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传统的存贷利差作为收入来源.随着金融体系的变革和国内外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逐步改变了传统盈利模式而转向拓展非利息收入并寻求更为广阔的收入空间.本文选取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数据模型对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非利息收入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并不显著的正效应,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因此,在积极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创新降低运营成本,主动拓展支付结算、委托代理业务之外的其他收入并不断优化非利息收入业务结构,对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前,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日趋显著,但不同形态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面与影响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此,使用16家上市银行样本数据并按类别分为4组,采用了GMM估计法与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和检验了P2P、第三方支付和众筹这三种互联网金融形态对商业银行的盈利发展以及业务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P2P、第三方支付和众筹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盈利发展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不尽相同;P2P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有负向影响;第三方支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有正向影响;众筹对5大行和城商行的盈利以及非利息收入无影响,但对中小型股份制银行的发展有正向影响.建议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变革,吸收互联网金融形态中的优势部分,进一步整合资源设立直销银行,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提升服务价值与风险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受到"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趋势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受到现实的制约,非利息业务不断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收入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采用国内11家上市银行1997年至2008年之间的混合数据,实证分析非利息收入与净利息收入之间的波动性与相关性关系,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波动性明显高于净利息收入,而且非利息收入与净利息收入间具有顺周期性和轻微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4.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传导机构表现出其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利润的快速增长.我国商业银行业的高盈利状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深入地探究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根源,从市场结构、市场规模以及商业银行净利差率视角,根据2003-2012年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用混合数据(pool data)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目前还是以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利息收入为主,而盈利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市场规模扩张而非来自垄断.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72家城市商业银行2007—2017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鉴于商业银行之间可能存在的空间截面自相关问题,采用Driscoll和Kraay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银行资产质量的情况和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银行的收入来源越多样化,银行的盈利性就越好,尤其是国有五大行。第二,非利息收入的比例越高,会导致银行的利润下降,相对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五大行下降最多。第三,在资产质量视角下,高资产质量银行和低资产质量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盈利性的系数都为负,但高资产质量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所造成的银行盈利性下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间业务是成本低、风险小、盈利高的非利息收入的银行业务。在存贷款利差不断减少的今天,中间业务已成为国际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核心业务,也是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在华竞争的切入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的规模、品种、收入等方面与外资银行相比有很大差距,存在很多问题,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成了我国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需要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7—2019年中国37家上市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作用机制,通过建立中介效应模型,采用固定效应与系统广义矩估计相结合的方法,从收入来源、收入结构等多个维度对其中的关联机制与影响效应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上,互联网金融对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有较明显的负面冲击作用。(2)从收入来源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等均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进而降低其盈利能力。(3)从收入结构看,互联网金融对非利息收入占比、收入多元化等指标的影响尚不明显。(4)分类型看,互联网金融对区域性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全国性的大中型银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银监会基于巴塞尔协议Ⅲ和银行业发展现实而陆续出台的监管新规及资本补充难度的加大,中国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着因全新的制度安排所引起的内外部资本约束,并由此带来规模扩张受限、盈利空间缩小、自生能力提升难度大等诸多问题。因此,从市场范围多元拓展、特色化服务体系建立、客户结构与业务结构优化等入手实施全新的业务转型,实现经营模式由传统的单一依靠资本消耗盈利型向现代市场多元化资本节约盈利型转变,必将成为未来时期中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增强和实现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紧缺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国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紧缺的问题,通过面板数据分析,反映出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单一、过于依赖利息收入,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净出口额增幅的减少,银行自身对高收益资产配置的追求是产生这些银行流动性紧缺的原因,提出加快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大力发展非利息业务,合理调整存贷结构,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和完善流动性风险监控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以及多元化指数是衡量城商行非利息收入的两个重要指标。基于国内23家大型城商行2008—2013年的普通面板数据,将这两个指标纳入非利息收入对城商行绩效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中,运用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可以考察大型城商行非利息收入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还是多元化经营指数,都与大型城商行经营绩效(ROA和ROE)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大型城商行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拓宽收入渠道、多元化其收入结构的同时,降低了盈利能力对存贷利差的依赖性,并有效地弥补了利率市场化加速背景下城商行净利息收入增速下滑造成的利润缺口。大型城商行还需契合资本市场及实体经济发展需求,重点强化新型、高附加值中间业务拓展,拓宽中间业务增收渠道、优化收入结构,并着力提升信息技术及人才支撑,构建支持中间业务发展的良性机制,实现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正经受着非常严峻的考验,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具有不同的融资风险和融资需求的特点,我国实践上已经构建了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相一致的金融支持体系,但是该体系仍然存在着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不足、创业投资机制不健全、证券市场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创业投资引导、拓展和创新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完善证券市场体系等,构建包括政府、银行、证券市场、民间资本在内的,涵盖科技型小微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多层次、多阶段的多维科技型小微金融支持模式,以适应科技型小微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联动营销机制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动营销机制不仅能够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而且能够促进银行各项业务的蓬勃发展,是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了联动营销的含义和主要内容,建设性地提出了商业银行建立联动营销机制的路径和具体操作流程,以及完善联动营销机制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的提高高度依赖于各种形式的利息收入,这种单一、失衡的经营收入结构,导致成本收入比长期居高不下。在实行管制利率的情况下,这样的经营收入结构能够得到维持,财务基础和收入状况不会受到威胁的话,那么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渐次展开和逐步推进的今天,则正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走向尽头。面对利率市场化最终将缩小和收窄商业银行过分仰赖的净利差,进而导致经营收入减少的现实,我国商业银行只有因势而变,努力扩大非利息收入的比重,顺势实现既有经营收入结构的适时转型,才能增强和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中国的实体经济出现全面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巨大。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到来,商业银行面临着“内忧”与“外患”共存的复杂金融环境,这其中存在市场、信用、流动性、声誉以及操作等诸多金融风险,而商业银行的相对垄断性、经营依赖性和发展粗放性,决定了其抗击风险的脆弱性。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转型升级步伐,转变发展模式,选准并坚持本身的市场定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优化收入结构,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进而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从而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86家商业银行1999-2009年的数据,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探讨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发展对收益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的收益不仅受本期非利息收入的负向影响,而且受上一期非利息收入的负向影响,但是非利息收入对稳定性的影响却不显著,与国外研究结论相悖;佣金手续费收入与收益显著正相关,投资收益与收益显著负相关,与稳定性的关系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应用于银行业是必然的,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及其解决金融信息问题能力的增强,其对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则就信息技术尤其是数据大集中的发展对商业银行后台组织与业务的影响做了相关的研究,并介绍了后台组织设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长达数年的低调运作后,最近,许多商业银行都在忙着建立信用卡中心,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就像催化剂,激活了整个信用卡市场。在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卡业务已成为许多国际性大银行的主要业务和重要利润来源,面对如此高额的利润和市场潜力,谁能熟视无睹?对中资银行来讲,必须视信用卡业务为长期的战略产品,这场中外银行较量的焦点最终是在利润上,因为,赢利才是制胜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