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皇朝通志·氏族略》记载,满族姓氏有六百七十余个。其来源各异:有以地为氏者,如纽祜禄氏、董鄂氏、宁古塔氏;有以部为氏者,如尼玛察氏、完颜氏、纳拉氏;还有赐予的姓氏与更改的姓氏等,都是“女真族社会构成的血缘团体”。①乾隆中后期,满语渐趋衰落,满族人开始使用汉语,随之,“满族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改易原来的多音节姓 相似文献
2.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它虽充满动荡与破碎,却造就了一批卓尔不群的文人名士,让我们可以领略到别具一格的“魏晋风骨”。此时期也是筝乐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门阀贵族逐渐崛起并占据统治地位。贵族阶层的钟爱赋予筝乐以崭新的风貌,筝乐也为文人墨客带来了流水行云的创作灵感,有关筝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筝已成为文人阶层抒发情感的寄托。随着筝乐在贵族文人阶层的广泛传播,筝乐活动也十分受其欢迎,如宴会、文人聚集、贵族家乐表演、节日庆祝等均有筝乐的身影出现。可见筝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真正融入贵族文人阶层,筝的音乐属性也踏入了由俗至雅的转变过程,成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华夏古乐器。 相似文献
4.
5.
6.
7.
8.
海南岛儋县兰洋区有个大王岭,是个宝山。在《中国矿史》上都记载有它的名字。日寇侵占海南岛时,曾想进山探宝,因见山高林密,未敢进山。去年三月,海南地质队第三分队到南报村挖矿糟打钻查矿,本是件好事。但有几个有迷信思想的黎族社员想不开。说什么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自古以来,中国就对墓葬比较讲究,这一点在迄今为止发掘的一些古代陵墓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古人对墓葬的讲究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陵墓的雕塑上,而墓室随葬俑作为陵墓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受到了现代社会极大的关注,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文章主要从陵墓雕塑中陶俑艺术的文化含义着手,进一步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陵墓雕塑中陶俑艺术的发展特点,并对一些具有特色的陶俑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3.
14.
《民族大家庭》2006,(3)
人都有名有姓,这不足为奇,不过如果要根据你的胖瘦高矮、你的职业或住处来决定姓什么的话,那就有趣了。法国人的姓氏就是这样有意思。最早用绰号互相区别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之一当属中国,至今约有5000年的历史了。相比之下,西方姓氏的变迁和使用要晚很多。在法国,大约到11世纪,人们才有了一个洗礼时用的名字。12世纪,随着人口的膨胀,有了人群聚集的地方,又出现了市镇,人们不得不开始用绰号来区别你我,以避免搞混。后来,有绰号的人又把绰号传给他们的子孙,这便是法国甚至很多西方姓氏的起源。对于不了解法国姓氏文化的人来说,姓名只是一个符号,比如启蒙思想家卢梭,可谓尽人皆知,但你恐怕不知道“卢梭”这个姓的意思是“红头发”,因为他的祖先很可能是长着红头发的人。其实,法国人还有些姓氏更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埃布尔”的意思是“呼吸”;“伯纳德”意思则是“像熊一样勇敢”。记者曾听说过一个人的姓氏,翻译过来竟然是“屁股”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铁姓是回族中较为独特的姓氏,铁姓起源也较为独特,有从事冶铁业者以铁为姓,或从蒙古人铁木儿转化而来,或为外来民族姓氏之汉化。在历史变迁中,特别在铁铉逢改变遇害,铁氏回族后裔为避难逃亡迁居各处,间有顾全性命隐民改姓而失落根源。现今铁姓回族遍布全国各地,而以辽宁沈阳和河南邓州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16.
17.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其国内观念的一种对外延伸和表达.因此,在分析日本长期对外结盟的原因时,日本国内的民族观念是一个有益的视角.集团意识为日本对外投身于集团、进行结盟提供了最广泛的认知背景,而自我约束意识以及现实的相对主义意识使日本尽可能地消除了结盟的心理顾虑和障碍.基于等级社会的"忠"和依赖意识是出于利益交换的对他人、对强者的"忠"和依赖,这导致日本对外结盟强者.日本国内政治运作的联盟政治特点,为决策者选择结盟外交提供了政治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魏晋南北朝民族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政权林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无论是汉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或是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其境内都有多种民族,均存在民族问题,也必然产生对本族、其他民族及民族问题的看法,即民族观。不同民族、不同阶级,存在不同民族观,反映着不同民族的阶级利益。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地方民族政权,7世纪50年代初南诏已出现在洱海地区.吐蕃势力入滇后,在7世纪50年代末也进入洱海地区.南诏与吐蕃从最初的接触往来到公元752年公开结盟,维持和发展了近百年的长期关系.双方结盟前的关系可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公开结盟前,决定南诏与吐蕃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双方自身的发展需求、各自的利益及拥有的实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