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作为南北朝的文学殿军,应信的文学语言既具有“辞藻美”,又不乏“气势美”,这样的语言艺术是由他力主吟咏“性灵”的文学思想所造就的。应信在梁朝承平时期的作品因历经战火所存无几,对他这时期的创作,后人已习惯性地认为主要是状物写景吟咏艳情的“徐庆体”或“宫体”,认为他前期的文学语言只顾“辞藻美”,文风唯以给艳清靡精巧见长,这样的认识其实是片面的。从现存度信早期的诗赋铭等作品看,他在当时的创作确实以咏物写景抒情,讲究声色对仍事典等辞藻华美见长,但这并不影响他张扬自己豪迈刚健的气势。譬如他的《刀铭》三首,是…  相似文献   

2.
著名作家浩然的创作经历是非常独特的:“文革”前,他写出了不少好的或比较好的小说作品,获得了广泛的读者;“文革”中,在绝大多数作家都不能写或不想写的情况下,唯有他,写出了不少迎合那个特殊时代的作品,致使他的创作误入了歧途;“文革”后,他重新认识生活,重新认识自己,又写出了大量的为读者喜爱的小说佳  相似文献   

3.
屈原与庄周,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巨人。他们的文学作品都惊采绝艳。所以如此,这与他们都具有鲜明的审美意识是有密切关系的。屈原在他的作品中,把可贵的事物的可贵特质、人的形体漂亮、最可爱的人以及他自己和国君称之为美。此外,屈原还提出了“美政”,反映了他对社会事物美的认识。他的审美意识表现得如此自觉,美的对象与内容包含得如此广泛,充实,后代的诗人是没有人能够与之相比的。庄周的审美意识如何呢?在《庄子》一书中,庄周的审  相似文献   

4.
<正> 拙著《美学问题论稿》出版了。出版社的同志希望我把该书的主要方法和观点作一简要介绍,于是草成了这篇短文。在这里我试图强调一下理论和实践,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我觉得我们研究美学问题,首先要象列宁所说的那样,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畴上来解决。我们研究美学,研究美和艺术,首先就要问什么是时代的美学,什么是时代的美,什么是时代的艺术,不能抽象地、一般地谈问题,而应历史地、具体地谈问题。抽象的、一般的美学是不存在的,抽象的一般的艺术也是不存在的。具体存在的,只有古代的美学、近代的美学和现代的美学,古代的美、近代的美(广  相似文献   

5.
一八八○年,莫泊桑发表第一篇小说不久,他的老师福楼拜就去世了,但他却把老师的现实主义传统和真实地描写生活的艺术手腕继承下来。在此后短短的十年内,他认真而又从容地写出了三百来个短篇和其他一些作品,一跃成为世界短篇小说的巨匠。阅读莫泊桑的短篇,除了觉得他的生活底子  相似文献   

6.
李弢 《阴山学刊》2008,21(4):38-43
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提诺从他的神秘主义哲学出发来思考美和艺术的问题,其美学思想中的美论部分可以从美的本原、物体美、灵魂美和心智美等层次来被具体分析阐发。  相似文献   

7.
"九叶派"诗人唐湜是诗学修养比较宽厚的诗人。他广泛继承、吸取了中国文人诗歌传统、民间文学营养和现代派诗歌资源,形成了卓有特色的个性浪漫主义追求。即使在困厄之境,他仍执着地追求纯净的诗美,坚持"幻美之旅"。《划手周鹿之歌》是其一生中最精彩的写作,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沉郁的牧歌情调、鲜明的奇幻色彩和神秘性,多方面地显示了诗人个性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和特色。  相似文献   

8.
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在他的《杂谈审美文化》中,曾提及这样一个观点:“美离不开感情。真正美的东西,都是充满了感情的。”笔者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角度,力图从冰心对理想、情感的追求方面切入,透视作家的情感世界,发掘和审视冰心作品的“情意美”。一、“情意美”贯穿于冰心作品的始终冰心是一个充满诗情的人,这种个人心  相似文献   

9.
一、艺术作品的风格美 文艺家总是孜孜以求在文艺作品中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人们欣赏文艺作品也总是喜欢那些风格独特的作品。这是因为唯有风格独特的作品才会放射出绚丽斑烂的美的光彩。如果没有各自独有的艺术风格,所有的文艺作品都是清一式的色调乏味,多么平庸啊! 风格的美,我们从那些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作品中是可以感受到的。荷兰画家凡·高的绘画作品有鲜明的独特风格。汝信在参观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馆时就充分领略了凡·高艺术的那种非凡的美。凡·高的具有其自己的个性的风格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  相似文献   

10.
《雪国》是川端康成最为成功的作品 ,它标志着川端康成的创作已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川端康成的作品始终笼罩着一种感伤与悲哀的情调 ,把悲与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川端康成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徒劳 ,他一方面追求人性的美 ,一方面又对其失去信心。因而他不可能让《雪国》中的驹子得到她所向往的幸福生活。可以说 ,《雪国》中的驹子的悲剧是有其必然性的 ,体现了日本文学的传统特点 :余情美  相似文献   

