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过程中,人口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经济现代化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人口现代化不仅指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现代化,而且指人口质量的现代化,人口结构的现代化,人口迁移和分布的现代化,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现代化等。人口现代化更科学地表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方向,是站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看待和分析人口问题,从规律性上找出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人口生育行为的理论追溯及经济成本和经济效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向红 《西北人口》2001,(4):12-14,11
人口问题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追溯人口问题的理论渊源,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家庭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等理论,对人口生育行为进行经济成本和经济效用的分析,为解决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对于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人口计生工作进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阶段之后,开展人口空间分布与合理布局问题研究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立足国家中长期发展,尽快组织开展人口空间布局战略研究,抓紧编制人口发展空间规划,以期为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合理布局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南方人口》2004,19(2):64-64
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口发展的形势不断变化,人口素质问题、人口结构问题等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文化、社会和政治发展的滞后,产生了一系列与人口因素有关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并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所关注的人口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与社会发展关系:现状、趋势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人口转变、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的社会分层及人口社会关系等方面,分析中国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作为社会基本构成要素的人口,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趋复杂.必须对人口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给予高度重视,应该把解决中国人口社会问题及统筹协调人口与社会发展关系,作为人口发展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的一个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不仅要对人口进行定量分析,更要注重探讨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复杂的相互关系,强调从生育控制向更深、更广的人口发展领域扩展。通过对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洞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内涵;通过对人口发展定量分析和应用性研究,为各项经济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基础的、实证的依据及对策,推动人口发展规划、政策、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建立人口和政治、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7.
所谓人口问题,主要是指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比例问题。人口与经济的比例是社会发展的最基本比例。人口问题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始终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特征浅论张斌(兰州大学西北人口研究所兰州73000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体系包括人口特征、生产力特征、经济特征、政治特征、文化特征和社会特征等。人口特征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解决人口问题,转变人口特征,是实现社...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进展,人口的社会流动已成为人口学界关注的问题。李竞能在《南开经济研究》1986年增刊上发表文章说:我国人口学界已经开始注意到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相应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人口发展的过程方面所引起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都会有重大的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浅述陕西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述陕西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张国凤(陕西省农业科学院杨陵712100人口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与经济发展问题,也反映了人类自身生产与资源生产的互为条件和相互制约的矛盾。我国是个人口大国,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就必须长期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否则,社会、...  相似文献   

11.
人口与生态经济城市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人口问题和城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这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而且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生态经济城市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围绕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加快城市生态经济建设改革和发展步伐,实现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口问题不仅仅是数量问题。应在继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从更宽的角度来认识人口问题,从更广泛的领域采取综合措施来解决人口问题。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把计划生育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向家庭提供生产、生活、生育服务上,提高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的服务水平,重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引导广大群众走少生、快富、文明、奔小康的道路,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小康社会建设与人口发展关系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晶  陈才 《人口学刊》2006,(5):13-17
建设小康社会,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最终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吉林省基础条件较好,是全国较早解决温饱并进入小康生活的省份之一,但总体发展速度较慢,要由总体小康跨入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对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战略进行科学的调整,并根据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实际条件,对人口发展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规划,才能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更好地实施人口控制、提高人口质量、解决人口分布结构等突出问题,实现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口与经济》1985年第1期上载文(作者王勤)介绍新加坡是如何解决人口问题的。文章指出,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1980年人口普查人口为2,413,945人,平均每平方公里3,912人。近二十年来,新加坡政府以有计划控制人口增长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把解决人口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效果,成为发展中国家解决人口问题的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5.
油气资源型城市(镇)人口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志仪  李志贤 《西北人口》2010,31(4):81-86,92
人口问题是制约油气资源型城市(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涉及人口自身的发展以及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分析了油气资源型城市(镇)人口问题表现及成因,并提出以人为本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谋划“十二五”规划为主线,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抓手,着力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人口发展的质量,提高家庭的发展能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浅谈人口、计划生育与社会治安白景富人口问题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发展经济,保持社会稳定与控制人口是密切相关的。一般说来,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维护社会安定、提高人口素质的物质基础,而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18.
人口转变总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联。人口的自然变动虽有其自身的生理生育规律,但只有通过社会条件才能实现。决定人口转变的终极原因是社会经济因素。社会进程中的人口转变深切地印证了这一点。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最终还是要把着眼点放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上去。通过创造有利于人口转变的社会经济条件,加速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80年代以来,浙江省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那主要是靠行政手段、靠突击和孕后补救取得的。在人口过快增长时期,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手段来减缓人口增长是必要的、有效的。随着社会的…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仁寿县是中国西部农村典型的农业人口大县,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这里出现了家庭小型化、代际简单化、老年比增大的现象,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一定影响,而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又无力支持向养老社会化的转变。因此,应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立足家庭养老,逐步解决人口控制带来的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人口计生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正加快改革发展的贵州,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决定》,继续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确保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实现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