国藏族地区贫困治理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思路和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1.
移民扶贫不单纯是一项经济工作,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对移民扶贫成本的分析是移民可行性的重要依据。移民成本应包括经济成本、心理成本、环境成本和文化成本等,任何一方面的成本过高,都会影响移民扶贫的有效性。我国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全国集中连片的几个地区,移民扶贫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成本也不尽相同。忽略移民成本这一客观事实,任何主观善良愿望的移民扶贫决策都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通过对江西省遂川县深山区移民扶贫的成本问题分析,认为扶贫移民不仅要考虑经济成本,还要考虑环境成本,要把心理成本、文化成本降到最低,在移民扶贫过程中忽视传统文化,对人的心理造成伤害的移民决策是不慎重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贫困县1999—2004年面板数据,研究贫困地区农民动态贫困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贫困县农民长期贫困程度小于短期贫困,同时,农民收入不稳定,收入面临风险较大;不同地区导致动态贫困的因素及各因素对动态贫困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土地面积和家庭的基期、户主民族收入对两省区动态贫困影响都显著,土地面积大、基期收入高的家庭更容易远离贫困;丘陵、山区地形、户主汉族、没有扶贫项目都更容易使内蒙古贫困县农户陷入长期贫困;劳动力个数多、家庭负担重等因素更容易使甘肃省贫困县农户陷入长期贫困。因此,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应细分贫困类型,根据不同的贫困特点采取相应的减贫措施,并且将扶贫与低保结合起来,有效解决短期贫困和长期贫困。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扶贫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全面建成小 康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奔康是短板,要如期脱贫,需因地制宜,探寻出一条可持续的脱贫路径。以凉山 彝区易地扶贫搬迁为例,通过分析搬迁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以及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制约因素,从部门协调、精准识别、产业 支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以及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培育等方面探寻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可持续脱贫路径,以期实现同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是壮大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广大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发展西部县域特色产业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特色产业的内涵、特征、发展周期、发展机制、发展趋势,针对西部地区县域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其资源优势,提出了西部地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5.
实践证明,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是衡阳由弱变强、奋力从中部崛起的正确选择。文章通过调查研究衡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与珠三角顺德、南海两地存在的差距,学习、借鉴珠三角开放的经验,提出衡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按县域优势资源调整县域产业结构,是县域经济突破战略的一条主线。四平市应大力发展具有资源优势的玉米产业、富矿系列产业等。  相似文献   

17.
基于西部地区106个村落1575位农村老年人的调查数据,对影响老年人贫困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Probit模型显示:影响老年人贫困的因素有共性因素和特性因素,年龄、劳动、政府救济金、财产性收入、低保和子女生活费、子女经济状况是影响老年人贫困的共性因素;文化程度、健康程度、自理能力和是否有养老保险是影响不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贫困的特性因素;子女数、性别、婚姻状况是影响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贫困的特性因素。针对这一结论,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基础医疗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新型“孝文化”,营造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氛围,缓解西部地区老年贫困。  相似文献   

18.
易地移民搬迁作为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五个一批”工程之一,近年来取得了巨大成绩,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但西北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庞大的贫困人口使易地移民搬迁的精准扶贫之路漫长而曲折,数量大而任务艰巨。通过总结西北地区近年来易地移民搬迁取得的成效,再从精准识别、区位环境、扶志扶智、资金整合使用、扶贫机制创新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难点,提出提高贫困人口识别精准度、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优化项目供给等相应路径选择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是针对以往粗放型扶贫方式提出的扶贫方略。 提高扶贫效率,实现社会公平是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件。 老年贫困人口是贫困群体的主体,要低成本、高效率地消减老年贫困问题,要更多地依靠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即更多地依靠制度性力量,更多地依赖市场力量。 只有建立和完善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相契合的“ 普惠+特惠冶 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真正实现老年人口精准扶贫的政策初衷,从而提升社会的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20.
第二玄菟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玄菟”释义有不同的说法 ,而第二玄菟郡是在汉昭帝时将汉四郡合而为一之后 ,将玄菟郡又重置于原辽东郡长城之外辖区之内的 ,它同武帝所置 (第一 )玄菟郡在时间和空间上皆无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