11.
<正>海南有大美,一是自然之美,二是人文之美,三是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结合之上产生的生活方式之美。海南有自然之美:碧海蓝天,青山绿水,空气质量优异,水资源优质,森林覆盖率高。海南也有人文之美:传统儒家文化、近代南洋文化、琼崖红色文化、农垦知青文化、十万人才下海南的闯海文化、绿色文化、海洋文化……人文之多样性丰富性,让人惊叹。海南还有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结合之上产生的生活方式之美:人们和谐地生活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相接,自然和人文结合,文化与生活相融。很多古老村落完整地保留了海南人自然人文生态原始标本,原汁  相似文献   

12.
<正> 老舍是一位知名的小说作家,在他开始写剧本以前,他已经写出了包括《骆驼祥子》在内的九部长篇小说和数十篇中短篇作品了。从抗日战争爆发,他才从事戏剧创作,特别是建国以后,他更以主要精力写戏。综观他一生共写出各种剧本三十余部,包括话剧、歌剧和戏曲。这些作品不仅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和世界剧坛,为我国戏剧舞台创造了一批保留剧目,同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特别是他的话剧创作,在继承我们民族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他的独创精神,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杨绍军 《学术探索》2006,11(6):114-119
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南联大的沈从文创作了文学生涯中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长河》。沈从文在作品中综合了自己对于“边城”世界各方面的生活体验,又调动了各种艺术才能和叙事试验,写出了留在记忆里的湘西世界的独特的生活样式和社会演变;同时他还在作品中表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永恒与流变”、书写了美好的人性和对民族精神的思考。从中不难看出,《长河》的创作明显受到来自国外的影响,主要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春香 《阴山学刊》2004,17(3):42-45
冲淡美不但被我国传统美学所青睐,更是周作人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色。周作人的散文,通过对平实而广泛的内容的叙写和自然平易手法的运用,达到了一种超然于艳冶禾农丽之外的散文胜境———冲淡之美。他的这类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茅盾的作品反映的社会领域极其广阔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描写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展示出旧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衰落的画幅。他不仅把艺术的触角伸入到城市,写出了长篇巨著《子夜》等优秀作品,而且也伸入到农村,创作了“农村三部曲”(即《春蚕》、《秋收》、《残冬》)等成功之作。探索和研究他对农村题材的开拓,对更深一步地了解他卓越的创作成就以及推动和繁荣农村题材作品的创作,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6.
人们都喜爱瞻仰古代的建筑遗迹,参观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性建筑,在对它们进行的审美活动中,常常伴随着精神的振奋,力量的焕发,这些都是建筑的崇高——伟大的艺术美对我们的激励。 崇高是美学中很重要的概念,它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丰富了审美主体的精神境界。它是以力量的气势取胜的美;是与时代和社会密切联系着的美;  相似文献   

17.
江立中 《云梦学刊》2005,26(2):38-41
屈原作品在美学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典型形象的“异采”美。我们读屈原作品,必须紧扣一个“异”字,才能淋漓尽致地感受到作品深层的意蕴美和形式上的创造美。屈骚的“异采”美,是战国后期我国社会审美水平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华兹华斯的自然情结源于他童年的生活经历、欧洲的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的启迪和基督教教义等.他回归自然,旨在躲开令人不快的现实,忘却内心的忧伤和痛苦;他向往自然,因为自然中的美景引起他对欢乐童年的回忆.华兹华斯自然崇拜的目的是将自然美景凝练成为诗,使读者从中得到快感.华兹华斯十分关注乡村生活,经常在其诗作中展现普通劳动者的形象,因为他认为乡村人最接近自然,他们的纯朴之美与自然之美能够达到高度的契合与统一.华兹华斯反复再现乡村生活,旨在凭借其诗笔恢复被现代工业破坏了的人们的恬静生活,以此拯救人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民俗美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层次越来越繁复,内容越来越五光十色,适应着社会的需要,新兴的科学便应运而生了。一七五○年,鲍姆嘉通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被称为美学之父,从此创立了美学。时过不久,一八四六年,英国的考古学者汤姆斯,用了阿姆勃罗斯·墨尔通的名字,向《雅典娜神庙》杂志写了一封信,建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是发轫于五四运动的一代文化伟人和文学巨擘。周恩来同志曾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十六日重庆《新华日报》刊出的《我要说的话》一文中,正确地指出:“他的创作生活,是同着新文化运动一道起来的,他的事业发端,是从五四运动孕育出来的”。郭沫若的五四时期作品,是五四运动的产物;这些作品以独特的狂飙突进的气势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格调,明确地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时代精神。研究这一时期郭沫若的思想和作品,对于我们了解五四运动在文化战线方面的业绩,对于我们全面研究郭沫若思想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